祖传明清家具,竟是创造传奇的宝物

  清代的家具在明代家具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开发了很多明代所没有的家具,也为清代的文化增添了一份色彩。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清代家具的装饰装饰题材,在清式家具晚期,达到高峰。可以说,任何一个画面,任何一个图案的组合,都必含有吉祥、富贵的寓意。采用象征、寓意、谐音、比拟等方法,创造出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吉祥图案。如“鹊上梅梢”(喜上眉梢)、“麒麟送子”、“松鹤万年”、“五蝠捧寿”(五福捧寿)、“双鱼吉庆”、“五福齐来”、“葫芦万代”、“富富有余”、“多福多子”等。很受群众喜爱,以至于延用至今,这贴切传达了当时社会中百姓对于当朝政 府的盛世歌颂和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在家具中将美学、人文还有民情风俗自然地融入了家具的制作中去。

  在建国初期,依旧有大量硬木家具通过各种渠道流失到国外。有鉴于此,在王世襄先生等专家的建议下,政 府有关部门明文规定由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力、乌木这五种名贵材料制作的家具不准出境。但事实上,有些商人还是不断地想方设法将老家具销到海外牟取暴利。这一时期,虽说硬木家具的流失是严重的,但其在国内被毁损的情景,更加触目惊心。硬木家具与瓷器、玉器、青铜器等古玩旧器不同,它首先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即使像黄花梨、紫檀等珍 稀硬木家具从皇宫禁苑、王侯府 邸、深宅大院流落到乡野民间,也大多数用于日常生活而很少被作为纯粹清供。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不免破损,难以修补时就被轻率地处理掉。可以说,在明清两朝更迭、太平天国、抗日战争、土地改革、大跃进、十年动乱等各个大变局时期,老家具的命运都是悲惨的,损毁得非常严重。或与房屋庭院一起被毁,或因为被指认是旧时代、旧文化的载体被人为毁损,或因用途退化和室内环境改变而被拆散派作其他用场。再加上老家具在材料和装饰方面的独特性,毁坏时可谓摧枯拉朽,易如反掌,而修复与再生却难于蜀道之登了。

  造型厚,重形式繁多清式家具在造型上与明式家具的风格截然不同首先表现在造型厚重上,家具的总体尺寸比明式家具要宽,要大与此相应局面尺寸部件用料也随之加大。比如清代的太师椅、三屏式的靠背牙条腿步等协调一致,造成非常稳定、浑厚的气势。

  明清家具的价值判断要综合以上几个因素,对于想要收藏明清家具的朋友来说,要不断的学习相关知识,多向相关人士请教,多看明清家具增加自己的眼力,这样才能使自己收藏到有价值的明清家具。

  目前家具作伪常见的方式有几种,例如对木材人为做旧,用旧家具散件东拼西凑冒充真品,采取以次充好的方法将低端木材的家具冒充名贵木材出售等等。拿最常见的对家具的材质进行做旧处理来说,做旧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将家具做好之后沉入污水坑浸泡,然后再拉出来暴晒,这样反复进行加速木头表面的老化。按照这个方式去做,还有用淘米水或茶叶水泼洒的;也有在家具表面涂抹生石灰膏,利用碱性对木材进行腐蚀的;还有使用鞋油反复打磨做出人为包浆的;或者用高锰酸钾来调制溶剂反复涂抹,然后用喷灯烧烤木材表面做旧的;甚至还有些在家具表面使用钢丝球打磨损毁,用刀砍斧劈,火焰烫印等方式来模仿使用痕迹的,等等这些,可以说手法是层出不穷,最终的目地就是模仿岁月的痕迹。对这种做旧方式的鉴别,有经验的人看一眼就知道,因为这种人为做旧的陈旧感总是显得生硬、不自然,灰头灰脑的,缺少那种神韵。鉴别这种作伪手法的最 好方式就是多看真正的精品老家具,在脑子里留下一个感觉,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心里面要知道明清家具的"味道"。有了这个感觉了,你拿眼睛一扫就知道得八九不离十了。这好比我们看熟人,背影一晃就知道是哪位朋友,但是让你详细说他的背影有什么特点和细节之类的,你不见得能够说出来,凭的就是这种感觉。另外,要留意包浆,真正的老家具表面陈旧的痕迹是不均匀的,使用较多接触较多的位置往往就磨损较多,也光滑很多,也就出现了包浆。这种包浆是有层次的,例如椅类的坐垫、搭脑、扶手,这些与身体接触较多的地方往往比较光滑,包浆很明显,与其它部分的包浆会有所不同,看多几次就会有体会了。

  明代中期,随着中国社会商品经济逐渐繁荣,海外货物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以黄花梨、紫檀为代表的硬木开始广泛用于高 档家具制作。当时的工匠利用硬木木性致密、稳定的特性,加工制作出精密、复杂的榫卯结构;吸取大木作和壸门台座的样式和手法,确定了硬木家具平面或立面多为四方形的设计形式;采用“攒边装板”、枨子、牙条、牙头、角牙、短柱及托泥等构件,提高硬木家具结点的强度,消除了四方形家具整体的不稳定感。

  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从来就充满了唯美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古人说:“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还说:“何氏之壁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甚美。”由于木质坚硬、花纹美丽,所以明清的硬木家具大都是不上漆,不上色,以天然面目示人,经几百年的使用和流传,大都在表面呈现出一种自然光泽的协调、沉静的肌理质感,而且手感特别柔和,俗称“喷浆”或“包浆亮”。这一特点,在世界家具的古今历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