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和文化自信

浦东成山路商务楼群里有一座中国式园林庭院。庭院里竟深藏着价值连城的千年文化遗产。

周一下午。朋友约去梵典宫谈事。去的路上还在思索:这梵典宫是什么场所?

朋友的场所是搞房地产开发的。记得10多年前去过。相当普通的几栋商务楼。

一扇紧闭的园林式大门。打开,有照壁和大厅。

关公玉雕武财神守护着。

大厅里有九龙观音沉木雕。散发着幽香。

在两排墙上的唐卡簇拥下,四周摆放着上海梵典宫从海外购回的藏文、梵文等古籍文献。

库藏有约3000 余册(件),这里仅展览约近百册。

据介绍:这些佛经典册成书年代大致在公元11世纪至20世纪中期,其中不乏孤本、珍本,内容繁多、年代久远、材质考究、版式多样、传承有序,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梵典宫文献有贝叶经、纯金银锻造佛经、泥经写体、错金银写体、神秘的贡唐王朝的记载、象雄文化的珍品,也有以清朝皇宫贵族供奉的金银和宝石镶嵌为载体的佛教文献,以及藏传佛教密宗《四续部》的《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等文献和绘制极为精美的图像等,有极高的宗教价值和文物价值。

还有西藏早期《大藏经》中的原译文本。比如《大藏经》中的原译 16 函《大般若经》,以及能够作为寺院镇寺之宝的11世纪泥经《般若经》等,这些对于《大藏经》对勘、字体的演变、文法的特征和纸墨质地等方面的研究均有参考意义。

梵典宫文献是聚古代文化艺术、审美心理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其字体刀法、纸张墨色、刻板工艺、装帧形式、藏印以及各种符号图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梵典宫文献极为丰富。而此次展出的主要包含:梵文系文献 87函;藏文文献1000多函;图录、匝嘎利 30多片。

梵典宫文献内容丰富。主要以宗教类文献居多,包括佛教、印度教、苯教、道教等内容。梵典宫所藏梵语类文本 87 函中,一半以上为佛教经典,其余为印度教经典及世俗文化。按照文献内容,大致可分为文学、典籍、天文、历史、医学几大类。文学作品则分为叙事文学与诗歌文学两种,典籍则直接分为佛教显宗、佛教密宗和印度坦特罗三大类。

另外,这批文献内容涉猎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和风土人情,范围除了中国西藏地区、云南四川康区外,还包括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蒙古国以及尼泊尔等地区。

在梵典宫文献当中有许多篇题记,其中有十多函是喜马拉雅南麓藏族聚居区修缮经文的题记,翔实记录和再现了当地的历史、家族的渊源、民风民俗以及修缮该经书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故事。如此珍贵的记录,在整个藏族聚居区经文题记当中是很难见到的。

梵典宫文献文字风格迥异。梵典宫文献中的文字书写保留有当时历史时期的鲜明特征,为研究 10 世纪以来1000年多年藏文语法结构的变迁、文风的发展,书法的演变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典籍呈现的文字有藏文、梵文、巴利文、孟加拉国文、尼瓦热文和各种图录。仅以梵典宫所藏梵语类文本 87 册为例,其中大部分为梵语书写,还有混合了梵语、尼泊尔文、尼瓦尔文、巴利文等文字。

梵典宫文献载体多样。此批载体呈现多样化,有金银等贵重金属,贝叶和纸质(藏纸、印度纸)等。比如梵语类文本 87 册的材料就有纸片、蓝靛纸、折本、金属、贝叶及印度纸 6 种。

经过岁月洗礼,贝叶经存世稀少,此批贝叶经有70 多函册,数量之多世界罕见,而且绝大多数还从未被刊发介绍,其历史文化价值无法估量。

梵典宫文献书写时代特征明显。这批文献不仅保留了藏传佛教后弘期 1000 多年以来各个时期各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呈现出古代文字的文法特点,而且纸张、墨色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可考(主要有墨、泥金 、泥银 、错金银 、朱砂)。

这批古文献除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外,还在佛教文化、民族文化、艺术交流等多方面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在对民族融合、佛教艺术、地区文化交流等方面研究中也具有学术价值。

2017年10月。梵典宫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梵典学术研讨会。中国留学生、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文献学博士周厦完成的九十部珍贵梵文文献研究获得重大成果,引发中日双方顶级学者一致好评,纷纷惊讶于周厦对文献历史研究的科学价值。

参观后我们不禁谈论观感。有年轻学者说:中国国内目前出现了一股文艺复兴思潮。其实质就是有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支撑。

从梵典宫案例看,当前涌动的文艺复兴思潮有这样几大特点:

1、民间收藏艺术的崛起和发展,由具有浓郁文化情结房地产开发商带动。不少带有文化个性的艺术收藏馆在大城市中成为美丽的文化地标之一。

2、注重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古今历史的跨越,形成跨文化、跨领域、跨界别的文化思想碰撞和交流。特别是注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主。

3、以社会公益性特征+商业模式的传承方式,搭建专业性、民间性、共享性、社区型等承载主体或空间平台。并由年轻的企业家、收藏家和爱好者等联袂创办。

4、具有个性的艺术收藏家针对不同的收藏品,会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如梵典宫,他们通过收藏珍贵的经册,力图打造一种造福人类、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吉祥文化”。

5、所有艺术收藏、文化创意、戏剧表演、影视拍摄等,都会不约而同跨领域合作,或跨平台合作,从内容到形式,或者分类由多种典型的个体集聚乘规模效应。如收藏梵典,与唐卡、佛像等会集聚一起。我在杭州朋友看到的一组敦煌壁画中拓图搞的佛像群雕。会让人浮想联翩,顿生敬畏。

2021年1月26日

(0)

相关推荐

  • 金克木:宇宙不知人,人却要知道宇宙,费尽了精神 | 此刻夜读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有人说,为了弄清楚一个事物,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写一本关于它的书.或许,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梵与佛.中与印,抑或金克木这样的人,编选一本书也 ...

  • 陕西禁止出境文物(二十一)唐八重宝函 上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到唐代臻于鼎盛,为传入中原的每一处舍利都建塔建寺,还盛行以多重宝函用作瘗埋佛骨舍利的成套容器.目前,除法门寺出土四组成套宝函外,甘肃省泾川大云寺塔基.陕西省临潼庆山寺塔基.江苏省镇 ...

  • 云南佛教碑刻文献概说

    云南佛教碑刻文献概说 黄正良  杨斯斐 [摘要]碑刻文献是中国文化的独特形式,是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云南佛教碑刻历史悠久.分布广.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是研究云南,乃至中国佛教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资 ...

  • 朝阳北塔出土辽代佛教宝藏

    公元341年,前燕开国君主慕容皝(huàng)在今朝阳地区建立「龙城」,并于次年迁都至此.前燕.后燕.北燕都以龙城为都.北魏太和年间,因皇后冯氏思念故国,朝廷在龙城修建一座土木结构楼阁式塔,命名「思燕 ...

  • 【学海泛舟】俞思义︱汉语中译自梵文的词语

    汉语中译自梵文的词语 文/俞思义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相互交流,必然会相互引进外来词.有的音译,有的意译.随着佛教输入我国,印度梵文中一些语词很早就引入汉语. 音译的有[南无]读nāmó,表示对佛的尊敬或 ...

  • 聞鍾記郵 | 倾听佛语

    聞鍾記郵(2733)倾听佛语 聞鍾記郵 莲花山下圣地, 如意塔旁净土. 倾听佛经梵语, 接受佛节祝福. 一枚纪念封带来塔尔寺的祝福.这是一枚来自青海湟中黄花胡秘境主题邮局的纪念封, 说到佛语梵音,总会 ...

  • 当文物笑起来,就笑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虎溪三笑图> 局部 宋 萧照(传) 今天是世界微笑日,"笑"是人类独特的表情,是除了说话外,人的第二种交流方式.笑有很多种,微笑.憨笑.偷笑.苦笑.假笑--历史上人们 ...

  • 2021上海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出圈”节目展现文化自信

    热点背景 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和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应该是榜上有名的.一众"自来水"不吝啬点赞和转发,在年节期间掀起一波传统文化的 ...

  • 从火爆全网的《唐宫夜宴》看到的文化自信

    犹似霓裳羽衣舞 风吹仙袂飘飖举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河南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 的一个舞蹈表演节目 <唐宫夜宴> ...

  • 从传统服饰的复兴看文化自信的增强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周易>的<贲卦·彖传>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文化"一词的最早来源,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与 ...

  • 【美丽乡村】“岑河人写,岑河人画”是岑参故里的口头禅,也是岑河的文化自信

    美丽乡村何以建, 如出一模甚无言. 岑参故里多巧手, 诗词楹联书画篇. --2021.5.15<岑河印象>岑河,每年都要去几次的,有时观鸟,有时纯粹去看看定湘寺的千年银杏.随着乡村振兴的深 ...

  • 从重外语的考核评价体系看文化自信的缺失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让中国人骨子里拥有文化自信.这文化自信不是夜郎自大,也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更好地发展和推进文化传统和文明体系.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的语言文字内涵深厚,承载了几千年的文明 ...

  • 种养殖业的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基础要素之一

    古人类从非洲走出来,向世界各地发散.受自然条件影响,逐水草而居,离不开河流,形成流域文化.世界上出现过很多文明,而最有名的四大文明有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华夏文明,其中华夏文明就是中国文明. 文明 ...

  • 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 如何理解文化发展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领导指出了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请你谈谈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这道出题很有意思,有点指东打西的味道,先指出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却问你如何理解文化自信. 他问的是什么,你该怎么答?怎么看是对 ...

  • 孟云飞:书法艺术,中国专属的文化自信

    文字是记录.交流思想以及承载语言的工具,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成系统的文字自甲骨文始,经过金.篆.隶.草.楷.行等字体与书体的变化演进,正是开启文明.弘扬教化的过程.我们用楷书树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