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形成的基础方面,中华文明确实比不上古希腊罗马文明

之前看到有人问为何罗马共和国优越的贵族共和制反而被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替代?

题主问的问题有两个问题。

其一,贵族共和制有其优越性,但并不代表这个制度在每个历史背景之上都是优越的。好似宗教一样,而正如孟德斯鸠所说:“在没有什么能制止那肆意妄为的专制权利时,宗教作为一种制约力量,倒显得有些可爱了”。

其二,古罗马的制度并不是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的“东方式”的君主专制,反而更像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君主制”,而不是君主专制,还存在对其的制约力量。

展开了说,我们都知道,古希腊的制度是贵族共和制,而古希腊罗马文明又是密不可分的一个生态系统。那么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古希腊会产生这个制度,而通过了解古希腊贵族共和制度,就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古罗马制度的成长与更迭。

甚至有传说中所说古希腊内部斗争失败者逃到了罗了,他的后代建立了罗马。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还挺有意思的,反正西方这些小子不像我们中国那样记录自已的生命符号,所以读起古罗马早代史,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和古希腊史一样,神话与历史缠绕飞腾,飞入了缥缈的云端之上,让人直拍脑袋。

就其原因来说,

第一点,古希腊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土壤情况给了其产生贵族共和制度的推动力

盐田生七在《希腊人的故事中说》在古希腊,有希腊人,却没有一个叫希腊的国家。希腊是大大小小无数个城邦国家的总称,包括规模极小的国家,加起来有500个以上。因此,古代有雅典人、斯巴达人,却没有希腊国家的人。

再看其地理状况,与传统的陆权国家不同,古希腊海岛纵生,水路遍通,星罗其布,正如在大陆上星星点点的湖泊镶嵌在陆地上一样,古希腊的陆地反而成了“湖泊”点缀在广阔的海神波塞冬所主宰的碧波荡漾,风景秀丽的爱琴海之上。

正因为如此,地理条件以及当时生产水平的限制使得古希腊不可能产生一个统一而广阔的大国。只能形成一个个蕞尔小邦,独立而自由。

纵使后来公元前338年夏,马其顿军与以雅典、底比斯军为首的反马其顿联军决战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联军惨败。战后,希腊各邦被迫承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只有斯巴达保持了自己的尊严,拒绝参加腓力在科林斯主持的希腊和会。科林斯大会满足了希腊大奴隶主的要求,确立了马其顿的统治秩序。各邦禁止互相攻伐,各邦被内部禁止重分土地,没收富人财产,取消债务,不准为政治目的解放奴隶。马其顿军于会后驻希腊各战略要地,以保持自己的统治。

前337年成立“希腊联盟”,即“科林斯同盟”,旨在联合整个希腊世界的军事力量与波斯较量。

即使有过马其顿帝国的统一,但是希腊各邦的独立性并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

而城邦国家人当然少了,而人少,就给贵族共和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至少,人少才能不让也没那么多人的暴力机关肆无忌惮。

特殊的地理条件及交通状况,海岛土壤稀薄,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反而是海上贸易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力量的增长,几方力量的不断博弈造就了民主与自由,(当然,只是相对于那个时代来说)。

而在希腊富强之后,由于便利的海上交通,希腊人开始到处进行殖民活动,并将其殖民触角伸向了意大利南部地区。伸向了罗马所在的地方。这就和罗马有了联系。

由此也可以看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不同之处,古希腊是一个“海洋文明”国家,而古罗马则是一个“农耕文明”国家。而其最基础的阶级构成也不同,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商人。

意大利半岛位于南国与北国之间。正因为如此,它兼具南北两地的优点。这些优点因两地的相互作用而得以不断地放大,从而决定了位于意大利半岛居中位置的罗马,在地势上占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在看古罗马刚刚形成的时候,仅仅只有七个山丘供他们繁衍生息。而当罗慕路斯建立罗马之后,其国家规模与古希腊很相似,城邦国家,人口不多,罗马建国后,作为第一代国王,罗穆路斯并没有独揽大权,他把国政分成三个机构,分别是国王、元老院和市民大会,并由这三方共同治理罗马。由此之后,罗马进入了“王政时代”。而创立古罗马的这些个人,不是农民就是羊倌。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没有产生君主专制?返而有点像部落联盟的感觉。

原因他处于在意大利伊特鲁里亚和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两大势力之间生存,不是因为伊特鲁里亚人和希腊人尊重罗马的独立,而是因为当时的罗马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他们试图把它纳入自己的势力圈中。和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两大势力之间生存,不是因为伊特鲁里亚人和希腊人尊重罗马的独立,而是因为当时的罗马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他们试图把它纳入自己的势力圈中。

而文明是会感染人的,文明就是人类广阔无垠的胸怀。

伊特鲁里亚人,怎么说呢给人一种游牧民族的感觉,伊特鲁里亚人和其他民族一样,性情并不温和,他们对和平没有偏爱,也不厌烦战争。他们也拥有值得自豪的一流技术,尤其是基建技术。那么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勤劳的民族,非常具有进取心。伊特鲁里亚人在很多方面对罗马都产生过影响,甚至其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而距离希腊殖民地这么近,当时的文化交流,肯定也会对古罗马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古希腊的自由共和精神,也会对其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而以古罗马农民所代表的刚健质朴的精神,为他以后能征战四方,所向披靡,成为一个永不磨灭的图腾,提供了内在驱动力。

普鲁塔克在《列传》中是这样说的:

没有任何比同化被征服者的做法更能使罗马强大的了。而在这一点上格外能引起我们中国人的共鸣,中国,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

言归正传,由此开始古罗马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古罗马共历经了三个时期即

“ 王政时代一一 共和制时代 ——帝国时代”

王政时代上面已有略述,共和制时代自不多说,无非就是讲古罗马是怎样一步步兴起的,也不必多说,那么只能介绍一下与问题有关的最重要的时代—— 帝国时代。

在古罗马的奋斗史中,帝国时代无疑会是他们最大的骄傲。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奋斗,巍巍罗马帝国,已然成型。

故事起于凯撒大帝,成于奥古斯都大帝。

凯撒和其后继者们历次对外扩张

从凯撒大帝开始,罗马帝国建立者屋大维时期及以后的200年是罗马帝国的极盛时期。

前264年-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主要是在在地中海上的海战。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著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前218年-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三个中最著名的战争。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罗马则出兵迦太基本土,汉尼拔回军驰援,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船,并向罗马赔款。前215年-前204年--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罗马战败 前200年-前197年--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前171年-前168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前149年-前148年--第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前146年),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最后迦太基战败,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阿非利加行省。高卢战争(前58年-前49年),恺撒任高卢总督期间,夺取了整个高卢地区(约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并把这个以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塞文山、莱茵河和罗纳河为界,周长超过3000英里的地区(除了部分同盟者的城市),统统变成了一个行省(高卢行省)。前30年屋大维消灭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埃及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部份。

帝国疆域空前庞大,北部边界达到现在欧洲的英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地,东边一度达到今西亚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埃及和苏丹北部、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西边面临大西洋。

征服了那么多的国家,征服了那么多的民族,拥有那么多的领土,然而,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神,纵使罗马帝国承认这些民族的各异的神,甚至罗马帝国所崇拜的神一度曾达到三十万之巨。

可是,被征服者依旧是被征服者,而征服者从来都是征服者。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罗马公民权的授予,正如如今西方所采取的策略一样,罗马开始只授予高精尖的被征服者人才以公民身份,如医生,教师,哲学家,专业技术人员等等等等。即使后来卡拉卡拉开放了罗马公民权利,让更多的人拥有了公民身份,可人人都有的东西就等于没有,罗马的公民权利,也失去了他的重要意义。

罗马帝国所处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内部人民各种不服,奴隶暴动,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外部东边有帕提亚,东北部有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的侵扰,北部和西北部有西方传统的蛮族,哥特人,高卢人,日耳曼人等等等等。

那么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继续使用贵族共和制度,开个会就能开好几天,效率何在?一旦发生各种有损国家利益的突发情况,又怎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假如帕提亚举兵西进,消息传达至罗马元老院就得好多天,而如果由元老院决议得出解决措施,又得几天,这怎么能行?

元老院还是那个元老院,可是罗马已经不是原来的罗马了!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强大国家了!统御万民,拥有几十万之众的神明的西方文明中心。

国家的躯体庞然,可是发动机还如此动力不足,组织机构分散无力,势必会产生一个强有力的新生力量去改变这种现状。

时势造英雄,英雄顺时势。伟大的凯撒大帝以其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手段为他的国家,以及他的接班人奥古斯都大帝带领罗马共和国进入帝国时代。

终于,那个伟大的国度成长成为了一个巨人,屹立在西方世界之巅,与同样屹立在东方世界之巅的大汉帝国交相辉映。

而十二铜表法也变成了“万民法”,在背后默默推动罗马帝国走向伟大。

第一个问题终于在略显仓促中结束了。

下面就进入了第二个问题,西方的君主制并不等于东方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也是西方经常诟病且看不起东方君主专制制度的地方。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专制政体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因为除了君主,其他所有人都是奴隶”。

而孟德斯鸠同时也讨论了两种政体的差别,他说专制主义的意义是“路易斯安那的野蛮人要果子的时候,要把树从根底砍掉,采摘果实,这就是专制政体”,从中不难看出他对专制政体的愤怒与不屑。

他又说“在专制的国家里,政体的性质要求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一旦发出,便应确实发生效力,正如一个球向另一个球发出时就应该发生它的效力一样。

在专制的国家里,绝无所谓调节,限制,和解,条件,等值,商谈,谏言这些东西,完全没有相等的或更好的东西向人建议,人就是一个生物服从另一个发出意志的生物罢了”

在那里,人的命运和牲畜一样,就是本能,服从和惩罚。

读到这里,让人不得不感慨,是这样,从来都是这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受苦受难的永远只是我们可爱又听话百姓。

那些高高在上所谓历史的宠儿,在所谓青史留名的历史大道上刻下只属于自己痕迹,好像,历史只属于他们似的。

而说起君主制国家的时候,他的态度比较缓和,不缓和又能怎么样?他也得生存在那样一个四周满是荆棘的环境里,纵使万般无奈,更与何人说?

君主制的国家所依赖的原则是荣誉,而专制国家所依赖的原则是恐怖。君主政体的性质是“君主在那里握有最高的权利,但是他依据既成的法律行使这一权力”,“专制政体的性质是:一个单独的个人依据他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爱好在那里治国。”

不再赘述两者之间的差别,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而罗马帝国和所谓的专制政体之间的差别也类似于此,古罗马以其法律而闻名,纵使古罗马已经灭亡了几百年,而其法的精神万古长青,古罗马人的质朴刚健和对法律无比的尊重和热爱,影响了现代人类文明不断的发展壮大和对私有财产的尊重,进而延伸至对人,对人的精神,对人类的理性的尊重和思考。

孔子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那么如果用专制去评价罗马帝国,那么用什么去评价专制呢?对于罗马帝国,是有失公正的。而我们平时所厌恶的“奴隶制国家”来形容罗马帝国,是事实,但纵观整个人类文明,这只是个正常现象,即使拿我们大中华文明来说,所谓的奴隶,只不过换了个称呼而已。

我希望,我们的希望有希望,对人类美的平等尊重,对人类生命和灵魂的热爱,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好。

哪有什么热爱通向平等,平等,本身就是一种热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