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的爆发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他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领导了划时代的辛亥革命。孙中山为制定、完善以及捍卫三民主义,倾注了他一生的精力和心血。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孙中山早年就读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祖国的衰败,使他放弃医生职业,立志救国救民。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年轻的孙中山满怀报国热情北上来到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的革新政治主张,但遭到冷遇。这件事使他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为复兴祖国,他转而走上革命的道路。
1894年,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孙中山在檀香山约集华侨志士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入会誓词中,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的酝酿时期。孙中山开始了他的早期革命活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兴中会建立以后,积极联络会党,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1895年,由于计划泄露,起义还没有发动,就遭到清政府的破坏。这次起义表明,孙中山和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已同清政府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
20世纪初,随着列强侵略中国的不断加深,不少中国留学生到国外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在国内相继建立起来,这标志着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们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除了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以外,又在经济上加紧掠夺航运、铁路、矿山等利权和扩大投资设厂。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造成中国主权的大量丧失和社会的贫困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打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准备。1905年夏,孙中山到达日本东京,先后同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会晤,商议筹建统一的革命政党问题。孙中山强调,革命必须要有统一的组织和领导。他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的侵略势力。“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正是在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在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下,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孙中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推动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例如: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进一步传播民主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实现武装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目标,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刘道一)、浙皖起义(秋瑾、徐锡麟)、镇南关起义(孙中山、黄兴)、广州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黄兴)等。虽然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在武昌成功发动了辛亥革命,并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诞生了。
该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即为所谓的旧三民主义。另外,中国国民党改组之后又提出新三民主义,新旧三民主义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注意不要混淆内容。
谭论古今,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历史照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