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重犯为啥被发配宁古塔,有多恐怖?犯人:不如一刀给个痛快

我们看清宫剧的时候,经常看见这样一个情节,如果哪个大臣犯罪了,他或者家属就会被判处刑罚,包括女犯人,流放宁古塔,那些犯罪的人一听说被流放宁古塔,就会吓得魂飞魄散,体如筛糠,好像宁古塔像地狱一样,让人不能接受。

可能看到这里,我们心中就会有一些疑问,这宁古塔是不是电视剧里面杜撰的,世界上真的有这个地方吗?这个情节还真不是杜撰的,而是确有其事,真实的清朝臣子犯了罪,确实有一些人会被流放宁古塔的。那么,宁古塔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流放宁古塔可以被作为一种刑罚存在呢?本篇文章,我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宁古塔究竟有多么可怕?

  • 宁古塔的前世今生

宁古塔是满语的音译,满族的“六个”读出来为ningguta,直接就读成了宁古塔,据说在这片区域内,最早有六个兄弟住在此地,所以,满族人就把这个地方叫六个,也就成了宁古塔。

宁古塔在清代的地位很重要,它甚至跟盛京即今天的沈阳齐名,是清朝八旗兵员的周转地,还有地方上有贡品进贡也得从宁古塔周转一下;宁古塔作为清朝关外重镇,清朝在此地设置的宁古塔将军一开始就把驻地和治所放在此处,后来驻所改在了吉林乌拉,宁古塔就成了清朝犯人的流放之地了。

宁古塔虽然不再作为宁古塔将军的驻地了,但是它的战略地位却十分地重要,清朝能够以它为依托,控制吉林和黑龙江广大地区。

  • 宁古塔成为犯人最可怕之地

那么,宁古塔作为一个清朝在关外的重镇,常年有清军在此驻守,为何却成了犯人的流放地,而且被流放的犯人一个个都像看见阎王了似的沮丧到极点呢?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其一,宁古塔地处关外,是苦寒之地

宁古塔,在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黑龙江,我们很熟悉,这里在中国的东北方向,非常寒冷,冬天很长,尤其在过去那个年代,冬天格外寒冷,我记得我小时候,家住在吉林和辽宁交界的地方,冬天下的雪特别地厚,大雪封门,那是常有的事情,气温也极低,零下三十多度经常能够达到。可以想象,古代的牡丹江地区是多么寒冷!

但是现在这些年,气温明显比过去高了,而且雪也下的小了很多,可以想象,清朝的时候的宁古塔,那气候该是多么恶劣,可以说,是苦寒之地,一点也不过分,你说犯人一般都来自关内,而且大多是大臣的妻小家眷,那平日里可都是千金大小姐,过着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享受了齐天之福。

这回,他们被发配宁古塔,不适应这种寒冷天气,而且他们是犯人,自然头上戴着枷锁,脚上戴着脚镣,保暖措施肯定做不到位,他们发配的途中,极有可能直接就冻饿而死了,可能根本到不了宁古塔。

就算他们侥幸到了宁古塔,等待他们的也是每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是犯人,犯人能不劳动改造吗?而且,当地的冬天很冷,他们作为犯人,肯定缺衣少食,他们有病了,也不会得到及时的医治。

所以说,很少有人能够最终活下来,大部分都是忍受不了气候和人的折磨而痛苦死去,在这种情况下,犯人们说是被流放,差不多就是判了死刑,只是不是一刀给个痛快,反而是遭受冻饿而死,你说这些犯人,能不胆战心惊,被吓个半死么?

其二,犯人被发配到宁古塔,生活凄惨

被发配到宁古塔的犯人到了宁古塔,如果侥幸活了下来,那也是过着非常凄惨的生活,他们往往会被送给宁古塔的清军为奴,男的当奴隶,为清军干活儿,女的,大家当然可以想象,专门被清军拿去解决生理需求。

所以,发配到这里的女人的生活十分悲惨,这些官宦人家的妻子,女儿,丫鬟,天天面对非人的待遇,夜以继日地忍受着折磨,生不如死。尤其过去的女人,把贞洁看得比生命还重,所以她们在受到非人的待遇之后,只能一死了之,以求清白之身。

其三,宁古塔事实上是如此地可怕,还与一些侥幸活下来的人的渲染有关

因为有许多人被发配到这个地方以后,可以侥幸存活,重新回到关内,获得自由,他们就会把自己在宁古塔的所见所闻,告诉大家,甚至还会加倍地渲染,这样,就使大家从心里面害怕宁古塔,认为那就是人间地狱,所以大家听到要把自己发配到宁古塔,都会感到恐怖无比,生不如死。

其四,宁古塔原始森林茂密,时常有野兽出没

中国古代的时候,自然环境没有被破坏,尤其黑龙江,那里的原始森林十分茂密,山里盛产人参鹿茸等珍贵药材,一些猛兽经常出没,这些猛兽是十分危险的,像老虎,熊,狼,十分危险,所以,那些被流放的人一边忍受非人的待遇,一边还要提防这些虎豹的伤害,所以宁古塔才会让犯人们心惊胆战。

  • 那么,被发配宁古塔的人一般都是犯了什么罪呢?

被发配宁古塔的人都是触犯了清朝的法律,或者说了一些不满朝廷的言论,而被判处流放之罪,清朝为了压制人们的思想,阻止人民的反抗,采取严刑峻法的方式压迫人民,清朝的《大清律》就是这样一部法律,里面的刑法大多沿用了明朝的刑法,这是正刑。

此外,清朝还规定了一些辅刑,像什么迁徙,充军,发配,流放等,发配的地方一般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而且清朝为了惩罚罪犯,和为边关补充劳动力,判处发配的犯人特别地多,有人统计,整个清朝,被发配到东北的犯人达到了140万人,而大部分犯人都发配去了宁古塔。

这些犯人里面,来自清朝的各个地区,还有许多的名人,这些人为宁古塔带去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交流,同时,这些人作为劳动力,也促进了宁古塔的社会经济发展。

  • 那么,这些犯人都是因为什么罪名被发配宁古塔呢?

其一,抵抗清军的人,清朝打入关内,平灭了起义军,成立了清朝,他们对中原人要求剃发易服,这引起了大量中原人的强烈不满,大家设法抵制清军,进行“反清复明”,清军面对这群反叛者,肯定要出动大军镇压。

当时的八旗军的战斗力,那是相当地强悍的,这些反清的义军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难免被剿灭,其中,一个著名的人物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被发配到了宁古塔。

其二,清朝朝廷内部斗争。清朝的朝廷内部,派系林立,互相斗争,如果在斗争中,有人失败了,对方就会对他赶尽杀绝,那么这些失败的人就会有一些人被发配到宁古塔。

其三,科举舞弊案。清朝为了选拔人才,也会进行科举考试,但是,有一些人为了考取功名,就会买通考官,进行考场作弊,清朝统治者面对这种情况,一直都是大力打击,这些被科举舞弊案牵涉的人员,也有一些会发配宁古塔。

其四,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是非常严重的,大概是为了压制人们的舆论,维护自己取代明朝的正统性,清朝的皇帝特别爱搞文字狱,而且已经到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鸡蛋里挑骨头的程度,许多人因为文章里一个字眼就被扣上反清的罪名,最终被发配宁古塔,比如吕留良案涉及的一些人。后来,有个小说叫《吕四娘刺雍正》就是以这个事件为背景编写的小说。

此外,官员犯法,清朝有一些官员,抵抗不住诱惑,贪污,腐败,或者在战争中失败了,通敌等等,这些官员一旦被朝廷查办,有些人和家属就会被发配宁古塔。

这么多犯人被发配到了宁古塔,使宁古塔这个地方人越来越多,经济也越来越繁荣,到了清朝末期,清朝的犯人就不再被发配到宁古塔了,因为宁古塔已经不能够对犯人产生惩罚的作用了,清朝就把他们发配到新疆等更加荒凉的地方去了。

可见,这些被发配的犯人们也为宁古塔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那些犯人们就在宁古塔长久地生活了下去,有的还娶妻生子了,他们的后代也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他们之中只有一小部分重新返回关内,回到他们的老家。

  • 结尾

这些曾经被发配到宁古塔的人,有皇亲国戚,有朝中重臣,有反清义士,有文人学者,这些人都不是凡夫俗子,他们到了宁古塔,没有被残酷的自然环境所吓倒,他们没有向自己悲惨的命运低头,反而积极地投身于创作,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宁古塔的珍贵史料。

他们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这些生活在现在幸福国度的人们,看到这些古人,我们生活中面对的这点挫折和失败,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我们学习历史,并不仅仅要研究古人的遭遇,更要从古人身上学习那种为了理想而不屈不挠的精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