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系列81丨背水奇谋 灭赵降燕(一)
△背水一战
随着废丘城破、章邯自刎,关中之地尽数被收入刘邦的囊中。九江王英布也被成功策反,与楚军打了起来,为一路向西撤退的刘邦赢得了些许喘息之机。
刘邦于是沿路一直收集兵力,到了荥阳时,已经有了一些声势,甚至在荥阳城南京、索两地间,打败了楚军的进攻,汉楚两军于是在此对峙。
但是,此时的诸侯国们看西楚威猛不减,纷纷倒戈,作壁上观。先是魏王魏豹向刘邦请示说要回国探望生病的家人,刚一回到魏国,就毁了黄河的渡口,声称反汉归楚。赵国陈馀那边,本是以刘邦杀了张耳为条件才答应一起讨伐西楚,彭城之战后得知刘邦竟然使诈骗他,也坚决拒绝再和刘邦合作。
为了清除北方诸侯国的威胁,并扩大自己的兵力,刘邦采用了韩信、张良等人的建议,决定让韩信带领一部分军队,拿下魏、赵、燕等国。公元前204年,韩信首先击破魏国,将魏豹俘虏。紧接着携张耳举兵东进,拿下了代国。
汉军来到了井陉道西口一带,准备通过井陉道进攻赵国。赵歇与陈馀于是将二十万兵力调集到井陉道东口,准备守株待兔,你韩信区区三万兵力,我就在这儿等着你自投罗网。
这时,陈馀有一部下李左车向陈馀建议——井陉道路窄,汉军必然行军滞缓,粮草辎重,必在最后。让他带一部分军队从旁侧的岔道袭击汉军粮草,汉军进退维谷,又断了粮草救济,赵军只需严守,便可轻易获胜。
奈何陈馀并不买账,一是对自己数倍于韩信的军力自信,再是认为李左车的建议乃诈谋奇计,不屑于用。多年后,刘邦调侃随何“腐儒”一词,用来形容此刻的陈馀倒也正合适。
韩信得知李左车的计策不被采用,便继续让军队前进,进入井陉道。在距离井陉道东口还有三十里时,韩信半夜秘密调拨一支精锐骑兵部队,让他们携带汉军旗帜,迅速通过井陉道,并在东出口处埋伏,等待时机。
在派遣了这支部队后,韩信和张耳带领剩余的部队继续前行。并在次日早晨出井陉道东口、跨过绵蔓河,在绵蔓河东岸摆下“背水阵”。陈馀见此,迅速出击。
背水而战相当于切断自己后路,乃兵家大忌,所以才能轻易引诱赵军出动。与赵军人数众多、且可进可退的有利局面相比,汉军几乎不占半分优势,也正因为这一点,汉军格外骁勇,虽一度后退,却让赵军难以轻易啃下这块“硬骨头”。
韩信引得赵军一路追击,将赵军大营远远甩在身后,于是便到了汉军那一支伏兵等待的时机了。这些伏兵迅速抢占了赵军大营,并插上了汉军的旗帜。
见久拿不下汉军的陈馀,决定带兵回营,做暂时的整顿休息。结果可想而知,赵军见自己的大营已被插上汉军旗帜,处处皆是汉军在巡逻守营,顿时军心不稳,方寸大乱。
紧接着便是汉军对赵军的前后夹击了,赵军四处溃散,被汉军全灭,陈馀被斩,赵王被擒。赵国被灭。
井陉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在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中,韩信谋略的重要性自不必提,但也让人叹服于人心的力量何其威猛。
韩信带领的汉军,明知不战必死,何不拼死奋战,为自己搏得生机。赵军占尽优势,于是大意轻敌,二十万兵力,输给了汉军的决心和血性。
这场背水之战,解决了汉军侧翼最大的威胁赵国,韩信率领的军队也可以加速前进,只待灭掉齐国,便可突袭楚军后方,与刘邦带领的汉军主力两相呼应,对项羽形成夹击之势。此战之后,楚汉两军的实力天平,已经慢慢倾斜到了刘邦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