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个总的名称,从中国诗歌发展历程来看,诗体经过多次重大演变,目前诗歌形式林林总总、体式各异,各具特点,诗的分类比较繁复。从写作的角度考察,《唐诗三百首》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同时在这三类中附有乐府一类。《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取消了乐府的独立性,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当然,这些分类都是针对于传统诗词来说的,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旧体诗、传统诗词、古典诗词。宋代郭知达在其所编的杜甫诗集中只作了“古诗和近体诗”这两类的简单区分,但这个分类很重要。不过,杜甫诗集中没有新诗、词和曲,所以,我们了解诗的分类,首先要明白传统诗词和新诗这两大类,然后要知晓传统诗词中“古诗、近体诗、词、曲”的区别,最后区分近体诗中“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排律”。对于传统诗词和新诗的区分,大家一目了然,这里不多说。传统诗词,广义上分为古体诗(古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词、曲(也有人认为词曲也属于近体诗,因为词曲的格律要求也有严格限制,但是,习惯性地分法,词曲还是与近体诗并列的),如果再分细的话,可分为古诗、乐府、律诗、绝句、词、曲等。古体诗,是不受格律限制的诗,我们可以理解为古代的“新诗”。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的,格律诗定型于唐代,所以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作古。在笔者看来,从《诗经》到唐朝王绩之前,都算作古。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他的《野望》是目前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律。此后,又经宋之问、沈佺期等人总结定型,形成了完整的格律概念。在此之前,格律规则还没有形成,写诗不受格律约束。所以,在传统诗词中,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约束的,都是古体诗。包括唐以后和当代诗人创作的不受格律限制的传统形式的诗,也叫古体诗。按字数分,可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古诗等。分别举例如下: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杂言诗也就是全篇五言、七言皆有,间或还有三言、四言等,甚至还有十言的,因为句式长短不齐,所以古人有时也把“杂言”称作“长短句”,不过现在“长短句”主要指“词”。李白善于写杂言诗,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多达一百首,比较有名的像《梦游天姥吟留别》、《远别离》等,数量超过他的绝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两类,杂言诗归于七古之列,即使全诗没有七字句,这是习惯性分类法。这里说明一点,就是一般标注“歌”、“歌行”、“辞”、“曲”、“呤”等的诗歌多属古体诗,乐府、楚辞也是古体诗。我们讲诗词格律,主要针对近体诗而言。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语诗歌体裁,它是按照格律要求,把生活中激发的情感记录下来,诗的字数、用韵、平仄、对仗、声调都有严格规定和讲究,所以叫做“律”诗,或“格律诗”。它的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联有定对。“律”,也就是约束的意思。由于这种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的诗体成熟于唐代,相比古体诗出现的要晚得多,所以又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这个称呼是相对于唐朝而言的,不要与今天的新诗弄混淆。近体诗分为三类六种:绝句全诗只有四句话,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全诗20个字,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全诗28个字。分别举例如下: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律诗每首八句,比绝句多一半,所以有时也把绝句称之为“截句”。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全诗40个字,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全诗56个字。分别举例如下: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长征 (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律是指每首超过八句的律诗,由律诗扩大而成,一般在十句以上,唐人长律多用整数,如十韵、二十韵、三十韵、四十韵等,有的长到160韵(两句押一韵,160韵就是1600个字)。长律一般只是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极为少见,在以律诗见长的杜甫诗集也仅有数首。分别举例如下:
酬乐天咏志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清明二首·其一 (唐)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刚才主要从形式上介绍了近体诗“三类六种”的基本特点,具备了这些形式,也就满足了格律诗五个特点中的两个:篇有定句、句有定字。这两个特点是格律诗的“形式”,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联有定对是格律诗的内涵,只有同时满足这五条,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格律诗”。字有定声,指的是“平仄”,是指诗中每个字的平仄要合乎要求;这里包含一个粘对的问题,粘是平粘平、仄粘仄,对是平对仄,仄对平。韵有定位,就是指诗的押韵规则,主要是偶数句押韵,押韵还必须押平声韵;联有定对,是指律诗除首联和尾联外必须对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联有定对一般我们统称为“文有定格”。关于这几个方面要求,我们下节课重点讲。只有同时具备这些特点,才能称之为格律诗,否则,即使形式上是近体诗的样式,也不能称为近体诗。比如: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乍一看是一首五言绝句,但是,由于它押的是仄声韵,同时还“失粘”,所以,我们不能把它归于五言绝句,而要归于古诗中。但是,由于它用的是五言绝句的样式,所以,一般也称这样的诗为“古绝”,类似律诗的则称之为“古律”。这首《江雪》,也可以称之为“五言古绝”。现在我们再介绍一下“词”的概念。词是诗的一种别体,是从诗发展起来的,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是配音乐传唱的,就这点来说,词和乐府属于同一种文学题材,起源于是“民间文学”。后来词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一种类型,因此,也被称为“诗余”。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现在最早的一首词,是李白的《菩萨蛮》。词有词牌,规定了词的句式、句数、平仄、韵脚等格式,所以,写词也叫“按谱填词”。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长短句,要求“调有定格,句有定阕”。根据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调,慢词就是长调。按照段落分,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这些分类我们了解一下就行了。单调的词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如: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双调分为前后两段,分别叫前阙、后阙或者上阙、下阙,也有叫上片、下片的。双调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者长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前后两阙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相同,就像一首曲子配着不同的歌词;前后两阙字数与平仄不同的,一般反映在开头的两三句,所以称之为“换头”。字数和平仄完全相同的,比如:
踏莎行·候馆梅残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曲兴起于元代,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另一韵文体,包括散曲和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和词一样,广义上“散曲”也是“诗”的一种。唐人有时把词也叫做“曲”,元人把曲叫做“词”,这点大家要留意一下。曲有曲牌,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曲牌不仅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也规定了曲调和唱法,但曲比较灵活,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也可以加衬句,这是与词最显著的区别,因为词是不允许有衬字的。散曲一般分为小令、套数、带过曲。这里大家简单了解一下,不做重点介绍。新诗,也叫做自由诗,与古体诗一样,不受格律限制,而且形式上更加自由,可以不押韵,句式随意,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内容摒弃文言语言(最早一部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可以说,不受任何限制,形式上分行分段的文体,都可以叫做新诗。所以,有人说,把一篇散文分成行,就是新诗。现在,有一些新诗确实也是这样。新诗入门很容易,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不受年龄、阅历、学历限制,谁都可以写,前几年,网上大家比较追捧的余秀华,据说是个“脑瘫”,也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她的诗曾经名噪一时。所以,文学这个平台基本上是公平的,因为它公开公正,只要你写得好,就会被大家认可,不管你的身份如何、背景怎样。从诗的演进过程看,以《诗经》为代表的周代诗歌,基本上是四言体;战国时期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突破了四言式,成为以六言为主体兼以杂言的骚体;汉代继承诗经、骚体,融汇乐府民歌,发展成五言诗(最早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是西汉李陵的《与苏武诗》);魏晋南北朝又在五言诗的基础上发展成七言诗(此前也有七言诗,但是一般句句押韵,而不是像五言诗那样隔句押韵,因此,一般认为七言诗成熟是在南北朝时期);到唐代形成了格律严谨的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唐王绩以前的诗一般都称为古体诗);宋代继承唐、五代诗的特点,发展成长短句式、严格格律的新的诗体——词;元代又发展了另一种诗体“散曲”。“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现代汉语写作,打破过去一切句式和韵律限制,倡导一种自由诗体即“白话诗”,也叫“新诗”或“新体诗”。当前,为区别新诗我们一般把古体诗和格律诗词统叫“传统诗词”、“旧体诗”或“中华诗词”。所以,从形式上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诗的分为:新诗、传统诗词(中华诗词)。关于传统诗词的称谓有很多:古典诗词、古诗词、格律诗词,等等。2015年,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现在,有不少学者提议,以传统形式写的诗就称之为“中华诗词”,但习惯上还是称之为“传统诗词”。当然,从内容上诗还可分为山水诗、边塞诗、田园诗等;从表达方式上可分为抒情诗、哲理诗、叙事诗等,从作者所处时代可分为唐诗、宋诗、明诗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区分,就算是对于某种诗体,也有很多分法,对于我们处于诗词创作入门阶段的人来说,我觉得首先知道形式上的区分,也就是新诗和传统诗词的区别,传统诗词中古体诗(古诗)、近体诗(今体诗)、词、曲的区别,然后知道近体诗中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和排律就足够了,不需要一下子对所有分类都付出过多精力。本栏目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需经作者或平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