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血缘关系:中国式“亲戚”,也许比“陌生人”还要绝情

曾有位作家写道:“畸形的血缘关系,让我看清了何为亲戚,何为陌生人。在有些时候,有可能这些所谓的亲戚,还不如街边的过客来的实在。”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最为强调的,其实就是“血脉相通”的亲情关系。因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发展,你所能依靠的人,大多都是亲人。

在古代,人们提倡血缘亲情,这是因为“亲情”就是人之伦理,更是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对外人,你要有德,对亲朋好友,你更要有德。

今人有言:“血脉至亲,亲在人心相连,根源相同,族系相通,亲与亲之情深,颇有其道理。”

以前的人们,只要他们是亲人,哪怕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其实他们都会同气连枝,一同为了家庭或家族的兴盛而团结在一起。

可以说,因为他们的“物欲”没有现在的人那么多,所以他们所谋划的,所算计的,也比今人要少。反而是亲情的跨期维系,超越了现实的物质基础。

当我们的视野从以往转回到今天,我们会发现,当下的亲情关系,仿佛变得越发“扭曲”和“畸形”了。

这里的不正常,就是指血缘关系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算计和牟利的桥梁。不管是什么时候,亲情已然败给了岁月,败给了物质。

血缘关系的逐渐“畸形”化

曾有学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随着物质经济的发展,未来的血缘关系,究竟会发展到哪个程度呢?”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就想起了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乡土中国》,他在书中写道:“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我们人与人的亲情,为何以前会较为稳定,而如今会较为“扭曲”,其根源就在于此。

由于物质社会化的发展,社会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迫于社会的压力,迫于生存的需要,所以内心也会变得愈发躁动不安起来。

这样的躁动不安,它只能产生一个结果,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会逐渐减少,甚至还会有人情冷漠现象的出现。

就像你和亲戚的联系,一年来应该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有几次交往而已。更有甚者,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有联系。

因为现在的很多人,他们背井离乡外出工作,分居在大江南北,难以相见,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联系。这样的长时间分离,就会让血缘亲情出现由浓变淡的现象。

所以说,当亲情变得淡漠的时候,一切的算计和虚伪就会出现。到最后,血缘亲情还能够保持原样吗?

中国式“亲戚”,也许比陌生人还要不如

什么是“中国式”亲戚呢?

有人是这么评论的:“中国式亲戚,就是血缘社会下的一个人性缩影。他们看待人,只会在利益和人情上下功夫,那些所谓的真情,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就像某个读者他所抱怨的那样。

在过年的时候,他要上门去拜访亲戚。亲戚一开门,第一眼看的,并非是他这个人在哪里,而是看他今天是坐车来的,还是开车来的。

如果是开车来的,他们会在心中评价这辆车一番,给它定个价。倘若亲戚感觉你有点钱,有点本事,那么他们的眼光才会放回到你的身上。

相反,如果你是坐车来的,他们第一句话,肯定就是问你今年混得怎样,赚了多少钱,年底分红如何,单位有没有分礼......

这样的话语,在十几年前是很少出现的。但是,在今时今日却成了问候的一种新“方式”。

可是,我们却能从其问候的方式中发现,物质化的感情,往往比血缘的感情还要浓烈。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仿佛就没有亲情了。

不禁想起老祖宗的一番话:“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你没钱,你的亲戚根本就看不起你,甚至还会假装不认识你。可如果有钱,他们就会巴结你,找你借钱,还会用“亲情”来绑架你。

这样的亲情,能比陌生人好多少呢?也许,比陌生人还要不如。

物质化的感情,终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你问,这个社会还有真正的亲情存在吗?

我想,真正的亲情肯定是存在的,不过要看人。但是,其逐渐变得物质化,这是难以避免的事实。

因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每个人的压力都到了一个极点。所以说,又有谁会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和亲戚联系,培养感情呢?

如今,基本上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在逢年过节之外,如果他们来拜访你,基本上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想想看,人与人之间的想法和算计,已然到了这个程度了,又何谈有真感情呢?

中国式的亲情,在明面上看,就是亲戚与亲戚之间在过节时的走动,一起吃个饭,祭个祖,然后协商出钱为家族办点事儿而已。

而在背地里,不是他看不起你,就是你瞧不上他。

就像之前见到的一个人,他在饭店里面遇到了他的亲戚,可他啥话都不说,甚至还假装不认识他。为何?因为那个亲戚没啥钱,就是一个穷人。

很现实的社会,很现实的人。当现实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实亲戚与亲戚之间,就只剩下“借钱”这样的关系可以走动了。

当谈到如今社会的亲缘关系时,其实我们大多人,早已和亲戚越走越远了。最后的结果,不过是他们成为了我们最痛恨的且有点关系的陌生人罢了。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