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道法自然,以戒为师

庄子《齐物论》篇有一则“朝三暮四”的故事。此“朝三暮四”已经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朝三暮四”了。今天的语义和庄子表达的真实意图早已风马牛不相及。庄子的“朝三暮四”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专门喂养猴子的老人家,可能年头不太好,板栗收成不多,于是和猴子们商量“从今天起,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栗子,晚上给你们四颗栗子,如何?”猴子们龇牙扭嘴嗷嗷乱叫表示不满。老人家话锋一转说“好了好了,别闹了,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栗子,晚上给你们三颗栗子,可好?”所有的猴子都兴高采烈。

我们都觉得猴子的智商余额不足,那是因为我们能够看明白在一天的完整时空尺度下,这七颗栗子总数上没有变化。可是我们据此就真的自以为比猴子聪明吗?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在犯这种错误。也许十年后,也许二十年后才猛拍脑瓜子恍然大悟,自己原来就是那个自以为是的聪明伶俐的猴子而已。

我们总是先入为主,猴子听说早上只有三颗栗子就不干了,听说早上四颗栗子就高兴了。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欲望使然,只能听到早上几颗栗子听不到晚上的安排。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有几人真能沉得住气不去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还有一些“拔苗助长”、“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猴子掰玉米”等等寓言故事,我们从小当笑话看,可仔细想想,这些所谓的低级错误,我们却是从未少干过,屡屡再犯并且死不悔改。因此庄子说“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他还在天下篇说“后世学者不识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这一切都是短视惹的祸,我们看不到全局和大体,不愿意沉淀和磨练自我的心性。一方面自说自话“时间是最伟大的导师”一方面又是见利忘义,有便宜就占,觉得抓到手的才是自己的。“师天而不得师天,若之何!”有心遵循天道而实际行动又是背道而驰,那又有什么办法?何谈解脱之道?

庄子在《齐物论》篇总结开悟之道:“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这个“以明”就是“开悟”。“为是不用”就是不以心捐道,就是修行中的持戒。“庸”就是“庸常”。何谓“常”?老子曰:“静曰复命,复命曰常”。至此我们应该明白想达到内心的宁静而不“喜怒为用”,不受外在物欲的牵制,不受情志的干扰,那么首先要做到持戒,这个持戒的准则就是寄托于一颗平常心。

可是今之人就象曲解了“朝三暮四”这个成语一样,我们也正在和继续曲解着“道法自然”这四个字。我们说要持戒,他说要“道法自然”。何谓道法自然?我们必须要搞明白,否则就会误入歧途越来越困惑越来越迷茫。“自”是“本自”、“本有”,“然”是“这样”、“原来”之意,合在一起“自然”就是“本有具足”、“天性使然”。道法自然是要求我们一切都要去开启本有而不是我们今天说的顺着性子来,怎么快活怎么来,那叫任性,那叫“分别心”,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任性埋单的,夫无逃天地之间。

《黄帝内经》曰:“今之人则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作劳,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还美之曰“道法自然”,这分明是胡来,哪里能和“道法自然”扯上边?

我们必须以戒为师!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不管是修身还是治理天下,都离不开一个“啬”字,“啬”就是节约先天本我,就是节约生命的本真,就是持戒,持戒方能不以心捐道,不去干那些耗散自我精气神为代价的事情。这种持戒修行越早越好,如此便是等于积攒了天地能量,如此才能保持本我的完整,只要能够保存本我就无所不能及,故曰“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之”,是也。

持戒到底是不是一种执着?持戒到底算不算有为法?庄子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我们需要好好理解“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所谓的执着和有为法,要看你是什么样的视角,要看你是否“以明”了开悟了。持戒是为了不再“喜怒为用”,不再受到外物的控制,一切问问自己的灵魂,我的持戒会让我内心更加安定,还是让我更加惶恐不安?如果你的持戒能够让你时时在定中,你便是真修行,看似有为非有为,看似执着非执着。这便是“寓诸庸”!修行持戒是和自己灵魂对话的过程,而不是别人的评价。

佛家说“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如果不能参透“朝三暮四”的语义,不能悟出“道通为一”的真谛,东施效颦地持戒闭关,那就是自我折磨。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说,要看一个人的悟性,要看他悟到了哪一层,没有道根的人强行让他持戒,那只能让他受到双重伤害。

庄子《让王》篇里那个中山公子身在江湖,心系庙堂,一天到晚唉声叹气心神不宁。隐士瞻子告诉他:“一切看重生命之道,看重生命之道就不会在乎外在名利了。”中山公子长叹一声:“这些道理我都懂,我也不停地劝自己,可是我就是说服不了自己,怎么办啊?”瞻子说:“放不下就拿起来吧,你还没有开悟又怎可强求?没到开悟的时候,又强求你持戒而避开世俗,那就是双重伤害,受到双重伤害的人都活不长。回去吧回去吧,折腾够了再回来。”

比如你让一个人戒烟戒酒,他会有一万个理由反驳你,人生在世这也不吃那也不喝,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他说得振振有词头头是道,不接受反驳。可你别看他嘴硬,真的有一天住进了医院,医生告诉他再抽烟喝酒小命就不保了,他比谁都乖乖地听话,一下子戒得利利索索的。不到轮回道口,几人愿闻正法?

(0)

相关推荐

  • 老子五千言之旨归

    道德经之旨:自然无为,为而不争,守静守朴.华夏道德文化就是一个节制人们欲望之文化 解读: 自然无为之解读: 所谓"自然",就是天然,自然天成,这是事物自身运行之结果,叫自然而然之成 ...

  • 何为圣人?论《老子》中的 “圣人”!

    在诸子百家之书,"圣人"一词俯拾即是,并不为<老子>所独有.但"圣人"一词在<老子>出现的频率极高,据初步统计,在<老子>中 ...

  • 庄子:什么是真正的修道?

    很多人认为修道就是不停的跑道场,然后追求那种所谓的快感与喜悦. 然后,真正修道的关键在于修心,修一颗如如不动.本自具足的真心. 当你有了这颗寂然不动.能生万法的真心,你才可以获得一种超然的洒脱.平静的 ...

  • 庄子:不到轮回道口,几人愿闻正法?道法自然,以戒为师

    庄子<齐物论>篇有一则"朝三暮四"的故事.此"朝三暮四"已经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朝三暮四"了.今天的语义和庄子表达的真实意图早已风 ...

  • 以戒为师

    也许只是巧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寿命都很短,莫泊桑只活了43岁,契诃夫44岁,欧·亨利不到48岁.契诃夫死于肺结核,他生活节制,但那时肺结核是绝症,他自己就是医生,也没办法.欧·亨利死于肝硬化,他 ...

  • 戒 (以戒 为师)

    戒 (以戒 为师)

  • 7 以戒为师,德行为本

    师(九二)→坤(六二) -------------------- 最近看见一篇名为<一位母亲,写给手淫儿子的一封信>,深有感触.字里行间,是对孩子无比的至诚关怀.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也应该看 ...

  • 庄子:真正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

    「中和道塾」以文化教育及心理学的深度研修内容为主,相信您在这里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哲学观,继而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持之以恒形成自己的信仰体系. 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01 情绪不好,是格局太小. ...

  • 【中华勤学故事】:28宋濂冒雪访师,29柳公权戒骄成名,30李晟练成神箭手

    这部大型动画系列片以历代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为素材,选取了如<华佗学医>.<诸葛亮喂鸡>.<鲁班学艺>.<李白铁杵磨成针>.<王羲之吃墨>.& ...

  •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232)守住一个戒

    232.守住一个戒 马要有缰绳,人要有戒条,守住一些常规的戒条,并不是什么禁欲,而是懂得更好地主导自己,就像开车一样,南来北往,第一条不是学怎么开,而是学什么是交通规则. 老师说,人体就有很多规则,当 ...

  •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庄子的思想核心...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 庄子的思想核心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者无敌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佛家的思想核心是:眼里有佛,心中无佛 几千年来,儒释道被当时的 ...

  • 热点推荐‖“道法自然,师古出新”大写意花鸟画家田博庵艺术世界

    田博庵 字庚石,1958年7月生于山东菏泽,当代大写意花鸟代表性画家.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内大型专题展览并获奖:画作先后被国务院.中央办公厅.怀仁堂.天安门管理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单位和多家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