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点升格‖短暂铸就永恒 ——材料作文“时间长短”升格指导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最长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与立意

1.对“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

材料是多义的,角度、立意有多种。但考生在“自选”“自定”时不能超越“材料”能指、所指的“固定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本次作文材料的基本理解

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强调时间的短暂易逝,后一句强调时间的恒久漫长。这是一道颇富有思辨意味的命题。时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由每个不可重复的瞬间构成,永无穷尽。时间的长与短是一种客观存在,也可以是一种主观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讲,时间的长与短也可以理解多与少、快与慢。

3、对本次作文材料的基本立意

本道作文题的外延较大,立意时需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联系现实生活中某一话题来确定立意。从“人生”“生命”“自然”“文化”“艺术”等话题入手,紧扣“时间”这一核心概念,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

可就第一句话写:面对时间的短暂,我们无需感伤,而应珍惜;也可就第二句来写:面对时间的漫长,我们不应放纵,不能虚度。但也可就两方面来写:联系生命历程与生命价值,强调在短暂的历程中创造(追求、向往、思考……)永恒(伟大、有意义、有品位……)的价值。也可结合具体载体如文化、艺术等表达对随着时间长短的变迁或永恒或消逝的慨叹。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前后两句话平均用力,造成观点不清、重心不明。同时,不能仅仅证明这两句话的正确性,必须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新颖和独特上下功夫,在细腻中挖掘真情,在思辨中显现灼见。

初稿
哀吾生之须臾

(注意:题目干脆用名句,去掉“莫”字。)

时光如沙,你一把抓起它,以为拥有了它,留住了它,它却在顷刻间从指缝间溜走,除了流逝的怅然若失,什么也没留下。

于是人们慌了,怨了,质问:“时间都去哪了”?(注意:问号在引号里面,成为一个整体。)穷(此字语意不明)“哀吾生之须臾”,带着惶恐追赶时间,却只剩下没有灵魂的空壳在时光的沙地中被掩盖、腐烂。

难道我们只能在时间的沙漏前数着沙粒,恐惧地看沙流不止,生命流逝吗?

不!莫哀吾生之须臾,以生命的质量掘出无穷大的时光,方是我们的生命姿态。

“你年轻吗?没关系,过两年就老了。”张爱玲是一位将时间悟得很透彻的奇女子,她明白红颜白发,英雄枯骨不过弹指一瞬,她才华横溢,敢爱敢恨,高傲处于世。她虽然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能增加生命的厚度,她从不“羡长江以无穷,”潇洒活出她生命的平态。(注意:构成排比句。)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人可以享受时间的无穷无尽,所有妄想对时间的拥有都是徒劳。一心求长生丹的秦始皇始终逃不过生死轮回,一切永生的梦总有醒来的那一天。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时间的有限性促使人们活出生命的质量,活出对宝贵生命的尊重。一旦没有死亡的恐惧,人们将会洗去生存的意义,如例行公事般的活着,而这正是对生命最大的不尊重。(注意:议论要结合实例。)

英国浪漫主义派诗人济慈的墓碑上刻着:“把我的名字写在水上。”有一句俗语“人生一世是写在沙上的”,潮水上涨,沙子就被水冲走。时间是水,会冲走我们生活过的痕迹,和永恒的时间相比,我们是多么渺小而又短暂。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我们可以创造永恒,于短暂之间创造属于我们的永恒,那就是我们生命的质量、意义及价值,它们将被代代相传。

而人们之所以“哀吾生之须臾”究其原因,在于对死亡的恐惧。无人不对死亡有恐惧感,但“哀吾生之须臾”者将恐惧无限制放大,成为自我的精神枷锁。“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入殓师》将死亡诠解释地如此美丽!唯有了解死亡之美丽者,方能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不再“哀吾生之须臾”,而是活出生命的质量以掘出时间的无尽。(注意:对苏轼的语言,要完整理解,这样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生命不论短暂或长久,只愿如夏花般灿烂,如流水般流传。时间的钟摆在摇个不停,莫“哀吾生之须臾”,用生命质量成就无限时光。

作文总评:

这是一篇审题立意准确,材料详实,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不足之处是,对“哀吾生之须臾”理解不深,没有完整把握苏轼原文的含义,还在句子前,加了一个“莫”,对阅读者可能不利。

修改稿
哀吾生之须臾

时光如沙,你一把抓起它,以为拥有了它,留住了它,它却在顷刻间从指缝间溜走,除了流逝的怅然若失,什么也没留下。

【点评:沙化比喻时光,开头有味。】

于是人们慌了,怨了,质问道:“时间都去哪了?”只能“哀吾生之须臾”,带着惶恐追赶时间,却只剩下没有灵魂的空壳在时光的沙地中被掩盖、被腐烂。

难道我们只能在时间的沙漏前数着沙粒,寂寞地看沙流不止,恐惧地生命流逝吗?

不!因为哀吾生之须臾,所以用短暂生命,用决定数量的质量去掘取无穷大的时光,方是我们的生命姿态。

【点评:借名言来抒发对时光的感受,针对人们熟知的语言,“时间都去哪了”,提出主题,有意思。】

“你年轻吗?没关系,过两年就老了。”张爱玲是一位将时间悟得很透彻的奇女子,她明白红颜白发,英雄枯骨不过弹指一瞬,她才华横溢,敢爱敢恨,高傲处于世。她虽然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能增加生命的厚度,她从不“羡长江以无穷,”却潇洒活出她生命的彩度。

【点评:引用张爱玲的话与她生活的精彩,很有说服力。】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人可以享受时间的无穷无尽,即使是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妄图长命百岁,一心求长生丹,终逃不过生死场,因此妄想对时间的拥有都是徒劳。一切永生的梦总有醒来的那一天。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时间的有限性促使人们活出生命的质量,活出对宝贵生命的珍惜与尊重,正如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再说,一个人,一旦没有死亡的恐惧,人们将会洗去生存的意义,苍蝇一样苟活,那才是对生命最大的不尊重。

【点评:针对时光,不同之人感受不一,质量不一。】

英国浪漫主义派诗人济慈的墓碑上刻着:“把我的名字写在水上。”

这是什么意思?

有一句俗语“人生一世是写在沙上的”,潮水上涨,沙子就被水冲走。时间是水,会冲走我们生活过的痕迹,和永恒的时间相比,人是多么渺小而又短暂。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我们可以创造永恒,于短暂之间创造属于我们的永恒,那就是我们生命的质量、意义及价值,它们将代代相传。

【点评:针对济慈的语言,再次分析议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而人们之所以“哀吾生之须臾”究其原因,在于对死亡的恐惧。无人不对死亡有恐惧感。但是,人不能把恐惧无限制放大,把人生短促恐惧成为自我的精神枷锁。“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入殓师》将死亡诠解释地如此美丽!唯有了解死亡之美丽者,方能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不再“哀吾生之须臾”,而是“羡长江之无穷”,要让生命活出质量以掘出时间的无尽。

【点评:结合引言,用死亡之美丽来强调自己的观点。】

生命不论短暂或长久,只愿如春花般灿烂,如夏花般耀眼,如春水般流传,如冬水般永恒。时间的钟摆在摇个不停,切莫哀叹时光不公,用生命质量成就无限时光。

【点评:结尾用诗化的语言来点题,强调不要哀叹时光不公,而要活出生命的质量。】

作文总评:

这是一篇内容丰富,议论生动的作文。作文中,用到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一层层推进,一点点议论,一次次用心,用到了很多论证手法:比喻论证、引言论证和事例论证等等。行文活泼,语言富有文采。

文章最大优点是内容丰富,论证充分,层层深入,富有哲理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