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旅观察 | 标准规范模糊不清,研学旅游亟需走向行业性正名

自2013年开始,研学旅行相关的国家政策相继出台。短短几年之内,游学、游学和营地教育等寓学于游的教育方式,被提上中国青少年核心素养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日程,成为了中国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2019年4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国际游学、营地教育推广管理中心,联合上海艾瑞咨询研究院,正式发布《2019泛游学与营地教育白皮书》。据《2019泛游学与营地教育白皮书》估算,根据均价结合用户规模保守估计,2018 年泛游学与营地教育市场市场规模或在946亿水平。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规模或会保持20%以上水平的增长率逐年快速上升。

在刚刚过去的期中考试后,对于教育和旅游这两大市场的经营者来说,这个时间节点意味着一项重要工作的启动——暑假项目:“浸泡式体验,行走中成长”“海外家庭生活课堂”“学外语,游天下”……从现在开始,五花八门的项目介绍已经飞进了家长们的手机屏幕也进入到了儿童的暑期必备计划里。

能够看出,今年的项目设计更加侧重课程感,但家长们还是有些懵:国家提倡的“研学”与过去的“游学”究竟有什么区别?市场上的研学游学产品到底有哪些猫腻?如何选择靠谱的“旅游+教育”产品提供商?如何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旅游”产品?就上述问题,闻旅派(www.wenlvpai.com)综合了多方业内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从孩子口中的体验区分“游学”、“研学”背后的不同

从两个孩子的口中不难看出,游学的性质“游”多于学,是在组织学生到国内外知名学校或学习基地学习,边游边学,见识各个地方或国家的人文,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而研学则是在一个特定的主题下进行相关的学习,把理论带到实践中,以学习、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如,安全教育研学游,则会把相关的安全知识融入到研学中,让孩子们在特定的主题下学习安全知识与技能,同时在趣味游戏中体验研学的乐趣,寓教于乐。

实际上,虽然“游学”、“研学”只有一字之分,但是研学旅行和游学产品有很大不同,研学更多的是要关注学校以及所学内容,虽然寒暑假也是高峰期,但理论上讲并没有传统的旅游淡旺季的概念。最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是把研学旅行当作了单纯旅游,忽视了“研究性学习”五个字。

金狮旅行社总经理杨悦表示,如今围绕国内资源进行的研学开发多起来:红色研学、科技研学、历史课堂、人文课堂、自然课堂、职业体验等,这些项目价格一般比较平稳。“有的机构开发了云南高黎贡山研学之旅,进行生物多样性的研学主题分析,深入自然保护区,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及授粉情况,第二天还会进行鸟类观察,并聘请专业保护区专家进行物种资源调查等等。”这就是研学产品的精要,更加重视的是知识的开发而不是景点的游览。

细分“研学”“游学”的不同之处

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活动指南、意见和规范中,研学旅行更适合高年级和的学生,而游学的本质是一种教育活动。如下特征:

市场一直在“偷偷”进行着改变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从参加研学旅行的意愿看,70%的人期望旅行时长是6~10天,人均花费能接受在3000~10000元的占88%。从目标人群结构上看,70后和80后父母及其子女们是研学旅行的主力消费人群,国内名校研学旅行以及历史文化类线路最受欢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名校云集的城市是国内研学旅行的热门目的地,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则是出境研学旅行的热门目的地。

伟世留学机构总经理马骁飞表示,十几年前刚做游学项目的时候,还是少数人参与的高端产品,随着越来越多家长加入,诉求也多元化起来。以前大家更多是让孩子开阔个视野,有理想,比如游学美国之后,到了留学年龄,孩子会主动把申请哥伦比亚大学作为目标。

事实上,过去设计的直接在美国课堂上课;参与各类课程、在寄宿家庭生活、每天发零钱自己乘公交去上课等等做法,是非常先进的,但是现在家长要求的“花样”越来越多了,所以如今项目看上去价格虽然变化不大,但内容其实提升了很多。

其实游/研学的千亿市场做起来也并不轻巧,就像每个行业都有其固有痛点,而且在旅游和教育方面诸多痛点在游/研学的结合上更加突出:低频次、高价格、非标准、难评价、缺评估、室外活动季节性约束,以及管理者和设计者、使用者分离。

比如说非标准,夏冬令营产品都是这样,这就导致每家都会自卖自夸,很难有规模效应,家长也很难去认知,因为他不可能同一时间参加不同的主题,或者不同时间参加同一主题的。或者是缺评估,很多地区申请研学基地很容易,但是实际的研学产品、活动等等具有的效果都是很难被评估的。

好未来学而思的张邦鑫在分析研学旅游市场潜力的时候也曾总结道,他说一个行业有大的规模,有三个行业特点,要与高考挂钩,或者有输赢的容易上规模,如果没有输赢,可以有一个考级。但不好意思,我们的亲子,研学,游学夏令营,既没有高考挂钩,也没有输赢概念,也没有等级的概念,所以导致行业分散。

此外,市场的转变也将带动销售渠道的改革。目前,研学市场的销售渠道为B2B和B2C,明德一开始是典型的B2B模式,因为他们一开始的产品就是名校游学,让学生参观名校,使梦想的种子生根。而B2B未来还将占据比较大的渠道和时间,学校渠道的影响力将一直存在,这也是典型的日本模式。但是B2C模式也不干落后,且会非常大,属于典型的美国模式,例如,迪士尼的CEO曾写过夏令营的人生智慧,他可以看到当年爷爷在参加夏令营的照片,也会看到他爸爸的照片,这种模式深入到每个用户心中。

世纪明德董事长王学辉指出,“教育性很难一概而论,不同群体对不同产品有不同的需求,总体来说是教育性逐步上升的一个过程。”

如今市场上的产品五花八门,要想在行业内脱颖而出,首先拼的就是多方认可的产品,只有好的产品,性价比的高的产品才会让企业在众多竞争者中蒸蒸日上。

将“研学”产品量化才是最终的考核标准?

研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项目,在设计上其实很“烧脑”,眼球多学科并举、多专业综合、多知识贯通、多教法并用还有安全保障以及旅行的基础性安排等。正是因为这样,好的研学已经不是一个旅游机构或者教育机构能够单独轻松出品的了。

实际上,如果单独拿出课本让学生一页一页的从书中寻找答案,所得到的反馈效率是非常不乐观的。数学原本就是让学生觉得很枯燥的,由老师单纯的站在讲台上问学生什么是统筹原理?或者单纯的罗列加减乘除?学生们会觉得很没有乐趣。

那么,如何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设计出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有所收获的活动,便是一件技术活儿了。

比如沐航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凯宏曾表示,在“励志黄山,博学徽州”研学旅行项目中,有一个“点徽菜我做主”活动:每桌同学要点几个有代表性的徽菜,以每桌10人每人50元标准为例,整桌菜的价格如果超过500元,超出部分要由这桌同学负担,如果少于500元也不退钱,看哪桌点得又快、价格又最接近500元。“学生们积极性都很高,有一桌的同学很快就点好了,价格是498元。他们的做法是凑整,一百元一百元地凑,很快就凑出400元的菜。

由此我们看出,在体验中获取知识的方式是一种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并且学生会在一种高兴的氛围中获得相同的知识。在行万里路的同时,可以读万卷书,何乐而不为呢?

早前有关业内专家表示,“怎么看出门道,怎么讲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知识?这需要机构和专家的共同努力。”同时关于量化标准制定也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教育学和心理学可以很好地指导研学产品如何往下做,他们可以针对孩子们的兴奋点、认知特点进行包装,让孩子潜移默化的吸收知识。此外,对于产品的设计,对于课程延伸,还是要追寻于研究多年形成的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很好的落点。”

世纪明德董事长王学辉强调要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简而言之,研学旅行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学校、或机构开展研学旅行工作的评价,这涉及到教育部执行细则的标准,另一个是对学生的评价,需要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

此外,只有做好调研了解市场才能将产品做得更好。这就要求评价体系不单由相关机构、专家等业内人士而制定,最有权力的评价人群应该是直观体验者:学生和间接感受者家长进行的综合评价。

在研学过程中,学生是参与者的主体,也是最能直观、深刻的体验研学过程中的每一项环节,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人群。其次家长是了解自己孩子的改变的第一人,孩子回来之后的丝毫改变家长是最能感受出来的。因此要想行业能够稳健进步,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闻旅派(www.wenlvpai.com)观点:

随着研学市场的水涨船高,以及教育行业自身竞争的日益激烈,很难说教育机构还是旅行社会大面积的占据市场。但是不难看出,面对这么大片的千亿元商业市场,仅凭借一家独秀是很难撑起一片天的,有些企业侧重于产品的创新性,有些企业侧重于出游的安全性,更有些企业则是打学校牌、情感牌,导致现有市场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因此家长在挑选教育产品上还需“擦亮”眼睛,准确入手!

(图片选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