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密码24|脉法

第六章 守数精明

芃澜:以扁鹊为名的秦越人,究竟与历史中的扁鹊有着怎样的不同,他又为中医学的发展贡献了什么呢?

脉法

□芃澜

中庶子有些不屑。

这不仅在于他是虢太子的老师,也在于他本身就是一个“喜方者”,对于方技他一点不外行。

眼前这个自称秦越人的人,他很有些怀疑他的动机。

中庶子决定和他讲讲医理,让他知难而退。

“太子的病,是因为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因此从外部来看就是‘暴发’,其实是‘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蓄积在体内而得不到宣泄,所以阳气迟缓,而阴气促急,人便暴厥而死。”

这番话说出来,中庶子自信满满。

就此我们来看一下,中庶子的医学体系:

中庶子确定虢太子是“暴厥而死”。

暴厥发生原因是“中害”。

“中害”是因为“邪气”在体内的蓄积而得不到宣泄。

邪气蓄积是因为体内“气血不时”,反之,我们可以推出:正常的情况下,人体内的气血应该是按照一定的“时”,即一定的节奏连贯运行的。气血的不时,使得气血相互交错,而成为一种逆乱的状态,于是,转而成为“邪气”。即邪气是由错乱的气血构成的。

正常的情况下,气血的运行是服从于“精神”的控制的。也就是说,气血连贯守时的运行,是在精神的引导下的。一旦,发生错乱,精神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止邪气”,即控制这种错乱的发生,并引导向正常的运行状态。但是,当邪气的蓄积达到了一定界限之后,精神的控制力就失去了,即“精神不能止邪气”,于是进一步恶化了邪气的蓄积。

得不到宣泄的邪气,不断积累,终于以一种暴发的状态突然恶化了,于是彻底阻断了人体阴阳二气的顺接,导致阳气迟缓,而阴气促急,出现了阴阳之间的离决,于是人“暴厥而死”!

这里有两层概念上的重叠。一层是阴阳二气的循环,一层是气血的循环。在其中转输控制的是人的“精神”。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中庶子的理论体系命名为“阴阳——气血循环结构”。

秦越人的医学体系与中庶子的医学体系有什么区别呢?

在前一篇中,我们提到了秦越人是如何解释自己的判断的。

他断定虢太子是“尸厥”。

所谓“尸厥”,是形静如死状,而未死。

他和中庶子都认为虢国太子是“厥”,且都是阴阳二气不能顺接导致的。但是,他认为虢国太子只是“尸厥”,就是“厥而未死”。

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秦越人的医学体系比之中庶子的医学体系增加了很多内容。

秦越人的医学体系里,阴阳二气的运行,不再只是一个空泛的阴阳二气循环的结构。而是由脏腑与血脉经络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阴阳二气的运行依靠这个体系实现。

在秦越人的论述中,取代中庶子所描述的“阴阳——气血循环结构”的是:阳气入阴中这一阴阳二气循环的过程,是依靠胃、缠缘、中经、维络、三焦、膀胱这一系列组织结构来实现的,这其中有脏腑,有联系脏腑的经络与血脉。

唐代有一位叫张守节的人,写了一本《史记正义》,是《史记》注释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写《正义》他参考过一本《素问》。这是一本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同样是唐代的王冰注本的《黄帝内经》《素问》的参考书。因为他所引用文中内容,在王冰本《素问》中都没有。

比如,什么是缠缘?

在张守节所看到的《素问》中,就有提到:“素问云:‘延缘落,络脉也。’”由此可以看到“缠缘”就是“延缘”,是围绕胃的络脉。

中经和维络等概念,在今本《内经》中都能看到。他们被后人统统称为“经络”。

换言之,秦越人对于人体内脏结构的了解要远远胜于中庶子。联想到《扁鹊传》开头所讲的扁鹊所具备的透视功能,“尽见五藏症结”,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秦越人不同于中庶子这类方者的最突出的一点,就在于他的知识体系中,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及其对于阴阳二气运行所提供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是他判断五脏症结的重要依据。

那么秦越人对于人体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

其一,他有更为丰富的人体解剖认识。

其二,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按照阴阳二气的顺接体系,构成了相互关联的完整的体系。

因此他敢于自信地批评中庶子是“以管窥天,以郗视文”。并说自己能够“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那么,在秦越人那里,阴阳二气的循环不再只是一个术数模型,而是对应着人体的具体组织结构的循环体系。人体内的缠缘、中经、维络等等都能够按照阴阳二气运行而各有分属,秦越人称为“阴脉”、“阳脉”。由于体内的缠缘、中经、维络等等与体表的脉相互连接,同属于脉的体系,因此,借助阴阳二气运行实指化后的体表脉的情况,就能判断体内阴阳二气的运行状况。这就是秦越人所谓“特以诊脉为名耳”。脉诊反映内部五藏症结,五藏症结才是疾病的本质,而脉象仅仅是五藏症结在体表脉上所表达出来的表象而已(为名耳!)。

秦越人对此有清晰地认知,称为“病应见于大表”。

他是如何去审查大表的呢?

比如虢太子的尸厥,“大表”的表现就有:

“闻其耳鸣而鼻张”。代表着阳气仍然从七窍中出入,生命仍没有终止。

“循其股以至于阴,当尚温”。循着大腿抚摸到会阴部仍感觉有体温,说明阳气仍没有灭绝;

“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络和纽都是指人体体表的毛细血管,张守节引述自己所看到的《素问》文字说“素问云:纽,赤脉也。”上下体表的毛细血管在人昏迷状态下,也就是阴阳二气不能顺接的情况下,会呈现出瘀阻的情况,在体表可以被观察到。

最重要的是脉象:

扁鹊一派是以脉诊为名,对于脉象有大量的描述:

如文中所提到的“阳脉下遂,阴脉上争”。

根据张守节所看到的《素问》中的记载有“阳脉下遂难反,阴脉上争如弦”,可见这一术语属于《脉法》中的内容。

还有秦越人所引述的“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应也是“脉法”的内容。

等等,你又说“支兰藏”了,“支兰藏”到底是什么意思?

好吧,本来要结尾了,但就多说两句。张守节引述的《素问》里,是这样解释“支兰”的,“素问云:支者顺节,兰者横节”。支兰就是顺横连节。我的观点,所谓“支兰”就是“连”。

在今本《黄帝内经》《素问》《阳明脉解篇》中岐伯解释阳明脉病喘促的死生之分时,曾经引经文说“厥逆连藏则死,连经则生。”这里的连藏,就是支兰藏。

通过对于大量的脉象归纳,并结合生理病理化了阴阳二气的观念,加以解释,赋予脉象以意义,形成一系列的口诀式的经文,就是所谓“脉法”。这就是《扁鹊脉书》所独有的行文特征。

在仓公的医案中,仓公大量地引用了类似行文的口诀式经文。

仓公还说:“古圣人之为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悬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所以《史记》中说“至今言脉者,由扁鹊也。”

这就是秦越人所掌握的医学体系对中医发展的最大的历史贡献!

他明显地超越了同时期的方者,将大而化之的阴阳、病邪、血气的概念,丰富、具体、症状化,从而能够更为精细地辨别人体的疾病状况。

于是他自信地说“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有了“脉法”,秦越人从拙者中脱颖而出!因此可以决死生,他自信地对中庶子说,“你去打听一下,在方圆千里以内,我决死生的案例多了去了,用手指都数不过来!”(“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

听了这话,中庶子惊得“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傻了!

题图腔调:

汉墓中的伏羲女蜗图。在伏羲女蜗造像中,最特别的就是伏羲与女娲手中分别握着的规和矩。这两个工具,即代表着人们测定天地的开始,也代表着世界的法则。

规矩二字的含义深刻而神圣。秦越人的脉法,为后世留下的就是犹如规矩般的法则!

芃澜:

《黄帝密码》为您有腔调的解读《内经》,带您破译《黄帝内经》的密码。感谢您的关注,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黄帝密码》 第一章 帝王的理想(1)

1:《帝王的理想》 阅读回复:1

2:《文仓问难的秘密》 阅读回复:2

3:《禁咒》 阅读回复:3

4:《破咒》 阅读回复:4

题外话:

《就像郭靖惹的祸》 阅读回复:外

《黄帝密码》 第二章 帝王的理想(2)

5:《著至教》 阅读回复:5

6:《经天纬地》 阅读回复:6

7:《治乱经纶》 阅读回复:7

8:《灵兰秘典》 阅读回复:8

《黄帝密码》 第三章 王的盛宴

9:《告诉他们我成仙去了》 阅读回复:9

10:《不惧于物》 阅读回复:10

11:《上古天真》 阅读回复:11

12:《祖龙虽死魂犹在》 阅读回复:12

《黄帝密码》 第四章 黄帝的身体

13:《汉武帝的黄帝梦》 阅读回复:13

14:《方仙道的贡献》 阅读回复:14

15:《天命何在?》 阅读回复:15

16:《真人社会:淮南王的乌托邦》阅读回复:16

《黄帝密码》 第五章 绿野仙踪

17:《历史的沙漏》 阅读回复:17

18:《穿越的扁鹊》 阅读回复:18

19:《决死生》 阅读回复:19

20:《方者宗》 阅读回复:20

《黄帝密码》外一章

仓公自述一 阅读回复:外1

仓公自述二 阅读回复:外2

《黄帝密码》 第六章 守数精明

21:《扁鹊医案》阅读回复:21

22:《支兰藏》 阅读回复:22

23:《不断变化着的扁鹊》 阅读回复:23

24:《脉法》 阅读回复:24

芃澜:《黄帝密码》复更,内容更加神秘精彩。

(0)

相关推荐

  • 看故事学中医,趣读黄帝内经【015】

    黄帝,"身上有化脓肿胀是怎么回事呢?" 岐伯,"根源是邪气阻碍气血的流动,郁积发热腐化了:比如邪气驻留在皮肤肌肉使气血流动受阻,郁积发热腐化就会生疮,如果这种腐化发生在血 ...

  •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起源吗?

    金栋按:<黄帝内经>不是中医的起源! 据医学史料,中医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中医起源于圣人(伏羲.神农.黄帝).起源于巫(毉,从巫).起源于医学本能与医学实践等多种说法,似乎各有其理. 何谓 ...

  • 黄帝密码|色脉(上)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三.色脉 <少阴心火--中医五脏心象想象>.丙烯.本然绘"色脉"在<内经>里的陈述,照岐伯的说法是最重要的.<素问.移精变气 ...

  • 黄帝密码|人迎寸口脉法

    昨天 (四)人迎寸口脉法 <出窍系列32>.水墨.本然绘 人迎寸口脉法见于<素问>中只在<六节藏象论篇>中篇尾出现了一次,原文为: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 ...

  • 黄帝密码|有过之脉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脉的想象>.丙烯.本然绘脉在<内经>中一开始,是表示人体体表可以触及的动脉以及其所代表的疾病信息的.使用脉法决死生,<史记>里说是始于扁鹊, ...

  • 黄帝密码|胃气与真藏脉

    <厥阴风木--中医肝象的想象>.丙烯.本然绘 2.胃气与真藏脉 在<内经>理论体系中有个很明显的事情,那就是现代医学目脉搏与心跳的关系,是很清楚的.而且人心跳的存在,无论如何都 ...

  • 直流侧电压谐波注入法,可有效抑制串联型24脉波整流器谐波

    征稿通知 第四届轨道交通电气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阅读征文通知,请戳上面标题  ▲ 联合主办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联合承办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轨道交通电气设 ...

  • 脉法三字心法

    一.浮脉 (一)脉学三字诀 脉象歌 轻取有,重按无,飘飘然,肉上游. 主病歌 浮为阳,表证候,秋常见,久病愁: 表风热,有力浮,若血虚,无力浮. 分部主病歌 左寸浮,是伤风,或风痰,聚在胸: 左关浮, ...

  • 研读清末民间中医手抄本《医道捷径》之脉法(二)

    研读清末民间中医手抄本<医道捷径>之脉法(一) 清末民间中医手抄本<医道捷径>之脉法第二篇: 提纲要脉,不越浮.沉.迟.数.滑.涩六字,以足该表里阴阳.冷热虚实.风寒燥湿腑气血 ...

  • 脉法三字心法!

    一.浮脉 (一)脉学三字诀 脉象歌 轻取有,重按无,飘飘然,肉上游. 主病歌 浮为阳,表证候,秋常见,久病愁: 表风热,有力浮,若血虚,无力浮. 分部主病歌 左寸浮,是伤风,或风痰,聚在胸: 左关浮, ...

  • 脉法与辨证

    发个病例,女性,60岁,右侧下眼睑抽搐多年,眨眼时候抽搐,平时不发作.大家讨论讨论. 眼睑抽搐,就是风,肝里面有风,身体里面有风是肝引起的,血虚都能引起的风,也有可能是这样的,但你要把情况讲清楚,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