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兰溪】宋代之孝
孝在兰溪
孝,是我中华传统文明中一项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兰溪的历史文化中,也突出着这一“孝”字。兰溪自唐咸亨五年(674)设县后,县以下区划为城中四隅,城外分设24个乡。自宋初改设为铜山、武昌、望云、灵泉、甘棠、瑞山、龙岩、太平、横山、紫岩10个乡后,一直沿至清末,仅有过一次变更,就是改望云乡为纯孝乡。其时纯孝乡地域为现女埠街道和黄店镇全境及兰江街道原厚仁镇、殿山乡全境与登胜乡4个村,计220平方千米,占当时兰溪全县面积的五分之一。此乡名之改,就是一件大事。而改名之由,一望而知乃为“孝”也!付梓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的《光绪兰溪县志》中孝行篇所载陈天隐、董少舒、金景文三人的传记,清晰的记述了这一事。
《光绪兰溪县志·孝行篇》除上述三位宋代孝子外,尚载有明\清二代孝子孝孙93人.在此,我们选录了26位予以绍述,从中也可以看出,具孝行者均有其他方面的优秀人品,之所以成为孝行人物有着家庭、社会的因素,反过来又更积极影响着家庭和社会。另从“列女”篇选录7名孝媳,尤为光彩照人。
宋
陈天隐
字君举,邑之纯孝乡(原注:当时称望云乡)人。父兄皆早丧,事母冯氏以笃孝闻。母卒,卜葬于三峰之阳,庐之墓侧,垢面蔬食终三年丧。抚孤侄犹己子,广墓庐为肄业之所,而乡之英俊亦与焉。大观(1107——1110,宋徽宗年号)以“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字旌其门。后侄惇仁以平寇官至忠翊郎,诸孙相继登科,皆其教育所致云。
董少舒
字舒中(原注:府志作恩仲)。与天隐同乡里。世业儒,笃行著于乡党。父亡,负土筑塋庐其左,有灵芝生,紫盖黄干。时睦寇压境,妄称圣公,能役阴兵,愚民相咻归之。少舒援唐永徽(650——655,唐高宗年号)中陈硕真兴妖伏诛事,缀文示众。众悟,相率抗贼,保全万余户。宣和五年(1123,宋徽宗年号)郡守范之才闻于朝,诏恤其全家。
金景文
字唐佐。亦与天隐同乡里,少有大志,力学而不求闻达。与其妻包氏,竭诚以事其祖,祈以身代父疽,亦寻愈。丧母,庐墓夜见天光下烛五色灿然,人以为孝感所致。淳熙四年(1177,宋孝宗年号),郡守李椿表闻恤其家。六年(1179)有司功率义役,景文首割腴田,命子炜劝成之。乡人信其行,不踰月而事集。郡守韩元吉以乡有三孝行,乃表其乡曰“纯孝”,里曰“循义”。
咸淳四年(1268,宋度宗年号),知县沈应龙以景文及陈天隐、董少舒名,请于朝廷,建祠合祀,名“三贤堂”。仍以其德应八行,立八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