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怀念董友花

怀念董友花

黄店镇坞口村党支部书记董友花同志于今年3月12日傍晚逝世,事隔4月余,我的心目中还老是挂念着她,好像她没有离去,似乎觉得她的精神、她的形象、她的工作作风确实留在我的心中。她在山村当村干部,一当就是42年,一直到死,这是多么的可贵!

董友花是兰溪市黄店镇坞口村人,这是一个与建德市交界的山村,有人口619人,有178户农户,但这个村村级经济十分薄弱,这样一个穷山沟,2004年投资80多万元建起了长达2公里的通村公路,2005年又投资12万元修建村大礼堂,去年又在上级党委、政府、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打通到建德市大洋镇的通道。想到这些,村民们无不夸赞她这位生前身患严重气管炎的村支部女老书记。她曾先后担任兰溪市第十一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曾被评为兰溪市2001—2002年度优秀共产党员、黄店镇2004、2005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坞口村离兰溪城有25公里,离黄店镇也有12公里,村子三面环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只有一条崭新的通村公路通往朱家。我认识董友花,是区域调整后才认识的。在一次做通村公路的电视采访才真正了解了她。在交谈中,知道她近60岁,但看上去十分瘦弱,显得十分苍老,由于身患严重气管炎,谈话时觉得上气不接下气,显得十分吃力,而从她微弱的语气中,又悟出了她对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坚强决心和对党的事业无怨无悔的坚定信念。

董友花,10岁小学毕业就在家务农,18岁开始当上村妇女主任、副民兵连长,19岁当上了民兵连长,24岁结婚,嫁给了本村在原兰江冶炼厂工作的比她大4岁的黄撮友。自此,董友花一直在村里当干部,丈夫也十分支持她的工作,育有二女一男,两个女儿已外嫁,儿子在厦门打工,一家人和和美美。董友花的村干部一当就是40多年。

她于1997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自2000年开始,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年,她就发动村民筹集资金2.8万元进行标准化电路改造。2001年,为了改变山村交通条件落后的面貌,改造自朱家村至坞口村长达2公里的机耕路,需要扩建路面,其间必须向邻村朱家村征地,在要价较高的情况下,她与村两委一道,毅然以每平方米100元的价格征下了朱家村的土地,赢得了建造机耕路的主动权,总投资达6万多元。2002年,投资3万元,建造了通村机耕路的一座桥叫乌青桥。2003年1月,她有被推选为兰溪市人民代表。同年,她又将有线电视通到了村。

繁重的村务工作,使她本来就十分严重的气管炎,病情加重,于2003年7月出现了气管出血,去兰溪城西医院、兰溪中医院治疗,病情有所好转。2004年7月又一次出现了气管出血,去金华广福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治疗,病情得以好转。两次共化去医疗费6万多元。兰溪市领导、所辖乡镇领导多次去医院及坞口村看望她,给她以精神上的蔚籍。

严重的病情没有使董友花垮倒,而且她更坚定了信心。2004年下半年,病情还没有痊愈的她,依然和往常一样向上级有关部门跑项目、跑资金、跑赞助……领导们看到她身体这样羸弱,工作又这样认真,都为之动容。本来安排2005年的通村公路项目,在她的努力下,提前上马。将原来的机耕路加宽到4米,并做好了与邻村朱家村的征地工作,以每平方米36元的价格征下了朱家村的土地,整个通村公路总投资达80多万元。

路建好了,交通改善了,村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更高了。山上种的水果,如李子、大红柿,茶叶等都能上门收购,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6户,一年养猪总数近千头,为发展山村经济奠定了基础。有了公路,村民不再担心好东西养在深闺无人识。

建设新农村,村里的硬件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好起来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可不能一片空白。董友花又闲不住了,2005年12月又对10间大礼堂进行改造,投资12万元,改造了大礼堂,为山区村民娱乐,丰富业余生活提供场所。如今,逢年过节,村民在村里就可以看婺剧表演,举办各种民俗活动。

2006年4、5月份,为了改变山村的生活用水条件,全村3个自然村原先的自来水管道因年久失修,又投资15万元进行了自来水改造,又一次感动了村民。

坞口村是一个与建德市交界的山村,去年8月份,为了打通到建德市大洋镇的通道,在上级党委、政府、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董友花拖着本是羸弱的身体,说服一户户农户,做好公路征用土地、苗木的补偿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农户60多户,征收土地10亩,村里又化去了12万元。通建德市的公路如期动工了。

长期为山村工作的劳累,董友花又一次病倒在病床上,又一次住进了市老年医院。这一次住院变成了永别。

董友花自18岁当村妇女主任、副民兵连长,到今年整整42年。当村干部42年,融进了董友花同志一心为山区,一心为村民,一心为集体的博大胸怀,凝结了董友花同志平凡而崇高的精神风貌,凝聚着董友花同志一生奉献山区、扎扎实实为村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

董友花,您安心地去吧,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楷模!

作于2007年7月15日,文章《董友花,当村干部41年》发表于《金华日报》。

(0)

相关推荐

  • 寂静的小山村---修武一斗水

    小说<围城>有一金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此话真不假,老家的青壮年纷纷进城务工,空留一座只有老弱病残的村子.而久居城里的我们,却为每天面临着的交通的 ...

  • 朱元璋真人画像现身河南小山村,后人守护600年后,主动上交国家|小山村|河南|王家村|明朝|清军入关...

    在民间,老百姓们对朱元璋的长相,所持的看法基本上是趋同--整个相貌看起来相当奇怪.尤其是下巴十分长,颧骨也有些高,加上脸上还长有很多的麻子,所以在很多人的说法当中,朱元璋的长相是极不好看的.在现存的朱 ...

  • 富足山村的两座古凉亭

    来源:常山新闻网 2017-01-04 11:00 美丽常山港畔,千年古县城的东边,有一座背靠富竹(足)山.面临常山港.坐北朝南.风景独好的村落,名字叫富足山. 富足山村,靠山沿江一字排开,东西舒展, ...

  • 朱家庄

    朱家庄 位于县城东北部,兴安大街中段两侧,南接柴武台公园,北邻河北传媒学院,东至大周村.小周村.2010年朱家庄有村民小组3个,260户,1290人,均为汉族.经济有农工商多种形式. 朱家庄系明永乐初 ...

  • 徒步石潭最美的盘山公路,一路春色美到醉,随手一拍都是美片

    早上拍完晨雾回住宿地吃早餐,8:30从下汰村出发,去下汰村上面的湖山岭景点,沿着盘山公路爬上去,一路上景色很美丽.石潭村大部分景点主要集中在下汰村和湖山岭,尤其在春天,斜坡上.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肆意铺 ...

  • 平台作者:周国顺【散文】山路的呼唤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山路的呼唤 文//周国顺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论题不知争论了多 ...

  • 侨友文苑(第122篇)深深怀念侨友网

    侨友文苑(第122篇) 深深怀念侨友网 文/(思佳)呂嘉肇(老挝归侨) 2020年6月16日突然看到侨友网管理团队发出的停办侨友网的紧急通告,犹如晴天霹雳,侨友们经十年时间精心構建的链接海內外华侨华人 ...

  • 发球抢攻技术,值得业余乒乓球友花2-3年精心苦练

    发球抢攻技术,是前三板中的精华.它能够将自身的发球和抢攻技术融为一体,在第一时间给予对手以先手的打击,从而先发制人,迅速占据优势,赢得主动和有利的局面. 仔细分析,世界上的超一流高手,都具备着出色的发 ...

  • [黄石文坛]徐卫祥怀念董方博老师的随笔《忘不了那个眼神》

    忘不了那个眼神   --怀念董方博老师 董方博老师,我最忘不了的是他那个眼神:关切.慈祥.坚定.   我以前并不认识他,只知道参加市里的论文.讲课比赛时,评委中总有董方博老师的名字.   真正认识董老 ...

  • 红袄军抗金:金朝的武进士董友为何成了红袄军将军?

    作者:陈二虎 一.金榜题名武进士 董友,金宁海州牟平董家疃人(亦有霑化之说),他的母亲赵氏自小喜爱书史,能诗文,其父早逝,赵氏含辛茹苦养育他,教董友读书识字,学习<尚书><春秋> ...

  • (纸刊备选)​​怀念博友“风吹稻浪”|叶飘零(湖南)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温故知新.感恩2019,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和纸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微刊和纸刊的成长.微刊和纸刊已 ...

  • 道光二十六年贡生董友叔草书联

    道光二十六年贡生董友叔草书联

  • 诗词日历 | 董春花:是谁尽染皇家色,直教群山换帝装

    杨丽静   书 欲藏一朵留春色 又恐他人笑我痴 董 春 花 <与诗词相伴的日子>·03/02· 诗二首 杨丽静   书 雨中赏杏花 三月芳菲杏谷知,雨摧花落碾成诗. 欲藏一朵留春色,又恐他 ...

  • 蒋寅|怀念松浦友久先生

         很奇怪,每听到前辈师长的讣闻,我总在国外.在国外的日子总比较平静而悠闲,闲静中听到不幸的消息,会有更深刻的感触和更深长的回思.2002年得知松浦友久先生病逝的消息,我正在韩国,乍闻噩耗,感到 ...

  • 【张占稳】原创// 每日心经 [扶贫下乡见闻]怀念爱务花的老宋

    [扶贫下乡见闻]怀念爱务花的老宋 自从去年单位扶贫包联阎村镇宋家村之后,我便见到了多年不见的熟人老宋,每次扶贫日到宋家村村部都要从老宋门前经过,看见我他都老远和我打招呼,请我忙完正事到他家喝水,请我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