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 走访宋宅村
走访宋宅村
一个下午,是2015年7月8日的下午,我与刘成陆从与浦江交界的一家农家乐吃过饭回来,来到了横溪镇宋宅村。宋宅村地处半山区,区域面积1.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6亩、山地1740亩。下辖宋宅和前屋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387户,1267人。宋宅自然村,世居宋姓,为宋濂后裔聚居地。明洪武十三年(1380),因胡惟庸案发,其子宋瓒潜来此处定居,村以姓氏得名。前屋自然村,以宋姓为主,兼居他姓。位于宋氏旧宅之前故名前屋。
宋宅村因是宋濂后裔而闻名。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洪武四年因献诗"自古戒禽荒"一语激怒朱元璋致祸。明初明惠帝的忠臣,学者方孝孺,少时即师从宋濂。根据宋宅村的《长陵宋氏宗谱》和下溪前村的《潜溪宋氏宗谱》记载,从宋濂往上追溯第九始祖开始,始祖为宋宪,唐时自京兆(陕西西安)迁吴兴(浙江湖州),继迁乌伤(义乌),然后是金华,最后在原浦江县通化乡(兰溪市梅江镇)定居繁衍至今。现在的宋宅、大斯等村是宋濂孙宋怿、曾孙宋信后裔聚居地,下溪前村则是宋濂孙宋恺后裔聚居地,三地宋氏一门3000多人。
横溪宋宅村有个宋濂祠堂,这座明初文学家的祠堂如今已修复一新。兰溪市政府于2005年11月3日公布宋濂祠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濂祠堂又称宋氏家庙,位于宋宅村西200米的田野里,距横溪镇2公里。清乾隆年间为纪念明开国文臣之首宋濂而建。据《潜溪宋氏家谱》记载,初因避祸迁宋宅村,其后人丁兴旺。祠堂坐南朝北偏西10º,共五间三进,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整座祠堂为硬山顶,五花山墙,阴阳合瓦,有望砖、封檐板和勾头滴水。祠堂通面阔19.5米,通进深28.20米。
门楼重檐庑殿顶,有出二跳五踩斗拱,正脊中间有葫芦状饰物,两端鸱鱼吻。四翼角起翘,有勾头滴水。牛腿为狮子抢球、鸱鱼木雕。门楼电科精细,有镂空、浮雕花卉、云纹装饰。
前进通进深9.6米,四柱九檩,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明间中缝抬梁结构,次间、稍间为穿斗结构。明间、次间除金檩为圆木外,其余为方檩,有花卉、钱纹等浮雕。月梁造,有斗拱。雀替和牛腿有镂空、浮雕花卉、走兽图案。青石鼓形柱础。
中进通进深9.6米。四柱九檩,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抬梁结构。金柱、檐柱是方形石柱。抱头梁、无斗拱。雀替有花卉浮雕,青石方形柱础,稍间穿斗结构。
后进较简单,五柱七檩,全穿斗结构。
据《浦阳长陵宋氏宗谱▪卷一▪建学士祠记》:“宋先生生于浙江浦江,卒葬于蜀之成都。”又卷二《祠任宋祖沾传记》,写于乾隆十五年。建祠人员廿四世德庆公生于康熙,卒于乾隆。由此可知,宋濂祠堂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宋宅村梅溪横穿村中,村中有太史第等古建筑。其间镇陵桥为2012年兰溪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宋宅村,民间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最有名的要数抬阁和迎龙灯了。
迎会,俗称“抬阁”。它以中国民间传说人物造型为主体,进行精心的艺术设计,具有惊、险、奇、怪、妙等特征,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始于明朝正统年间,为祈福祷恩。抬阁在似同小方桌的会桌上同两个五、六岁的孩童打扮成历史典故中的人物,如“姜太公钓鱼”、“孙悟空偷蟠桃”、“许仙借伞”、“吕洞宾扫花”等,以特制的刀枪或铁棒巧妙连接固定,由4人或8人抬着游巡,悬空中,奇特惊险,别蕴情趣。
板凳龙是一种舞龙运动。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龙舞还有“干龙”、“湿龙”之分,“干龙”多为娱乐,“湿龙”则为求雨。“龙”到之处,百姓必泼水助威,舞者一身透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