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接二连三被杀!汉朝最痛苦无奈的皇帝
作者| 南门太守
我方为金台新媒体联盟核心成员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汉献帝想除掉曹操,有且只有一次机会
汉献帝刘协比曹操小了28岁,差了不止一代人,因特殊的机缘他们走在一起,并彼此纠结.对曹操来说汉献帝是让他在政治上得分最多也失分最多的人.
说得分最多,是曹操迎请汉献帝后形成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局面,与其他群雄相比政治上更为主动,同时有大批人才冲着朝廷和汉献帝而投奔了他,曹操集团因此快速壮大.
说失分最多,是有人认为曹操不是"奉天子"而是"挟天子",把天子当成傀儡,篡权夺权,大逆不道,曹操因此受到诟病.汉献帝对曹操也越来越不满,曾不止一次试图通过突然袭击的方式除掉他.
建安五年(200年),汉献帝不满曹操大权独揽,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董承先后联络了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和王子服等人,准备起事,结果事情败露,董承等人被诛杀,已有身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
建安十九年(214年),汉献帝的伏皇后畏惧和厌恶曹操,写信给父亲伏完,尽数曹操残暴不仁之事,希望伏完效仿董承铲除权臣.伏完还未行动,事情败露,曹操要挟汉献帝废黜伏皇后,派御史大夫郗虑,尚书令华歆带兵包围皇宫搜捕,在一处夹墙内把伏皇后拖出,伏皇后披头散发向汉献帝哭救,汉献帝无奈地说:"朕亦不知命在何时!"
前一件事史书明确是由汉献帝亲自发起,刘备曾"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后一件事虽没有明确说汉献帝是不是发起人,但伏皇后一个女人敢直接向曹操下手,没有汉献帝的支持或者默许是不可能的.
换个人,汉献帝至少得死两回,即使他是皇帝也不例外.杀了他,曹操可以在刘氏宗亲里再找个人当傀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曹操忍了.
曹操自己不想当皇帝,汉献帝就是他最好的旗帜,与其费事再找其他人来,并承受天下人的攻击,不如继续把这面旗帜打起来.所以,尽管汉献帝一再主动挑战,曹操也没动过废他,杀他的念头.
但汉献帝的想法不一样,他对曹操的仇恨十分强烈,这主要来自于曹操对皇权的侵夺.在汉献帝看来,如果说他刚来许都的建安元年(196年)他才15岁,还不到天子还政的年龄,曹操还可以执掌大权的话,而他20岁以后曹操就应该按照制度或惯例把权力交出来,而曹操丝毫没有这方面的表示.
据《后汉书》,曹操曾因事进宫拜见汉献帝,汉献帝十分愤怒地对他说:"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这让曹操大为震惊,深感恐惧,赶紧退出.
显然,曹操没料到汉献帝会做如此激烈的表示,这是要摊牌的节奏,汉献帝大概是一时之气,说完了也就爽快了,而曹操听了却不得不多想想.
这件事大概发生的时间比较早,至少早于董承事件和伏完事件,因为一直到这时,汉献帝如果横下心来非除掉曹操不可的话,他其实是有机会的,不用暗地里四处联络人那么危险和麻烦,他只要动动手,曹操的命就没了.
曹操虽然不能把权力真正还给汉献帝,但这个时候还是比较把汉献帝当回事的,所以还经常亲自进宫汇报事情,汉献帝如果在许县的皇宫里对曹操下手,机会是有的.
有人说,皇宫里不都是曹操的人吗?汉献帝哪来的机会?其实这是误解,汉献帝也有自己的武装,最重要就是董承所部.董承是凉州军阀出身,跟贾诩一样过去都在董卓的女婿牛辅手下,后护卫汉献帝东归,因功被拜为卫将军.建安四年(199年),汉献帝趁曹操在外征战的时机突然拜董承为车骑将军,把曹操原来代理车骑将军的职务给免了.
董承虽然抓不住实实在在的兵权,但他有胆识,开始时汉献帝身边的人也应该多是他的部下,曹操显然忽略了这一点.汉代制度里有"五大不在边"的说法,大将军,三公等权力太大,不能再带兵出征,如果非要出征不可,行前天子要亲自诏见,届时"令虎贲执刃挟之",以试其心.
汉献帝完全可以先稳住和麻痹曹操,让他没有戒心,之后利用这样的诏见机会,正大光明地把戟刃架在曹操的脖子上,之后武士手中的戟"咔嚓"往下一划,曹操就身首异处了.
这个机会很宝贵,有且只有一次,一旦被曹操察觉就无法再得手了.这也不是臆想,是完全可能的,《后汉书》说,曹操后来也想到了这一层,越想越觉得后怕,不禁"汗流浃背".
汉献帝毕竟太年轻,没能沉住气,给曹操来了通气话,心里的怨气倾泄了不少些,但却立即引起了曹操的警惕,曹操"自后不敢复朝请",想再用这种办法杀他,没机会了.
当然,无论采取什么手段真把曹操杀了,汉献帝的最终目的也无法实现,因为曹操一死,他根本控制不了局面,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曹操的旧部会公推曹操之子继续掌权,就像孙策死后孙权接班那样.
这个人不是曹丕,因为那时他还有个哥哥,曹操的长子曹昂,这位"小曹"不一定如"老曹"那样沉稳持重,为了给父亲报仇,一怒之下恐怕会杀了汉献帝.
汉献帝其实没弄明白,在当时,他心里无比仇恨的曹操才是他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