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筱吟|从专业到出众,做纯粹的医生
朱筱吟86年出生,毕业8年,已经完成超过3000台静脉曲张手术,这个数字在国内同行中已经名列前茅。
她在公立医院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但完全是一个体制外成长起来的医生——一毕业就来到了外资医疗机构,后来成为最早加入张强医生集团的医生。8年过去,她成长为张强医生集团主管医生团队的副总裁。
外科选择了朱筱吟
朱筱吟与医学亲密接触从童年就开始了。她父亲就是一位外科医生和医学院教授,从小耳濡目染让医学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有一段时间我父亲的办公室在医学院解剖室楼上,那时候我读小学,每天中午就把小伙伴带到解剖室窗外猎奇。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从来没有害怕过,翻手术图谱就像翻画册,父亲自己生病的时候让我帮他打针和拔针,像培养自己的学生一样。”
没有什么犹豫,朱筱吟高分考入医学院学习。
“父亲生前是个特别顶真和仔细的外科医生,母亲常说这一点我几乎跟他一模一样。”
“父亲的离开对我影响巨大,在全家人陪着他与病魔斗争的那几年,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医学的局限性,这让我在医学世界里探索时始终怀抱敬畏之情。作为曾经的患者家属,我也切实地感受被病痛折磨之人的苦楚,在我自己做医生的时候,我会更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加入医生集团的第一位外科医生
“我是看《实习医生格蕾》成长起来的的医生,对什么是’好医生’有自己的标准,觉得医生就是要救死扶伤,对患者很耐心,患者也很信任医生。”朱筱吟说,但是在公立医院的经历,让她明白,现实和理想的落差是巨大的。
朱筱吟相信,环境塑造人。如果她不想成为公立医院里那些被体制捆绑的医生,她就要勇敢的跳出来。
获得外科硕士学位后,朱筱吟就投入国际医疗机构的怀抱,成为一位走出体制的年轻医生。“虽然失去了体制的庇护,但老天很眷顾我,让我遇到了张强医生。”
在她眼中,张医生有情怀、没架子,对患者很耐心、对同事很Nice。或许是看到了朱筱吟的慧根,张强医生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将朱筱吟纳入成为医生集团的第一位外科医生。
“我想我是最幸运的,成长速度可能是同龄医生的数倍。张强医生对我很严格,完全按照美国Fellow医生的要求来训练我。当我在公立医院的同学还在日复一日写病历时,我已经开始独立的门诊;当我的同学还在手术台上拉钩缝皮时,我早已经开始主刀。”
外科医生都希望能够早独立,张强医生既能开诚布公的给到她职业上的帮助,也能放手让年轻医生去做。
当精益求精成为一种习惯
下肢静脉曲张这个病很常见,人群中发病率高达十分之一,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美国,静脉曲张手术当天就可以出院,在中国绝大部分医院却需要住院3~5天。这个差距不是几年而是十几年。”
静脉曲张患者到张强医生集团的诊所和静脉病中心就诊,都是冲着一种崭新的诊疗技术——CHIVA手术。
2017年,张强医生集团宣布采用CHIVA诊疗技术全面替代其他手术,看重的正是这一手术的颠覆性理念、更好的治疗体验以及和公立医院的差异化。
朱筱吟加入医生集团后,就一直是血管外科的骨干医生。她亲身经历了2013年、2015年、2017年,集团静脉曲张手术三代诊疗技术的更新。
在张强医生集团,有满意的收入,而且是阳光收入,朱筱吟可以全心全意,追求更安全、质量最高的医疗服务。
2013年后,从射频手术到CHIVA手术,朱筱吟都直接参与这几项新技术引进后的落地工作。
为了优化流程做好手术,朱筱吟花了半年左右时间学习超声血流动力学评估技术。“在公立医院,外科医生不看B超,B超医生不做手术。但是B超,就像静脉曲张手术医生的听诊器和透视眼。”
引进CHIVA技术更是对传统静脉曲张手术理念的颠覆,为了保留血管,精准诊疗,CHIVA手术要求医生对患者的静脉曲张和血流动力学进行详细的评估,找出静脉曲张的来源和去路,然后用手术纠正静脉高压,患者扭曲的静脉就会收缩,逐渐消退。这种保留静脉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比传统手术的复发率更低、治疗体验也有着天壤之别。
去年11月,朱筱吟再次代表集团到意大利与国际静脉病大师及CHIVA技术创始人交流技术,探讨未来合作项目。
追求卓越成为一种本能
落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医技大楼一楼的上海国际静脉病中心,开业不久便遭遇因疫情。为保障患者安全,谨慎停诊长达三个月。疫情好转后迅速恢复每月盈利状态。
距离2021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每年这个时段都是静脉病中心最忙碌的时候。患者们都想赶着年前完成治疗,就可以安心过年放心度假去了。
朱筱吟典型的工作状态是:上午接待提前预约好的门诊患者,下午会为患者安排3-4台手术。最多时一天10台手术。中午基本上匆匆吃一口午饭,常常迎着未亮起的晨光出发,在满是星辰的夜色中归来。
冬季是血栓易发的季节,尤其是疫情下的冬季。乘着吃饭的空档,朱筱吟还挤出时间做个血栓的科普视频。
“现在大家都喜欢利用碎片时间看个小视频。所以我们有空就拍些科普,多一个人知道,就少一个血栓的病人”
朱筱吟对病人的好是同事们都熟知的。
朱筱吟坚持亲自做24x7术后终生随访,将电话或者微信留给患者。“这是患者和医生双赢的事,只要精力允许,我会继续做下去。让我暖心的是,逢年过节,会收到许多患者的祝福和感谢短信。”
在每位患者超过30分钟的看诊时间里,朱筱吟和另外两位跟着她学习的医生要做详细的问询、查体,和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解释患者的病因、手术方案的选择,“因为我们相信,医生看的是病人,不是片子。”
诊疗过程中,朱筱吟要通过深入的沟通,了解到患者真正的诉求是什么,他们担心什么。
“医生要真正做到尊重患者。”朱筱吟说。她也逐渐明白,培训3到6个月,医生的手术都能做得很好,难的是培养判断、决策和领导能力——当医生遇到一个诉求比较复杂的患者,需要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时,如何平衡医疗效果、安全性和患者的诉求。
当天早上,给病人看诊的时候,朱筱吟不忘叮嘱同事,拍个小视频,“我们内部教学用,不会泄露任何隐私。”患者表示理解,她对着镜头开始讲解,“这位患者十天前发生了浅静脉血栓,我现在要快速排查下他有没有深静脉血栓......”
开诊前给刚加入的医生做培训
做了医生团队的负责人后,朱筱吟现在直接负责医生的招聘工作,那些认为从体制内出来后,工作能更清闲的应聘者,很多都被她直接筛掉了。
这些年,招进来的医生,有个别又重新回到了体制内。“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走这条路。”她说。
医生之外的更多责任
作为创业团队的一员,随着团队的扩张,临床基地的拓展,朱筱吟承担了更多重任。朱筱吟这些年还做了很多管理岗位的工作。
2012年,张强医生建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下肢静脉曲张日间手术平台,朱筱吟医生参与了整个流程的设计和标准的制定。之后,张强医生集团的下肢静脉曲张日间手术成为静脉病专科垂直领域内的著名医疗品牌,每年有大量患者从全国各省市甚至世界各国前来寻求治疗。
筹建浙江省静脉曲张诊疗中心时,朱筱吟是主要的负责人。“只有坚持最高标准,才能保证医疗品质。” 她与临床基地反复沟通,将医生集团静脉曲张手术的全套标准引入到合作医院。
2017年,张强医生集团要投资建造自己的第一家实体医疗机构,张强问朱筱吟,要不要试试,去做诊所的CEO。在她的想象中,一个成功的医生,就应该有一家自己的诊所,患者因为信任你,因为医生的品牌前来求医。
朱筱吟像装修自己的家一样,把精力和热情都投入进了杭州诊所的筹备中。1个大厅、5个诊间,1间手术室、2间治疗室,从软装,到财务预算、内部流程的制定、市场运营,甚至是开发票,朱筱吟从头学起,就因为觉得是自己的诊所,一定要做好。
“困难很多,哭都不知道哭了多少次,有时候就因为踢脚线做不到想要的效果这样的小事,也会哭。”回忆起这段经历,朱筱吟坦承当时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为了诊所配备手术室资质的问题,走了很多的弯路。
慢慢的,从医生的培训和管理、新技术研发、学术品牌的创建,“我很想知道除了做医生我还能做什么?”朱筱吟说。
她的内在动力已经不完全是个人的成长,还有对集团、对其他医生的责任。朱筱吟看到很多医生从公立医院跳出来后,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她希望尽力帮助他们,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打破禁锢,拥抱挑战
清晨,是朱筱吟医生最喜欢的时刻。她每日早起,定期运动,或者读一些最新文献,或者为网络上的患者提供公益咨询。
朱筱吟参加过两届马拉松比赛,曾获得过上海马拉松女子半程162名的成绩。谈起这个她笑着说,“这没有什么,比赛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运动让我放松,保持注意力,并让我拥有很好的体力并且乐观向上。而且,医生需要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
朱筱吟的爱好之一:潜水运动
对于微博上“明明可以靠脸吃饭,非要靠才华”的评价,朱筱吟一笑置之,“希望我这张娃娃脸让病人看到我不会紧张,这就足已。”
对于朱筱吟来说,享受生活与认真工作一样重要。每次在生活中充满电后,又可以元气满满的投入到下一个挑战中。
今年11月的2020国际静脉病论坛开幕后,迎来众多国际静脉病大师的精彩分享。由朱筱吟带领的筹委会团队经过数月的准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通过把我们的成功经验在各地进行分享,为推动医疗质量尽一份力。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受邀到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与丁罡院长肿瘤医生团队分享
2020腔内血管学大会上
与全国同行们分享CHIVA理念和临床技术
至于未来的目标,她很坚定:
从专业到出众,做纯粹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