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看着那个曾经乖巧的孩子,突然浑身是刺,叛逆、倔强,将父母拒之门外,让人心生凉意。然而,更难过的是,几乎每个月都看见孩子跳楼割腕的新闻,种种悲剧在前,我们却进退两难:进一步,怕后悔莫及,退一步,怕行差踏错。
北大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薄世宁主任在抖音上分享的一个故事火了:
一个高中男生在家里和妈妈因学习发生矛盾,母子二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虽然抢救及时,但男生下肢的骨头已经全部粉碎性骨折,颈椎也摔得粉碎性骨折。有人问,这孩子为什么这么傻,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毁了自己的一生。而是孩子到了14岁左右,就会进入一段“心理断乳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过去的心理模式被打破,新的心理模式又尚未完全建立,所以看起来格外叛逆、矛盾。“在孩子的青春期,比逼着他天天学习更重要的,是家长能够多陪陪孩子,多和他聊聊天,多和他一起分享一些事情。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有效了。”
青春期尽管麻烦不断,却是孩子走向独立必须经历的阵痛。
因为,他们在和父母的日渐疏离和交战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身份和边界,成长为真正独立的个体。他们渴望独立,内心却依然幼稚,冲动下容易犯错,面对成长的压力,痛苦迷茫,不知所措。所以,青春期孩子对父母的需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演员邓超参加一档节目时,谈起青春期,自称“叛逆到令人发指”。他反抗周围的一切,打耳钉,漂头发,奇装异服,离家出走...与此同时,他质疑考大学的意义。对父母的劝告也不以为意。整个青春期,邓超和父母一直是拧巴的,他执着于和父母对着干。知道他喜欢跳舞,像个伙伴一般,顺着,哄着,引导着,拉着他一步步考进中戏。父亲用极大的耐心和智慧,以一种软着陆的方式,引导他找到目标,鼓励他去实现梦想。如今,邓超回头看去,才明白父亲用怎样的包容,带着他走出青春的迷途。身心的变化,对自我的追求,就像迷雾一般,笼罩着青春期的孩子。所以,尽管他们的嘲讽、嫌弃、不耐烦,让你痛苦不已。前途未定,父母是引路人,也是那道托着他们安全着陆的屏障。
青春期孩子相互矛盾的特质,诡异多变的情绪,都让他们变得暴躁而危险。
尽管他们并未意识到,可作为父母,我们却应该明白,孩子的身心发生了巨变。重新审视和对待,才能减少冲突,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1. 给予他个人空间,被过分管束的孩子会丧失自我调适的机会,往往会很木讷。2. 跟孩子说一些没用的话,可以聊八卦也可以玩游戏,时间久了,他就什么都愿意跟你说。如果你跟他聊的都是有用的,他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有用的是跟你聊。3. 平视他的独立意识,孩子希望自身得到认同,希望家长与他平等相处,家长要在朋友和家长的角色之间合理转换。4. 承认他对,孩子在这一阶段渴望得到认同,家长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事方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也许他们的某些想法就是他未来的想法。5. 青春期孩子情绪起伏比较大,所以谈话一定要注意时间场合,注意技巧,学会察言观色,有时正话反说效果会更好。6. 在孩子面前不要扮演全知全能的父母角色,适当地装傻,不讲究权威,沟通时培养孩子的尊严。7. 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兴趣以至于欣赏,切莫用自己的价值喜恶来评断孩子的鉴赏力。要知道,孩子会对父母的价值判断非常敏感,父母反对他所喜欢的,他会感到焦虑和冲突,容易和父母抬杠。9. 给点阳光。对孩子,表扬和鼓励的作用永远大于批评,孩子往往会朝着鼓励的方向成长。10. 当孩子表现出对外表身材的过度在意和焦虑时,家长要了解其中原因,认真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困惑和压力,不要否定他们内心的真实感觉。家长还需要解释,娱乐明星的完美形象大多是通过“后期加工”得到的,这种形象并非平均人应该达到的标准。11. 适度冒险。没有过冒险的经历,不会知道冒险有时是人生的需要,也不会具备避险避害的能力。12. 孩子成长是一个慢的过程,所有人都应该接受这个观点,把心放宽一点,把要求放低一点,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很可爱。孩子叛逆是需要生活教他们成长。他们渴望独立,却又需要依赖;渴望交往,却又敏感封闭;希望自制,却又屡屡冲动。用理性去引导,带着温度去感受,或许就是我们能够给予青春期孩子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