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是怎么毁了一口好牙的?口腔科医生教你4个护牙法
刷牙是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事,但对一些人来说,刷牙的方式只停留在“表面功夫”:刷的时长不超过1分钟,手法也是胡乱一气……
由于牙刷很难清洁到牙缝深处,久而久之,牙齿上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就会变成“石头”一样的物质,这些“石头”就是牙结石。
牙结石不仅让人口臭、牙龈出血肿痛,还会影响全身健康。邀请专家,教你“清空”牙结石。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口腔诊疗中心主任 赵 强
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主任医师 韩永成
北京中医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 陈洁点
牙结石,多种疾病的源头
人的口腔内有800多种细菌。细菌同唾液、食物残渣共存,就会粘在牙齿表面,形成无色的牙菌斑。
虽然我们每天都会刷牙,但刷牙大概只能清除70%的牙菌斑。剩下的“垃圾”则会在唾液的作用下逐渐钙化,形成刷不掉的牙石。
牙石的形成有3个阶段:
未及时清理的食物残渣混合唾液,在牙龈沟上聚集形成牙菌斑,成为牙石的“地基”;
牙菌斑与唾液中钙、磷离子结合,逐渐被钙化成初始的牙石;
牙石继续沉积、矿化,造成牙槽骨吸收,发展为牙周病。
牙结石虽然不疼不痒,但堆积多了会“跑到”牙龈底下,造成牙龈、牙周组织炎症,导致牙龈出血、萎缩、口腔异味,严重时还会出现牙龈发炎溢脓、牙缝变大、牙齿松动乃至脱落。
如果牙结石引起牙周疾病,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多项研究表明,牙周病的致病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可能会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并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引起牙周炎的致病菌有可能被吸入肺中,或通过牙周袋上的小溃疡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感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急性发作。牙周炎越严重,肺功能就越差。
怀孕期间得牙周病,容易引发早产。
牙周病造成牙齿缺失后,由于咀嚼功能下降,也会直接引起消化不良。
5类人要抓紧洗牙
面对顽固的牙石,牙刷也束手无策。洗牙则是去除牙菌斑和牙石最有效的方法。
洗牙的医学术语叫“龈上洁治”,是指用专业的器械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石、菌斑和色素,避免牙菌斑和牙石再次沉积。
洗牙并没有“美白”牙齿的作用。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可以防止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有效预防牙周疾病,保持口腔健康。
洗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手用器械洗牙,另一种是超声波洗牙。后者因为有省时、省力、高效的优点,目前得到了普遍应用。
别等到牙齿出现严重问题时才想起来洗牙,当你的口腔有以下情况时,就该当心了。
1
牙周不健康者
刷牙出血、牙床肿胀等症状都属于牙周问题。有这些情况的患者应当及时去专业牙科洗牙,根据牙齿的实际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
2
备孕中的准妈妈
洗牙会增加流产风险,怀孕后出现牙周问题治疗起来比较麻烦。
备孕前,应到口腔科检查口腔情况,根据检查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洗牙,以保证孕期口腔牙周健康。
3
矫正牙齿者
戴牙箍后,如果刷牙不仔细,很容易有卫生死角,使牙菌斑滋生导致龋齿,也更易长牙结石。
在矫正之前要进行牙周检查,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洗牙。在矫正过程中也要加强对牙周的检查。
4
需要假牙镶复者
镶牙前,应进行洗牙及其他牙周治疗。健康的牙周可保证假牙在镶复后正常使用。
5
牙齿色素沉着者
当发现自己的牙齿有黑点、牙结石以及色斑、色素沉着等,就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洗牙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血液系疾病患者(如白血病)凝血功能、抗感染能力相对较差,洗牙后容易因出血过多加重病情;高血压、高血糖者,洗牙容易导致感染;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洗牙后容易出血不止。这些病人洗牙应谨慎。
4个习惯帮你护好牙齿
怎样才算一口好牙?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没有龋洞,没有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没有出血现象。
保护牙齿,口腔科医生给出这些建议:
刷牙别做“表面功夫”
刷牙时间不够三分钟,都是在做“表面功夫”。建议使用软毛小刷头的牙刷,每次从牙龈边缘开始,牙齿外侧面、内侧面以及咀嚼面都要认真刷到。
经常使用牙线
牙齿有5个面,而刷牙主要能清洁到3个面,很难除去牙齿邻面间隙的牙菌斑、牙垢等。牙线刚好能清洁牙齿邻面卫生。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行为指南》推荐使用牙线的方法:
牙线紧贴牙齿邻面,拉动进入牙缝(图3);
用缓和的拉锯样动作,使牙线紧贴在牙面上,上下内外牵动牙线清洁牙缝;
牙线紧贴牙面形成“C”字形,缓和地从牙根向牙冠方向移动,每一个牙面要上下剔刮4~6次,直至牙面清洁为止(图4);
逐渐转动牙线,使用干净的线段按照以上方法清洁每一个牙缝;
漱口,以去除遗留下来的菌斑和食物残渣。
每年给牙齿“体检”
中华口腔医学会《城市居民饮食与口腔护理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人们的口腔预防意识普遍薄弱,每年检查1~2次口腔的居民仅为25.7%。所以,每年至少要做一次口腔检查。
拒绝伤牙“恶习”
咬铅笔、啃指甲、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都会对牙齿造成伤害。另外,千万不要尝试用牙齿去咬核桃壳、榛子壳等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