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之墓里的国宝——24乐伎和谥宝
位于成都老西门外金河岸边的“王建墓”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归葬之地,史称永陵。这是我国目前所知的唯一一座墓室修建于地表之上的帝王陵墓,也是国内考古学界首次采用现代考古方法进行发掘的皇陵。1961年,王建墓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介绍一下王建:(资料来自360图书馆)
王建(847—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人,一说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少时家贫性无赖胆大,以杀牛盗驴贩盐为业,乡人称之为“贼王八”。后投入鹿晏弘的忠武军当小卒,因机灵胆大,升为队将。黄巢起义爆发后,起义军攻克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唐僖宗逃往四川,王建也以八都中的都头跟随唐僖宗入川。因为对唐僖宗殷勤竭力,被赐为“随驾五都”之一。入川后,王建曾与宦官田令孜有过旧谊,又因田令孜侍奉唐僖宗并很受信任,所以王建与田令孜关系密切;又因为王建带兵颇有实力,所以王建被田令孜收为养子。后击败川西的陈敬蠧,不久又击败川东的顾彦朗,进而占据汉中,击退割据在那里的李茂贞。最后建立蜀国,自称皇帝。史称其为前蜀。王建在位期间礼遇唐末的名士大族,对川蜀实行宽松的政策,使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晚年多内宠,国政大事落入宦官唐文扆手里。庙号前蜀高祖。
当时正是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整个中华大地陷入战乱之中,各地军阀割据称王称帝。当时的中国遍地是战祸,处处是流离失所的苦难百姓。相比之下受灾受难比较轻些的地方,有江淮一带的南唐,还有四川地方的前蜀,这里的军阀由于地理的原因和自身力量的原因,发动和参与的征战少些,所以人民遭受的蹂躏相对较少。同时,这里的军阀所实施的政策对发展经济也颇为有利。因此,在这里就出现了另一片人间“乐土”。
五代时的四川主要指现在的川东和川西。当时在前蜀高祖王建统治下,在战乱多灾的年代里,这里战乱少,对人民的征敛也轻,所以社会较为安定,经济获得发展,堪称为又一处人间“桃园”。
公元918年王建病逝,享年71岁,谥号“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安葬永陵。
在国家发掘王建墓之前,此墓曾多次被盗,但发掘时还是发现了很多国宝级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兔头龙身谥宝”、“棺床和24乐伎”,还有“玉大带”等,其中的24乐伎是了解研究晚唐文化、礼乐、服饰、头饰的重要文物,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上具有极高历史地位。
墓室(地宫)
地宫全图
棺床上的棺椁残存
王建像
目前的墓室是开放的,在墓室里可看到棺床及其精美的雕刻,还有王建雕像等。24乐伎就雕刻在棺床四周,由于低矮,观赏有些困难。
棺床和二十四乐伎:
建墓棺床为须弥座式,上铺珉玉版,有三层木台阶,木台阶上置棺椁,棺内有大量水银和各类随葬品,棺床四周浮雕伎乐、花鸟、云龙图像,纹饰精美,均着彩或鎏金,棺床两侧置半身石雕"十二力士",或谓"十二神",作扶抬棺床状 。王建墓二十四乐伎,雕刻在棺床壶门之内,东西两面各10人,南面4人,均为女性,其中舞者2人,演奏各种乐器22人,共有20种23件乐器,乐器编制属龟兹乐系统,石刻生动 。
扶棺"十二力士"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二十四乐伎
谥宝、玉带等文物在王建墓后面的“永陵博物馆”内展出
兔头龙身谥宝:谥宝是刻有帝王谥号的印玺。此印玺为白玉质,原置于双重宝盝中,摆放于王建石像前,谥宝下方阴刻14字篆文“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谥宝”。或因王建属兔,又于兔年登基,故此印雕为兔头龙身,当是寓意为“兔子上金床”。
兔头龙身谥宝
玉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