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赵云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赵云重大事件之六——五虎上将或四虎上将?

近年来随着一些正说三国历史的学者抛出“四虎将”之说,不仅将赵云排除在五虎将之外,更有人提出赵云不过是刘备保镖的观点。在这里笔者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您认为蜀汉有“虎将”,那必定是五虎,如果您认为五虎将不成立,那四虎将也无从谈起。这件事,不光要从历史去解读,更是一道逻辑思维题,具体怎么回事,请往下看。

首先,《三国志》中并无五虎将的说法,这点毫无疑问。很多人根据这点,认为五虎将并不存在。但是,持此观点的人通常会拿五子良将作对比,称历史有五子而无五虎。这是典型的逻辑上的双重标准。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所谓历史上的五子良将,来源于《三国志·魏书十七》的五人合传。

《三国志·魏书十七》载:…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合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这段话很考验三国爱好者的思维,因为这是陈寿根据曹魏五名大将的史实、风评为基础进行的评价。再次强调,这是陈寿在进行评价,而非记录史实。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作为大体同时期的曹魏大将,都是曹操非常倚重的外姓重臣,有很多共同点。所以后来才被陈寿并称“五子为先”。

重点来了:这五子并称的提法,既非曹操所提,也非当时的公论,而是数十年后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将五人合传而进行的总评。陈寿如实记录历史是一回事,他对人物进行的评价是另一回事,我们读《三国志》要注意区分,不能把作者的评价也当做史料原封不动地接纳,那只是一种参考。更何况较起真来,“五子为先”跟“五子良将”是不是还有两字之差?

好了,说完五子良将,我们来看五虎上将。

刘备称汉中王后,封了前左右后四位将军,分别是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赵云则未能入选,主张四虎而非五虎的人即以此为根据。不过,关张马黄赵五人的传记合并为《三国志·蜀书六》,与曹魏五子良将同样情况。而且陈寿同样在最后对五人进行了一番总结性点评。

《三国志·蜀书六》载: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陈寿这样评价:关张是虎臣,黄赵是爪牙,马超在中间。这样的评价与曹魏五人的评价有何区别呢?都是对合传的几个人进行总结性点评,只不过少了“五子为先”这句话而已,就让许多人误以为历史有五子而无五虎,实在是典型的逻辑双重标准。“虎臣”跟“爪牙”不过都是陈寿对武将的称赞,没有本质区别。陈寿如果给每个合传最后都将传主进行并列,估计整本书里会有“五子”、“六杰”、“七圣”、“八仙”等等,感觉会不会很怪异。

实际上,五虎上将的提法不仅与五子良将同样来源于《三国志》的合传,而且真正流传开来也远比《三国演义》要早,五虎将并非小说家言,而是千百年来深入传统观念的一种评价。早在元曲中就有“五兄弟”、“五虎将”的提法,在演义的前身《三国志平话》中也并称“五虎将军”,至于明代的百科全书《山堂肆考》中则明确了“五虎上将”的提法,清代《四库全书》则将其收录,等于官方正式认定。

很多人纠结于五虎产生于文艺作品,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听信“四虎将”的提法。其实,不论文艺还是正史,“五子良将”或“五虎上将”这么中二的称号都不可能是他们的时代官方所封,来源只可能是评价。既然都来源于陈寿合传,都来源于陈寿的评价,干嘛单独把赵云摘出去呢?要知道五子尚且没有进行统一封赏,各自的巅峰期也分别有先有后;五虎同时活跃于短短几年中,又有四人经过统一封赏,较起真来,五虎上将权威性、一致性比五子良将还高些呢。

到底为什么,近年来很多不太熟悉历史的朋友会热衷于把赵云排除于五虎将之列?其原因在于,“赵云是刘备的保镖而已,算不上大将”这种观点很能抓人眼球,吸引对三国故事熟悉到麻木的朋友们,让人感兴趣。

前左右后四将军,编制就四个,赵云能替换那个呢?

关羽、张飞两个人是刘备左膀右臂,资历如赵云也稍逊一筹。马超曾作为一路诸侯虎踞雍凉,在西北拥有巨大影响力。至于黄忠,跟随刘备入蜀作战“勇冠三军”,汉中斩杀夏侯渊立下不世功勋,入选也无可非议。

我们知道黄忠的入选让关羽非常不满,那么逆向思维一下,关羽既然强烈不满黄忠,必然心中有其他人选,这个人选笔者认为如果不是赵云,也没有更合适的。

可问题是,赵云从资历、能力、地位都很适合,但这样一来四大将军就全部是论资排辈,三个创业元老加前大佬,对其他将领会产生排外嫌疑。刘备从入蜀作战到汉中之战,极力提拔荆州系将领,黄忠、魏延是最典型示例。要争天下,官职的分配也需要全盘考虑,必须给荆州系一个名额,这是刘备需要考虑,而关羽考虑不周的大局。所以赵云才没有入选。

赵云真的只是个保镖吗?请往下看。

赵云重大事件之七——拦江截阿斗

赵云保镖论最大的根据,基本都与阿斗有关。首先是长坂坡之战救出甘夫人与阿斗,虽然历史上没有七进七出枪挑曹军大将五十员那么夸张,但也确实非常惊险。

这件事笔者在上一篇文章已有详细介绍,在此就不赘言了,只强调一点,刘备及身边部下当时的反应。

《云别传》载: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掷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再次引用此段史料,请大家细读,明显能看出当时赵云逆势北上的行动不在刘备及众人意料中,也就是说没有人意识到赵云是去救刘备的家小。很清楚,赵云的行动完全是临时起意,并非刘备事先安排,否则其他人不会认为赵云是去投降,刘备也不会暴怒地朝别人扔手戟。这一次,赵云是主动做好事,其本职并非专门做保镖。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赵云初登场是为投奔公孙瓒,赵云当时就表示是因大义、仁政而做的选择。可见赵云其人与典韦、甘宁之类的纯粹武人不同,他是有理想、懂德行的人。后来赵云在益州时期还劝阻刘备对成都百姓的掠夺,劝阻刘备东征孙权,每每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可以看出赵云有着不低的文化程度。从这方面来看,将赵云当做保镖实在大材小用,人才并不充裕的刘备哪有不人尽其才之理?

当然,赵云确实受刘备信任,承担了一些特别任务。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刘备带兵入蜀。为确保后方安全,刘备将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都留在荆州。其中特别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兼任掌内事。顾名思义,掌内事自然负责的是刘备家室的警卫工作。

因为刘备过江见孙权的细节历史没有记载,至于赵云全程跟随,三个锦囊妙计化解险情更是小说家言,所以,赵云保镖论最大的论据正出自“掌内事”一职。

原因大家都非常清楚,刘备的这位孙夫人个性非常刚烈,喜欢舞刀弄枪,连丫鬟侍女都个个操练武艺,刘备每次去见孙夫人都提心吊胆。

《三国志·法正传》载:“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可见这位孙权之妹(姑且称之孙小妹)对刘备绝不是演义中用刀剑去试探其是否真英雄,现实没那么浪漫,孙小妹确实剽悍,而且手下江东随从仗着主子身份特殊,在荆州骄横跋扈,经常做违法之事。

《云别传》载: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正因孙小妹骄横异常,纵容手下江东官兵为非作歹,所以刘备才让赵云以保护为名进行管制。刘备的四名核心团队成员,关羽此时负责荆州全面军务,诸葛亮主抓内政后勤,张飞性格暴躁并不适合与孙小妹打交道,毕竟涉及到与东吴的外交关系。那么,团队中资历老、威望高、能力强、心思细、有大局观的人,其实除赵云外没有更合适人选。

刘备与孙小妹之间的政治联姻也确实没有真感情,在刘备大本营公安以西不远处,孙夫人因为与刘备互相猜忌而另修了一座城自己住。

王象之《舆地纪胜》载:孱陵故城,又名孙夫人城,在县,相传此乃刘备妻孙夫人所筑。夫人权之妹,疑备,故别作此城不与备同住。

笔者认为,两人互相猜忌也并不准确,毕竟仅靠孙小妹自己带来的东吴官兵力量远不足以造城。实际情况更可能是刘备极为提防自己的夫人,为避免其监视自己,才为孙小妹另筑一城。

后世文艺作品被称为孙尚香的孙小妹

这种婚姻状态显然不可能持久,以刘备的识人之明也绝不会无故猜疑,而这种提防很快得到了验证。刘备入蜀的消息传到东吴,孙权大怒,立即派出船队接妹妹回东吴。不知是孙权授意还是孙小妹自行决定,竟然带着阿斗登上来船,急匆匆朝江东而去。由此可见,不论带阿斗是谁的主意,孙小妹与孙权之间都有暗中往来,刘备的提防非常必要。

赵云不愧做事严密,对孙小妹的监视极为周密,赵云得到消息非常快,立即与张飞带兵快马赶到下游,指挥荆州水军截住东吴船队,将阿斗平安领回,放孙小妹自行回江东。

《云别传》载: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汉晋春秋》载:先主入益州,吴遣迎孙夫人。夫人欲将太子归吴,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留太子,乃得止。

上述两段引用史料讲的都是截江救阿斗,大同小异。而差异之处便是前一段提到张飞而没有诸葛亮,后一段则提到诸葛亮而没有张飞。史书行文简略,很可能只记载事件最主要人物,所以无论到底有没有张飞参与,是不是诸葛亮授意,赵云都是板上钉钉的最关键人物。如果孙小妹真的把阿斗带往江东,刘备以后事事都会受孙权摆布,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继长坂坡之战后,赵云第二次救出阿斗,由此保镖论被人津津乐道。

但如笔者所言,监视孙夫人的将领必须既对刘备忠诚让刘备放心,又要有足够威望震慑孙夫人及东吴官兵,还要心思缜密不能激化矛盾,能完成这个任务的高级将领屈指可数,在当时赵云确是不二人选。

而且赵云仅在刘备入蜀至孙夫人离去的大致不足一年时间负责“保卫”工作,我们不能以此下结论称赵云是刘备的保镖。事实是,赵云之前没有专职做警卫工作,之后更加没有。大家也许还记得,刘备刚平定荆南四郡时,赵云的职务是偏将军兼桂阳太守。刘备当时算上南郡名义上也只有五个郡而已,赵云的地位、定位都远远超过保镖级别,只不过刘备入蜀期间授权赵云执行特殊任务而已,并非常态。

开头笔者提过,赵云是完全能够与蜀汉四大将军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的第五人,除陈寿的合传外,史料还有证据。

《三国志·赵云传》载:七年卒,追谥顺平侯。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这里提到的是蜀汉得到谥号的大臣,共有十二位。时间先后暂且不谈,法正、诸葛亮、蒋琬、费祎四人,皆是刘备、刘禅在不同时期最倚重的大臣。陈祗是蜀汉后期地位比姜维更高的权臣,得到刘禅最高评价“忠”的谥号。夏侯霸自曹魏来投,是刘禅亲舅舅,又是对外宣传的样板。最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赵云六人,除庞统外的五人,不正是后世津津乐道的五虎将?

可见当时虽无五虎称号,但纵观蜀汉立国四十三年,只有十二位大臣拥有谥号,武将只有关张马黄赵五人,足以说明赵云在蜀汉的地位。

结合全文,“五虎将”之说虽未见诸于正史,但其发源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并非文艺作品凭想象改编而来,而赵云保镖论则实属对历史了解不够的产物,并非史实。

本期笔者着重以史实为基础,以逻辑为手段向大家介绍了五虎将的历史渊源以及赵云保镖论的主要源头。下一期,笔者将继续为大家讲述这位三国传奇名将的征战事迹。

感兴趣的朋友敬请点击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0)

相关推荐

  • 刘备创业39年,为什么不敢重用赵云?你看他的真实身份

    喜欢三国的朋友,一定会对赵云这个人物特别的印象深刻.因为赵云在<三国演义>里面一直都是一个"完人"的形象,他常胜不败,他勇猛无敌,他人也长得帅,而且他还拒绝美色,简直就 ...

  • 五虎上将先后死去,诸葛亮都没哭,为何赵云的死让他抱头痛哭?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各地烽火不休,常有英勇战士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之一的关羽死得最惨,一代豪杰最后居然落了个被斩首的下场,即便这样,诸葛亮都没有哭,但赵云病逝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赵云篇(尾声,其二)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尾声,其二)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赵云重大事件之十一--劝阻东征未成 章武元年(221)四月,季汉建立.在痛失荆州后,刘备一直在厉兵秣马,整军备战.称帝后刘备把向东吴复仇当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赵云篇(尾声,其一)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赵云重大事件之九--劝复农耕,以民为先 在豪杰辈出的三国时期,赵云与其他猛将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常年战争中,内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赵云不仅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赵云篇(特别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赵云重大事件之八--翊军将军的含义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底,刘备与刘璋决裂,自葭萌关南下进攻刘璋.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征调诸葛亮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赵云篇(中)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赵云重大事件之三--博望坡之战,求释夏侯兰 赵云在邺城重归刘备后,便一直追随刘备征战,未再分离. 建安五年(公元200),正值官渡之战进行中,袁绍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赵云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银盔银甲亮银枪,胯下坐骑白龙马,相貌英俊潇洒,为人忠肝义胆,一生从无败绩的常胜将军,这便是赵云深入人心的民间形象.这位<三国演义>中的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尽管魏蜀吴三方互相攻伐几十年,但三国各自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均处于强势地位.究其原因,三国分别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家体制,并且连年战争中锻炼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毌丘俭重大事件之四--东征高句丽,记功刻碑还 上期文章介绍了三国后期曹魏名将毌丘俭征讨辽东与高句丽的战绩,讲到高句丽都城丸都被攻破,国王位宫逃往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昶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昶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曹魏晚期名将,王昶.提起这个人,大多数朋友可能非常陌生,如果对三国正史兴趣不大,您可能完全没有印象.没关系,相信您读完本篇文章,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三国后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冷门武将王昶,本期笔者要讲的同样是曹魏晚期的一位重要武将,同样姓王,还做过王昶的部下,在王昶去世后还接替他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