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解读|一个新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M

叶锈病是小麦三大锈病之一,由真菌Puccinia triticina Eriks引起, 在世界小麦主产区广泛流行。该病菌除汲取小麦养分外,还会极大地破坏叶表皮,使小麦失水严重影响灌浆,造成产量的大幅度下降。为了应对这一严重问题,许多小麦工作者致力于此项研究,目前已有至少79个抗叶锈病基因被先后报道,其中近一半基因已用于小麦育种(Qureshi et al. 2018)。致病小种的进化,尤其是进化出的强致病小种让部分抗病基因丧失抗性,如Lr9Lr19Lr26等(Tomar et al. 2014)。那么,寻找新的抗病基因就显得十分必要。

2020年6月7日,印度新德里ICAR研究所的Rani K在TAG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novel leaf rust resistance gene introgressed from Aegilops markgrafii maps on chromosome arm 2AS of wheat”的论文。作者利用5B染色体缺失材料,成功将一个源自Ae. markgrafii山羊草的单显性抗叶锈病基因导入到小麦背景中,命名为LrM,并将其定位于2AS。

首先作者利用二倍体山羊草(Ae. Markgrofii,基因组CC)与一个感叶锈病5B单体小麦(Lal Bahadur)进行杂交,在F1代选择含有27条染色体的植株,然后通过两次回交和连续自交,从BC2F4:5代获得一个纯合抗性植株ER9。

由于ER9在自交时显示部分小穗不结实,将其与另一个感叶锈病栽培种Agra Local杂交,获得了稳定的高抗叶锈病植株ER9-700(图1)。

图1 ER9-700的形成过程

利用15个叶锈菌小种对ER9-700和Agra Local进行测试,ER9-700均显示高抗,而Agra Local均显示高感。对两者的四个群体 F1、F2、F2:3和BC1做遗传分析显示,该抗性是由一个单显性基因控制 (表1)。

表1 抗叶锈表型的遗传分析

利用1100个SSR标记对ER7-900和Agra Local进行测试,筛选到181个多态性标记。通过集团分离分析法(BSA),筛选到两个位于2AS上的SSR标记Xgwm512Xcfd36。作者基于小麦数据库又开发了7个位于2AS的SNP标记,其中有3个是显性的,能够在ER7-900中扩增出特异条带。以F2:3群体为基础,作者构建了该抗性基因LrM的遗传连锁图谱(图2)。

图2 抗叶锈病基因LrM在2AS上的遗传连锁图谱

与定位在2AS上的其它抗叶锈基因(Lr17Lr37Lr45Lr65)进行比较发现:①Lr17Lr37在幼苗期对印度叶锈病小种高感;②Lr37是一个成株期抗性(APR)基因,而LrM是一个全生育期抗性(ASR)基因;③以叶锈小种77-5测试,小麦AG9915(含有Lr65)在幼苗期显示高感;④Lr45全生育期对印度所有的叶锈小种显示抗性,但与其紧密连锁的标记EST标记NSFT03P2_Contig17755和NSFT03P2_Contig4445在ER9-700是不存在的。所以LrM是一个新的抗叶锈病基因。

作者利用分子标记以及GISH分析证实了Ae. markgrafii片段的渗入,证明已成功将一个新的山羊草抗叶锈病基因导入到小麦背景中。该项工作尽管看起来平淡无常,但从杂交到获得稳定的抗性材料,再到材料的进一步改良和抗性的遗传分析与定位,历时超过十年。作者这种对小麦远缘杂交的坚守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Qureshi N, Bariana H, Kumran VV, Muruga S, Forrest KL, Hayden MJ, Bansal U (2018) A new leaf rust resistance gene Lr79 mapped in chromosome 3BL from the durum wheat landrace us26582. Theor Appl Genet 131(5):1091–1098

Tomar SMS, Singh SK, Sivasamy M, Vinod (2014) Wheat rusts in India: resistance breeding and gene deployment-a review. Indian J Genet 74(2):129–15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