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稚丨家长怎样才能淡定(四):客观评估孩子,远离不良气场

鲁稚:作家,亲子教育专家。著有《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三年能走多远》等十余部家庭教育著作,及《你不来我也等》《正在消失的物品》等十余部非虚构文集。


要做到让孩子自己成长,我们还需要去除功利心。

焦虑往往是由利害得失造成的,比如说炒股,看别人炒股你一点不焦虑,一旦你自己入了市,那就一定会焦虑了。因为你就有了得失的计算,赔了还是赚了,随时都在算,你还怎么淡定得了。

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父母为孩子付出应该是出于爱,如果还惦记着回报,就难免会计算得失,心就静不下来了。爱孩子,就为他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尽力去帮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了力就心安了,其他的交给上帝。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对孩子仿佛就像天上的太阳普照大地,太阳从来不要求大地上的万物报答他什么,它照了就照了,至于万物能接受多少阳光,以什么方式接受,甚至接不接受,它都并不在意。

当然,我们是凡人,做不到太阳的胸怀,但只要你真心诚意付出,孩子是一定能够感受到的,而且一定会以他的成长来回报你。

我们之所以做不成太阳,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能量有限,发不了那么大的光和热;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高度,没有悬在天上,就无法具有宇宙视野,就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观察,难免狭隘。

家长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估孩子,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能力。每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孩子都有无限的期望,这是人的天性。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能提供给孩子的条件也是不一样的,并非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你期望的高度。

除了人性的局限,一些流行观点也会误导家长。譬如“人人平等”,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什么是人人平等?我理解,平等只是人格上的平等,我们可以追求机会平等,权利平等,但不能奢望结果都一样。人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但并不能保证人人都能够追求成功。

对于平等的误解,很容易让我们忽略个体的差异,产生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要求,结果就是小驴拉大磨,你焦虑,孩子也受罪。

家长一定要意识到,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要做到客观地对待孩子,除了自己要有理性,还要远离不良气场,少接受些不良信息。

现在的人为什么比以前的人更容易焦虑?可能就和资讯过于发达有关。过于发达的资讯,让人处在太多的参照系中。比如说,朋友圈里这个在晒美食,那个在晒桃花,半个圈的人都满世界到处跑,你还在家坐得住?太窝囊了吧,你的自卑感、焦虑感油然而生,巴不得也带上你的衣服满世界去自拍。

但其实,想想你自己就能明白,哪怕你只是在一个农家小院待了半天,你不也把路边那朵花儿拍下来发到朋友圈了吗?那朵花儿的旁边,说不定就是一堆杂草,但你避开了杂草,只拍了最美丽的局部。而花儿旁边,你那张又白又嫩,笑得比花儿还要灿烂的脸,难道不是拜托了手机的美颜软件吗?朋友圈里的脸和现实中的脸是差别甚大的,朋友圈里的生活也不是现实中的生活,有什么好羡慕!意识到这一点,当你再看网上别人家的优秀孩子,你就不会觉得太焦虑了。

人都是在比较中确立自身价值的,都是在参照系中评估自己。你之所以不会因为范冰冰长得比你美,你就自卑嫉妒,那是因为你和范冰冰不在一个参照系里。但如果你身边有一个小姐妹长得比你美,还总是得到男同事的关照,你就可能会焦虑。所以说,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参照系中,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克服焦虑,就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参照系。

不要接受太多对你有压力的信息,要意识到各种信息背后的真相,你才能更客观更理性地对待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未完,明天继续  》》》)

本文为原创,所获赞赏将转给作者(连同明细截图)。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公号转载请与本阳台联系获得授权。投稿邮箱:lzdyt@sina.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