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活、忽悠和教育

白活、忽悠和教育

作者:李广生

白活,俗语,能说会道的意思。在我的老家,管那些口若悬河好像什么都懂的人,叫“白活蛋”。明显带有贬义和鄙夷。乡亲们看不起“白活蛋”,知道他们是嘴把式。但爱听他们白活,可能是为了消遣吧。
忽悠,也是俗语,带有蒙骗的意思。赵本山的小品《卖拐》,把忽悠刻画的入木三分。“大忽悠”一词因此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会忽悠的人首先要能白活。信口开河把你说的云山雾罩,下一步就是连蒙带骗,让你乖乖就范,还心甘情愿。忽悠就是骗子,吊诡的是人们鄙视“白活蛋”,但把“大忽悠”当成一种本事。
教育,直到今天口口相传依然最重要的方式。教室里的讲台,是专为教师讲话所准备的,或是讲知识、或是讲道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弗兰德斯做过统计:课堂上百分之八十的时间用来说话,而这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教师在说,但教师说的话有百分之八十是废话。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拙嘴笨舌,茶壶里煮饺子,这样的人不适合做教师。所以人们通常认为教师都有伶牙俐齿,都善于白活。
教育是白活吗?当然不是。但如果教师只顾着自己滔滔不绝,好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一样,把学生讲得晕头转向,那就变成了白活。所以,我最怕别人夸我口才好,夸我能说、善讲。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价值不是说了什么,而是触动了什么、引发了什么。因为我特别担心,被人当成“白活蛋”。
如果不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思考,只是让他们接受、服从、听话,那白活就演变为忽悠。忽忽悠悠的,他们就信了,就按照我们说的要求做了,就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了。教育沦落到忽悠,既可悲,又可怕。可悲的是让他们失去了自我,可怕的是让他们失去了理性。而这一切又会反作用到我们的头上。今天我们忽悠了他们,明天他们就会用同样的办法忽悠我们。
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学好数学别无捷径,惟有多做题。熟能生巧,无他,唯手熟尔;量的积累必然引发质的变化;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做多了自然就会了,成绩就提高了。下课后我和他交流,说他够能说的,“题海战术”这点事被他说得天花烂坠,还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他笑着回答:当老师的,哪能不会白活。我也笑着说:这哪是白活,明明就是忽悠嘛。
题做多了成绩就一定能够提高吗,好词好句积累多了作文就一定能够写好吗?这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想当然的想法。确实有人通过多做题提高了成绩,但还有更多的人,题没少做,成绩一点没有提高。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做题确实多,但他们的成功仅仅是因为多做了几道题吗?用偷换概念、混淆逻辑、煽动情绪的方式白活,即为忽悠,而且是“大忽悠”。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能白活、能忽悠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头衔,很好的教育背景,不仅能言善辩,而且博闻强记,好像并不是在瞎白活、乱忽悠。他们中的一部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校园、走进课堂,有的忽悠教师,有的忽悠学生,居然能够俘获众多拥趸,名利双收。
你被忽悠过吗,是怎么被忽悠的?你忽悠过学生吗,又是怎么忽悠的?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