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额增长200%! 企业抗疫的12条标准答案! 还不抄作业?


当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发时,有网友调侃世界应该研究、学习中国的抗疫经验,俗称“抄作业”。

然而,强制隔离的防疫做法在西方社会一度为人诟病,不少国家花费了大量时间权衡防疫与生产的利弊,大面积封锁隔离势必会让国家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以中国为例,官方数字表明,今年1-2月,中国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同比去年已经下降了20.5%,工业产出下降了13.5%,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25%。

然而,当政府犹豫不决时,国民为之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如今再看各国的防疫成效,不难发现,那些强制的管理措施成为了最直接有效的抗疫方法。但与之相应的,全球经济都遭受了严重打击。

具体到企业,大企业财大气粗,抗风险能力强,但对于许多小企业来说,这场疫情可谓是灭顶之灾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引擎开始重新启动,企业大面积复工。中国企业再次成为“挑战”经济反弹早期阶段复苏能力的“试验品”。

防疫或许没有“标准答案”,

但对于海外的企业主们而言,

如何在疫情中稳步前进,

中国企业不少早期经验值得借鉴!

波士顿咨询公司亨德森智库(BCG Henderson Institute)为广大企业主总结了12条可广泛适用的中国企业应对疫情的早期经验

1

企业要向前看,并且不断调试自己的应对措施

危机具有高度动态的轨迹,需要人们不断重建思维模型和计划。企业必须快速完成从发现、理解问题到制定危机应对计划、恢复策略,再到反思和学习的这一过程。

康师傅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康师傅每天跟踪动态情况,迅速把重点从线下和大型的零售渠道转移到O2O、电子商务和小型的零售渠道,密切跟踪零售网点的重新开业计划,灵活调整自身供应链。所以疫情爆发后的几周内,其供应链便恢复到了50%以上,而在此期间重新开张的商店中,有60%都是由该公司供应的,是主要竞争对手的三倍

2

用自下而上,来补充自上而下的行为模式

危急时刻,要强调发挥一线的主动性,让员工在其中进行创新。

3

主动为员工创造清晰和安全

危急时刻,信息一定是混乱、矛盾的。但恰恰是这种时候,企业要快速地搞出一套清晰、可操作性的流程,告知员工如何工作、如何保护自己,确保每个员工拥有明确、一致的信息和总体方向。

以中国最大的厨具制造商苏泊尔为例,该公司为员工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和程序,并在疫情早期就对员工及其家人进行了健康检查,采购预防设备。这些都为及时恢复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苏泊尔在2月的第二周便恢复了部分生产线。

4

灵活调动劳动力,优化人员配置

在餐馆等遭受重创的行业,员工无法继续参与工作。一些中国企业没有采取强制休假或裁员的方式,而是积极地将员工重新分配到新的、有价值的工作中,比如恢复计划,甚至把他们借给其他公司。

疫情期间,餐厅、酒店和电影院线收入严重下滑,但网购数量的激增,让许多电商继续人手提供送货服务。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新零售”连锁超市盒马鲜生、饿了么、美团、京东7Fresh在内的O2O商家纷纷从餐馆“借用”员工。

5

改变销售渠道组合

受疫情影响,个人与实体零售收到严格限制,不少中国企业迅速将销售工作转移到B2C和B2B的新渠道。

例如,化妆品公司林清轩在疫情期间被迫关闭了40%的门店。随后公司快速推出100多名美容顾问,利用“网红效应”,通过微信等平台吸引顾客,推动网上销售。尽管该公司在武汉的所有门店均已关门,但其在武汉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00%

6

利用社交媒体协调员工及合作伙伴

例如,中国最大的内衣公司Cosmo Lady发起了一项旨在微信增加销量的计划,招募员工在其社交圈中进行产品推广。

7

为比预期更快的复苏做好准备

在最初疫情爆发仅6周后,中国似乎就进入了复苏的早期阶段。三月底,房地产交易的信心似乎正在回升,曾在2019年的基础上下滑至1%,随后便反弹至47%。因此企业要做的不仅是应对危机,更是提前制定复苏计划,例如升级内部系统、设计新产品与服务等。

8

不同行业恢复速度不同

在中国疫情加剧的头两周,所有行业的股价都出现了下跌,但软件服务、医疗设备与服务等主要行业在几天内就恢复了元气,此后平均上涨了12%。大部分行业的复苏速度较慢,但在几周内也达到了之前的水平。交通、零售和能源等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的市值占中国大型股总市值的28%,但这些行业的市值仍至少下降了5%,复苏的迹象也微乎其微。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按业务调整自己的策略,而大型企业需要按部门调整。

9

在逆境中寻找机会

特定领域的需求有所增加,包括B2C电子商务、B2B电子商务、远程会议服务、社交媒体、卫生产品、健康保险等。一些中国企业迅速行动起来,专门解决这些需求。

例如,价值280亿美元的社交视频平台快手立即推出了在线教育服务。众多视频平台与教育部合作,开设面向学生的全国在线云课堂。一家大型连锁餐厅在停业期间推出半成品菜肴,抓住了危机期间人们对家庭烹饪日益增长的需求。

10

根据地理位置调整复苏策略

根据地区公共卫生政策、疾病动态和行政指导来灵活制定不同的复苏策略。营销活动、信息传递和预算分配需要不断调整,以反映预期恢复速度、消费者情绪和需求方面的区域差异。

11

围绕新的需求快速创新

抓住新的客户需求,在众多公司把重点放在防御措施的同时,大胆围绕新的机遇进行创新。

保险业出了名的保守,但为了应对危机,蚂蚁金服为其产品增加了免费的新冠病毒相关保险。这一行动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同时提高了公司在线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它预计2月份的医疗保险收入将比上个月增加30%

12

关注新形成的消费习惯

危机过后,一些转变可能会持续下去。实际上2003年的非典疫情通常被认为是加速了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普及。

现在断言哪些新习惯会长期保持下去还为时过早,但类似在线教育的飞跃、医疗服务的转变以及B2B数字渠道的增加都是极为有可能的,企业要为后危机时代的转变做准备。

例如,一家全球糖果制造商的中国业务加快了其现有的数字化转型努力。该公司取消了情人节线下活动和其他促销活动,将资源重新投入到数字营销、微信项目,以及与O2O平台的合作,以迎合疫情期间及疫情后的新消费者行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