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乐》:续作还得靠“粉丝” | 梅子酒·早茶夜读463
梅子酒金句
作为一名“粉丝”的觉悟
便是再如何想弥补遗憾
也只能无限地去靠近
《马伯乐》:续作还得靠“粉丝”
文/梅子酒
《马伯乐》是萧红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其中第一部出版于她临终前一年,第二部是个“残篇”,只写了九章。临终前两天,她在纸条上写:“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萧红遗言“半部红楼”的所指,可谓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一个一厢情愿的理解。而我的理解是,要么将其解读成泛指,就是指她所热爱的文学创作,要么就狭义地将其理解成指自己未完成的这部小说《马伯乐》。不管怎样,都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未竟之作是看重的,并且有雄心壮志——希望至少在自己的作品序列中,能有一部份量能够得上《红楼梦》,抑或说,希望自己能向曹雪芹看齐。前几晚,早茶夜读的读友们已经将作品的思想意趣、人物细节乃至写作技巧都剖析得差不多了,也不知道这几位读的是哪个版本的《马伯乐》,是第二部九章未完结版,还是我读的这版由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林丽君伉俪续写翻译的“完全版”。在我看来,葛浩文续写《马伯乐》,可比高鹗续写《红楼梦》强多了。葛浩文自称是“萧红粉”,他写作了英文版《萧红传》,并将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他续写了第二部的第十章至第十三章,给了“马伯乐”一个结局,时间终止节点为一九四一年年底,而萧红逝世的时间,是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二日。葛浩文的续写不长,一共就四章,篇幅不过《马伯乐》残篇的一半。但这真的是一个“真爱粉”所能做的极致了。一是在写法上,葛浩文抓住了萧红原作的精神气质——反讽、荒诞和幽默,同时尽可能还原萧红的叙事风格乃至原文。“马伯乐”就是这么一个胆小、虚伪、自私、懦弱,秉持精致利己主义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版“阿Q”(萧红受鲁迅影响帮助甚大,在作品中致敬很正常),同时也有那么一点良心未泯。所以葛浩文让“马伯乐”想着卖包子“发国难财”,后悔带着妻子逃难(因为一家人开销大,全靠他一个人压力太大了,还不如留太太在青岛给他汇钱),在日本军官审问时否认跟“反日分子”的关系等等这些设定都合情合理,读来叫人忍俊不禁。除此之外,葛浩文抽取了萧红多篇散文中风格突出的几段白描加了进去,称“那样的话就有萧红的影子在,不全是葛浩文”。比如第十二章里的这段:一个贩子肩上挂着一个小箱子,里边装着三四样糖,花生糖,炒米糖,还有胡桃糖。卖瓜子的提着一个长条的小竹篮,篮子一头是白瓜籽,一头是盐花生。一个铜板随手抓过一撮,再要一碗青茶或素面,吃得别有风味。卖花生糖的肩上挂着一个小箱子,里边装了三四样糖,花生糖,炒米糖,还有胡桃糖。卖瓜子的提着一个长条的小竹篮,篮子的一头是白瓜籽,一头是盐花生。而这里不大流行难民卖的一包一包的“瓜籽大王”。青茶,素面,不加装饰的,一个铜板随手抓过一撮来就放在嘴上磕的白瓜籽,就已经十足了。所以这庙里吃茶的人,都觉得别有风味。二是在情感上,审慎客观,注意与真实时间轴、大时代背景融合。前面提到的将时间终止节点定于萧红逝世一个月前,以及“马伯乐”结局的设定——被扔上一辆军用卡车和其他的犯人一起被带走了,人物命运自然融于民族、国家命运,让人信服,毫无违和感。神来之笔是安排“马伯乐”在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的集会上见到了那位“东北女作家”(萧红),他描述女作家“瘦多了,看起来十分虚弱,似乎病了”,他对女作家恭敬而温情,很高兴能看到她,当女作家只是简单地介绍了鲁迅的生平和作品时,他不满地嘟哝“这谁不知道啊”,随即又后悔对她如此苛责。他本想等讲话结束后跟她交流一下,但自己又赶时间离开,想着“改天再去拜访女作家,有空详谈也好”,葛浩文随即却又补了一句:“但马伯乐不知道他再也不会见到她了”,而整篇小说也是以这同样的句式结束的:“他们再也不会见到马伯乐了”。不瞒您说,读到这里,我泪目了。我们的确是再也不会见到萧红,也再也不会见到马伯乐,这份缺憾不是因为这部作品没有完结(现当代文学中残篇不少,很多是作者故意或者无意完结),而是作者没能亲自给个说法。而作为一名“粉丝”的觉悟,便是再如何想弥补遗憾,也只能无限地去靠近,在靠近的过程中怀着感激和敬爱的心情尽可能地与作者共振,与读者共鸣,却不改变既定的事实——这不也正是穿越的法则么,对一切客观存在,应当存有敬畏之心。以上两点,足以证明葛浩文是个用心的续作者。而不仅如此,葛浩文的夫人林丽君在翻译时也有感人的细节处理——为了模仿萧红的语言,她把萧红文学中比较特殊的用语,比如小说中“马伯乐”喜欢说的话和说话的方式全部抄写下来,又在翻译完成之后把这些特别的用语重新对照翻译一一改过来……可以说,“粉丝”当到这份儿上,也真是没谁了。希望这样的“真爱粉”能多一些,再多一些。
2019.11.18~2019.11.26
「马伯乐」
人生一点意思也没有,到什么时候算个了事 | 江河
嘤嘤嘤,逃难就是一切 | 宇帆
为什么书店越开越多 | 邱小石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