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王连载8】——忠奸殊途

作者:云萧

编辑:光年


第 八 章  忠奸殊途

1

旁  白:康王采纳汪伯彦等人的意见,下令移军东平府,以避开敌锋。当大元帅府进驻大名府时,已在李固渡打得胜仗的宗泽,随后赶到。接着,各地勤王的官吏与军队,也陆续抵达。)

大名府顺豫门,黄潜善带一妻八妾,连同子女、婢仆与财物等五十个大车,陆续進入。康王在城楼看见,啧啧称赞:“如此官吏,重财重家,必定深知我心。”继而吩咐冯益:“速请黄待制上楼。”

黄潜善上楼施礼:“徽猷阁待制、河间知府兼高阳关路安抚使黄潜善拜见九大王。”康王挥手屏退左右:“黄待制久在边境,熟知虏人情伪。如今京城失守,主上有难,不知有何奇谋妙策,可救京师缓急?”

黄潜善说:“以我之弱兵,欲救京师,与虏人百战百胜之军相抗,犹如以卵击石。九大王一身系国家之重,审时度势,惟以护卫九大王为重,而以救援东京为次。”

康王内心喜悦,表面却说:“父母兄弟蒙难,我日夜忧心,却又无计可施。”黄潜善说:“九大王仁孝,然而有为天下的仁孝,亦有为儿女的仁孝。九大王乃宗社命运所系,自当为天下而仁孝。”

康王更加高兴,又问:“依黄待制之见,今后当如何措置?”

黄潜善说:“既不能战,便当退守,待机而动。朝廷之失,正在于前后反覆,并无一定之规。当初虏人兵临城下,既已应允割让三镇,一旦虏人退兵,旋即毁约,自执其咎。如今再定和议,既已应允割让两河,九大王便当信守盟约,率兵退至淮南或江南,与虏人划河为界。虏人反覆无信,九大王更当信守盟誓,使其寻不得南下借口。江南卑湿,非虏骑所能奔冲驰突。故为今之计,九大王惟当据守江南,它日再徐谋恢复。”

康王拍手叫道:“此言正合我意!黄待制所谋,更在汪元帅之上。我且便宜行事,拜你为副元帅。”黄潜善喜出望外,连忙叩头:“多谢九大王!”

元帅府,康王主持众人会商。宗泽说:“君父之盼援师,犹如久旱之望甘霖。我师当進驻京城百里之内,一旦虏情生变,即可师出城下,以救君父之急。泽虽不才,愿率本部兵马为前驱,九大王可与汪、黄两元帅统兵继援。”

汪伯彦说:“虏人以大兵十万围守东京外城,自大河以南,壁垒相望,水泄不通。我师不过六万余人,新招民兵未经战阵,又居其半,如何直接前往解围?凡事亦须量力而行,如今安泊得九大王,便是第一大事。然而大河之南,岂是九大王安泊之地?大名府距大河咫尺之近,又岂得久住?为今之计,只得先去东平府,使九大王置身安全之所,方是安邦保国的长策,而后可徐议会合诸路人马,進援开封。”

宗泽不免激愤,高声道:“汪元帅受主上厚恩,值此国家危难之际,不知尽忠,而设此诡辩之词,只图拥兵远遁,保全自家性命,岂是大宋臣子所为?”汪伯彦冷笑:“若依宗元帅之议,切恐六万之师,只如虎口投食,更无益于宗社大计!”

康王目注黄潜善,黄潜善适时发话说:“宗元帅与汪元帅各执一词,依我之见,不如双管齐下,两说并行。待各自回去深思熟虑,明日再行商议。”康王说:“宗元帅年高,可先去歇息。”宗泽走后,黄潜善说:“一个不晓时事的老汉,与他争议,议而不决,无益国家大计。不如命他率本部兵马去解东京之围,我等则护卫九大王前往东平府。自今以后,元帅府之事,便不须他管得。”

康王大喜:“黄元帅所议,委实妥贴!”汪伯彦说:“可命宗老汉对外扬言,说九大王便在他的军中,借以吸引虏人兵锋。”康王以手加额道:“多此一计,东平府之行,必当无虞!”

2

开德府濮阳县郊,岳飞带二百骑前行。王贵说:“此番跟从刘统制,得以追随宗元帅,何愁虏人不灭!”张宪说:“久闻宗元帅大名,前日一见,确乃千古儒将。”徐庆说:“便是为他战死,我亦甘心!”

岳飞无语徐行,神色沉重。王贵大声道:“众兄弟得遇宗元帅,个个欢喜。惟独岳五哥闷闷不乐,却是何故?”

岳飞叹道:“元帅府拥有六万人马,只在计议南迁。宗元帅所部,不过万人,还得虚张大元帅旗号。显然九大王与汪、黄所谋,既无意救东京,更有意将宗元帅逼上绝境。如此元帅之府,如此用人用兵,如何大胜虏人?”

王贵等人听得,笑脸顿时凝固,阴云沉沉浮起。岳飞见状,奋然作声道:“任他如何,我等均须全力杀敌,以赤胆忠心报效国家!”众人齐道:“正是!”探事人来报:“金虏八十余骑,正迎面驰来!”岳飞下令:“王太尉、徐太尉各带六十骑,向两翼迂回包抄;张太尉与我带八十骑,与敌正面冲锋!”众人齐道:“遵命!”

两军相遇,岳飞见对方有两个执旗者,在阵前摇旗呐喊,气焰嚣张,立即连发两箭,射死二人。宋军三面合围,敌阵顿时混乱。岳飞率部冲杀,战斗很快结束。王贵报告:“除四骑逃遁,两人被俘,其余悉被歼灭。”岳飞下令:“立即回军!”

开德府,宗泽与众人计议,陈淬、宗颖、寇成、王经及马皋夫妇等人参加。宗泽对刘浩说:“可唤岳飞与会。”刘浩说:“此番岳飞立功,足见其智勇兼备,确当与会。”宗泽说:“他虽初试锋芒,立得头功,亦不可誉之过甚,以免骄傲败事。”

刘浩出去,稍后带進岳飞坐下。宗泽说:“因扬言大元帅在军中,我们已吸引得大量金军。眼下如何攻击完颜阿鲁补所部,大家可各尽其言。”

岳飞说:“马兵乃虏人所长,此处又为平原,利于驰突。然而阿里喜之外,其正兵亦不过一千五百骑。如将我五军马兵会聚,亦可得一千三百骑。若以步兵迎战,攻其中坚,再以马军攻其一翼,可以成功。”

一丈青说:“岳修武所言极是,我愿统骑兵邀击,杀他个片甲不留!”

宗泽扫视众人,众人均颔首表示赞同。宗泽却说:“我骑兵大半,仅戴皮笠而无兜鍪,仅有掩心而无披膊。与虏兵相抗,尚须仰赖战车。”稍顿,又说:“可将两名战俘放回,说康王亲率大军南下,当与金军约日会战。”

岳飞说:“宗元帅所言,亦是一说,正好可以验证战车的威力。但如敌骑逃遁,切恐步兵追赶不及。”宗泽说:“既已定议,且按定议行事。”

初三日,宗泽亲率七千步兵列阵前行。

阿鲁补留一猛安兵力守寨,亲率四猛安兵力出战。五十夫长纳剌兀术说:“阿鲁补郎君,我愿单骑与南军挑战。”阿鲁补说:“你可前去!”

纳剌兀术手持戟刀跃马出阵,一丈青也跨下血斑骢,手舞双刀,飞驰阵前。她一刀劈去纳剌兀术的头颅,却并不回阵,而是飞马直取金军阵前,闪电般弯弓一箭,射死金军一名旗头。转回宋阵时,再翻身背射一箭,射死金军千夫长温敦乌也。

宗泽下令:“全军以战车为前导,列阵冲锋!”

阿鲁补下令:“左、右翼骑兵绕出宋军阵后,侧击宋军!”

金骑才动,宋军立即由一阵变为三阵,左、右两阵改为圆阵,迎战金军左、右翼骑兵。金骑一次次冲击,却冲不动宋军战车。宋军弩箭如雨,往往贯透金军重甲。阿鲁补眼看战事不利,急忙率军逃奔。宗泽挥军掩杀,乘胜夺取敌寨。

宗泽收军,一丈青来说:“步兵不及敌骑迅速,只杀得百余敌虏。”宗泽叹道:“倘用岳飞之言,以骑兵为主,必致金军惨败!”

开德府东门城楼,宗泽宴请众将。宗泽举杯对刘浩说:“未料元帅府有令,刘统制须向广济军转移。好不令人怅惘!”刘浩说:“宗元帅若有缓急,只须一纸传令,我必闻风而动,听命于麾下。”宗泽说:“有刘统制此语,老夫亦足欣慰。”

宗泽移步,将一杯酒递到岳飞面前。岳飞忙说:“末将曾有酒失,故老母有戒,滴酒不得入口,乞宗元帅宽恕。”宗泽一边投以赞许的目光,一边将酒转敬王贵。一丈青也捧一杯酒上前:“岳五哥,此乃宗元帅与众人心意。只饮一杯,方见彼此真情,岂得便有酒失?”岳飞面有难色,张宪忙抢过酒杯一饮而尽:“我代岳五哥饮酒,亦见彼此真情。”

刘浩一行下东门,宗泽、陈淬、一丈青等紧紧跟随。刘浩推辞说:“下官移屯,何劳诸位相送?”宗泽并不答话,惟是默默随行。岳飞突然发问:“依宗元帅所见,大宋国运如何?”

宗泽悲不自胜:“京师久无音耗,君父蒙尘,有何国运可言?”稍顿,又激昂言道:“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如风中残烛,在世之日无多,要重头收拾旧山河,全仗你们同心同德!”

宗泽一一扫视众人,岳飞说:“我等从军之志,即在重整山河。纵然刀山火海,敢不全力以赴?”宗泽点点头,转身对刘浩轻语:“临别一言,刘统制切记:无论如何,均须保全岳飞。他日大宋中兴,须赖此等忠勇良将!”刘浩说:“下官谨记。”

3

兴仁府城,黄潜善官署,刘浩接受召见。刘浩说:“方才岳飞率部在城下果敢出战,兼用正兵与奇兵,杀敌百余,俘敌十四,当记一功。”

黄潜善说:“此回姑且与他记功。你须即刻前往柏林镇,会合白安民一军,共同守御。凡遇虏人前来,只须坚守本镇寨栅,不得出兵,更不得追击。倘若出兵交锋,便是获胜,亦依军法'违主将一时之令’,当即处斩!”

刘浩心中不服,忍不住发问:“不知何日,黄元帅方与宗元帅会师京城?”黄潜善怒道:“此乃军国大计,你身为偏裨,何须问得!”刘浩只得说:“遵命。”

柏林镇,金军万夫长大挞不野率领五千人马杀来。刘浩、白安民指挥所部三千人据守寨栅,用强弓硬弩屡次射退金军。大挞不野不肯退兵,继续组织進攻。突然,金军背后杀来一支宋军,为首宋将手持双刀,悍勇异常,连劈金兵数人。刘浩、岳飞乘机出战,金军当即溃败。

两军会合,刘浩施礼道:“下官刘浩,多谢友军相助。”对方一人道:“我乃直龙图阁、东道副总管、权知应天府朱胜非,奉元帅府之令,率军四千前往济州。这位手持双刀的勇将,则是嘉州防御使韩世忠。”刘浩与韩世忠彼此拱手:“久仰,久仰!”

寨栅大营,刘浩、白安民设宴招待朱胜非等人。朱胜非居上座,韩世忠居次座,刘浩与白安民陪座。韩世忠吐吐舌头,傲视刘浩与白安民一眼:“若无我率军到此,切恐你们敌不得虏人,镇上百姓便遭荼毒。”朱胜非却说:“韩防御,今日是两军合击,方破番军。刘刺史亦是元帅府一员勇将,屡次杀敌立功。”

韩世忠取出一张铁胎弓:“此是我所用的硬弓,可在行阵之中洞穿虏人重甲,刘刺史与白武义,能否挽得此弓?”刘浩取弓来掂量一下:“果是硬弓,我确实开不得,然而我的偏裨之中,有四人开得此弓。”朱胜非说:“可唤他们一见。”刘浩吩咐亲兵:“速召岳飞、王贵、张宪和徐庆前来。”

岳飞等人前来,一同施礼:“参见众官人。”韩世忠抢先离开饭桌:“今日与你们挽强弓,可先看我的手段!”随即站立平地,摆开挽弓架势,一气开弓二十四次,而后递给距离最近的徐庆。刘浩对四人说:“众太尉不必谦退。”四人齐答:“会得。”四人依次开弓,徐庆开弓二十五次,张宪开弓二十六次,王贵开弓二十七次。轮到岳飞,一气开弓三十二次

韩世忠大惊:“不料天下竟有如此壮士!岳武翼,你排行几何?”岳飞说:“末将排行第五。”韩世忠大笑:“不想今日,泼韩五与勇岳五相逢!”即取一盏酒来递给岳飞:“请饮此盏,方见咱们是兄弟!”岳飞推辞说:“下官老母有戒,请韩太尉恕不饮之罪!”韩世忠面露不悦之色,刘浩忙说:“岳武翼是大孝之人,宗元帅敬酒,他尚且不饮。”

韩世忠咄咄逼人道:“宗元帅是文臣,自家们是武将,宗元帅的酒可以不饮,我的酒却不可不饮!”岳飞拒不接酒,怒色渐起。朱胜非连忙出面调解:“韩防御,孝为立身之本,你须成全岳武翼的孝道。如今国难当头,文武一体,同心御敌,亦不须区分彼此。”徐庆接过酒盏说:“我愿代岳五哥满饮此盏,以报韩太尉厚意。”韩世忠恢复笑脸,转而给王贵和张宪敬酒。

4

济州,康王深宅后院,宋喜喜半躺在康王怀中,娇声细语念劝進状,冯益与韩公裔陪侍一侧。

宋喜喜说:“黄潜善来札,'虏人猖獗,废我大宋皇帝,身为臣子,肝胆俱裂,痛不欲生。然而国不可一日无主,今惟九大王一人统兵在外,此乃天意佑我大宋。故为今之计,莫若早登大宝,以定乾坤。而后仰仗东南以观时变,再图恢复。’刘光世来札,'九大王聪明仁信,温恭勤俭,风动海内,忠孝特立,亘古未尝有过,盼早正名分,以使社稷有主。’”

康王满心欢喜,却问:“可有宗泽的札子?”韩公裔说:“虽有,但其言语不顺,须请九大王自阅。”康王说:“冯益读来。”冯益展开札子读道:“天下百姓所注耳目而系其望者,惟在大元帅府康王一人。大元帅得其道,则金虏自灭,天下自安,宗庙、社稷自宁,二帝、二后及诸王自回。大元帅不得其道,则金贼愈益炽烈,天下愈益大乱,宗庙、社稷愈益险危,二帝、二后及诸王亦将无缘南归。故而大事成否,只在大元帅得其道或不得其道……

康王大怒,一把抢过札子撕得粉碎:“我尚未即位,宗老汉却先骂我是无道之主!”韩公裔当即下跪:“下官启禀九大王,请恕宗元帅狂悖,曲示优容,以收揽人心。”

康王想一想,便命冯益、宋喜喜道:“你等退去。”只剩韩公裔一人时,康王说:“我行将称帝,你有何见教?”韩公裔说:“下官知九大王之意,当重用汪元帅与黄元帅。”康王说:“汪伯彦虽是老成持重,然而图事谋策,稍逊黄潜善一筹。”韩公裔说:“依下官愚见,两人谋身重于谋国。我观两人立身行事,以爱护九大王为名,却行苟全性命之实。”

康王惊问:“我从不闻你与两人有何异议,奈何有此一说?”韩公裔说:“九大王出使与开元帅府,须以安泊为上;称帝以后,却须以扶保江山为上。宗元帅尽瘁国事,奋不顾身,倘能用其所长……”

言犹未了,康王斩钉截铁道:“宗泽迂拙执拗,决不可任宰执!”韩公裔说:“李纲负天下重望,若只用汪、黄二元帅,而不用李纲,切恐难服人心。”康王说:“亦有他人力荐李纲,你可代我为李纲草拟一信,以明此意。”韩公裔说:“遵命。”

韩公裔退去,康王唤道:“冯益!”冯益進来:“九大王有何吩咐?”康王说:“你可速去开封,代我参拜隆佑娘娘,问候起居,并刺探动静,顺便将我的侍女等人取来。当然,亦不惟是原来那些侍女。”冯益笑道:“会得。我将取来大批拆洗女童。”康王暧昧而笑:“拆洗女童?好,好,只要年轻美貌,多多益善!”

南京应天府,府衙谯楼以东,临时搭起一个不大的圆坛。圆坛正北方设立上天牌位,东、西分设宋太祖与宋太宗牌位。

天色微熹,赵构头戴平天冠,身穿青衣纁裳,腰系金龙凤革带,脚穿红袜朱舄,在礼仪使耿南仲的引导下登上圆坛,其后跟随张邦昌、黄潜善、汪伯彦和耿延禧等四人。宋高宗先向上天和祖宗牌位叩头,然后叉手恭立。

耿延禧宣读册文:“嗣天子臣构昭告上天及祖宗之灵。金人内侵,二帝北狩,天支戚属,混于穹居,宗社罔所依凭,中外罔知攸主。臣构以道君皇帝之子,奉宸旨以总六师,握兵马元帅之权,倡义旅以先诸将。冀清京邑,复两宫,而百辟卿士、万邦黎献谓人思宋德,天眷赵宗,宜以神器属于臣构。辞之再四,惧不克负荷,贻羞于来世。九州四海,万口一辞,咸曰不可稽皇天之宝命,慄慄震惕,敢不钦承。尚祈阴相,以中兴大宋。”

耿延禧宣读完毕,黄潜善手指大地,宋高宗会意,立即装模作样,伏地恸哭一番。

南京府衙,宋高宗正襟危坐。群臣拜贺:“恭祝圣躬万福!陛下万岁万万岁!”宋高宗不由自语:“父母兄弟蒙尘,惟朕身登大宝,此非天命而何?”

耿延禧宣读诏书:“皇帝诏曰:黄潜善任中书侍郎,汪伯彦任同知枢密院事。”黄潜善遍体通畅,却有意绷紧脸部的每一条筋肉,显得诚惶诚恐。汪伯彦一时心如乱麻,头脑反复回旋一句话:“黄十四何德、何功、何能,反居自家之上?”

二人同时走出班列,跪倒在地。黄潜善奏称:“臣潜善蒙陛下天地之赐,虽粉身碎骨,亦难报恩宠于万一。然臣庸德薄才,何能当此大任?伏望陛下俯回天命,另命贤臣,以安愚分。”汪伯彦奏称:“圣恩如天之广大,而微臣虽有执鞭随镫之心,却无拨乱反正之才。枢府乃本兵之地,任重责大,用人当否,牵系国家安危存亡,伏望陛下特寝成命,更择贤才。”

宋高宗颇不耐烦,挥手言道:“二卿乃朕所倚信,无须过于谦逊。”继而大呼:“冯益!”冯益赶紧走到案前叩头:“小的在。”宋高宗说:“速速起驾回宫!”

应天府行宫,宋高宗在瑞应殿坐定,黄潜善、汪伯彦站立奏对。宋高宗说:“中兴之初,国事千头万绪,当以何事为先?”汪伯彦对黄潜善说:“茂和足智多谋,非臣可比,请先为陛下开陈。”黄潜善说:“依臣愚所见,天下悠悠万事,当以巡幸东南与遣使通和为先。”

宋高宗说:“朕记得与卿北京初见,便有此议。”汪伯彦说:“茂和之议与臣愚相合,渊圣和战无定议,又不能及时巡幸,陛下当以为前鉴,不可再误。”黄潜善说:“国家再造之初,万不可与虏人相抗,和则存,战则亡。依臣愚所见,须守靖康之约,与虏人划河为界。朝廷遣兵,须屯大河之南,不可过河。陛下即位肆赦,赦文亦不可下河北、河东与河中府。此便是以诚取信虏人,如靖康时毁约反覆,乃自取败亡之道。”

宋高宗说:“二卿之见,深切朕意。卿等可物色人选,尽快出使祈和。”二人齐道:“臣等遵旨。”汪伯彦犹疑片刻,忍不住发问:“如今政府群龙无首,不知陛下何时命相?”宋高宗说:“张邦昌虽不能身殉社稷,然使一城生灵免于涂炭,又在虏人才退之际,便北面事朕,可授郡王。耿仲南、耿延禧父子祸国之事非一,朕恨不能以剑取其首级。朕既已即位,自当将他二人罢黜。”黄潜善说:“陛下英明。”

宋高宗又说:“隆佑娘娘命九十九叔传旨,言道若要宋室中兴,须命李纲为相。”黄潜善浑身一震,汪伯彦立表异议:“陛下方欲与虏人通和,李纲好用兵,切恐虏人不乐,和议难成。”

黄潜善進一步强调:“闻得靖康围城中,金人军前降札子索取大宋臣子,第一便是李纲。臣恐李纲拜相,朝廷欲和则不得,欲战则不能,天下便无宁日。”宋高宗说:“既是如此,便是朕即皇位,亦非金人所喜。朕已命内侍召李纲入觐,朕当命为右相。二卿忠义,朕所悉知,此事毋须另议。”

黄潜善说:“方今乱世,大元帅府结局之后,切恐调遣军马迟缓,莫须另设御营司,直属御前?”宋高宗说:“便依卿议,另设御营司,卿可任御营使,汪卿任御营副使,其下便由王渊任都统制。”两人同时答道:“臣等遵旨!”

行宫小厅,宋高宗召见曹勋。宋高宗说:“闻得卿是龙德宫的旧人,随众北迁后逃出燕京,带来太上皇的血诏,可为朕详述。”

曹勋泣道:“靖康元年,臣任阁门宣赞舍人。次年四月,随太上皇北上。渡过黄河后十天,臣闻得陛下将登大宝,便报告太上皇。太上皇说:'但不知中原之民,尚肯推戴康王否?’次日,太上皇便付臣三件御衣,并在其中一件的衣领上亲书八字:'可便即真,来救父母。’皇太后亦付臣书信一封,皇后娘娘更摘下金耳环一枚,托臣传语陛下:'为吾白大王,愿如此环,早得相见!’太上皇又要臣转达他的口谕:'凡有清中原之策,悉举行之,勿以我为念;太祖官家有誓约,不杀大臣与言事官,原藏太庙,违之不祥。”

言毕,曹勋取出衬衣、书信与一枚耳环,冯益接过,转呈宋高宗。宋高宗一一看过,默然不语。曹勋说:“愿陛下招募敢死队,由臣率领从海道北上,救回太上皇等天眷。”宋高宗暗语:“岂得如此胡做!”却说:“此乃大事,待朕与执政计议。卿大功非细,且先下去歇息。”

5

应天府军营外,岳飞亲率五十骑巡逻。远处突然传来哭喊声,岳飞怔得一怔,立即带骑士驰往。但见十名中军兵士,正在民居施行抢掠与强奸。岳飞下令:“将一干人悉数捆绑!”五十骑合围过去,很快完成任务。

岳飞厉声责问:“你等大胆,可知军法条令?凡掠取资财,及作科犯奸者,便当处斩!身为王师,如此作所为,与番人何异?”不料为首一人抗声道:“我等是张家人,号称'自在军’,张太尉亦从未管束,又何须你管?”岳飞大怒,当即拔剑将其斩首,又将另外九人押往刘浩帐前。

帐中,刘浩对岳飞说:“鹏举处分此事,本无不当。然不看僧面看佛面,如今张太尉是统制,又深得官家信任。我是副统制,与他虽名为一军,实则各统所部。此后若再遇触犯军纪者,可交我处分。这一回,我将自带他们去见张防御。”

岳飞说:“感荷刘刺史厚意,然而一人作事一人当,我愿亲自面对张防御。”刘浩说:“鹏举,你我相知已有半年,我不能辜负秦官人与宗元帅的重托,须为大宋保全一个将才。你涉世未深,在官场之中不宜径情直遂,切记!”

张俊帐中,刘浩带九名军士拜见张俊:“昨夜有十名军士打家劫舍,污辱妇人,其中一人不伏管教,言语凶悖,凌犯太祖之阶级法,我已将他斩首。其余九人则各责军棍,以为儆戒。”张俊眉头一皱,吩咐左右:“且将九人与我逐退!”

刘浩说:“我追随宗元帅征战,元帅执法甚严。他常言道,虏人非有三头六臂,王师所以屡战屡败,实为高俅、童贯之流主兵,军政大坏,军纪废弛,缓急之际,将士贪生,往往不战而溃,实堪痛心。官军若平日奸淫掳掠,又与虏人何异?百姓备受虏人荼毒之余,岂不更失所望?切望张防御留意。”

张俊置若罔闻,只对站立一旁的杨沂中打趣道:“'自在军’的军名煞好,人生在世,谁不图个自在快活?我亦自在,你亦自在,全军自在,岂非美事?”笑毕,又对刘浩说:“自今以后,我的军士违犯军纪,便交我处分;你的军士违犯军纪,则交你处分。”刘浩只得说:“会得。”

都统制官署,王渊对刘浩宣布:“今奉御营副使汪枢相的堂除,命你为大名府兵马钤辖,可即日前往赴任。”刘浩想一想,起身问道:“闻得黄、汪二相公欲遵靖康城下之盟,与虏人划河为界。北京位居大河以东,却是河北地界,不知二相公之意,北京可弃,抑或不可弃?”

王渊目瞪口呆,很久才说:“朝廷之事,有主上与众相公主持,我等是武臣,不须管得。”刘浩大声说:“大河以北,尺地寸土,皆是大宋江山!我既为钤辖,自当率本部军马,誓守北京!”王渊说:“刘刺史诚乃大丈夫,刚气十足。然而汪枢相言道,祖宗家法,总管、钤辖赴任,惟有单车匹马;他们所统,只能是本地军兵。你此去不可带本部人马,只可率二十名将士。”同坐一旁的张俊赶紧补充:“岳飞、王贵、张宪与徐庆四将,须留本军听候使唤。且岳飞、张宪二人,不日将随我前往开封,迎奉隆佑太后。”

刘浩愈益愤慨:“如今是军兴离乱之际,大名府的精兵锐卒全已勾抽。我身为钤辖,难道只与老弱残兵守城?”王渊自感理屈词穷,却硬生生言道:“你是武臣,须遵朝廷之命,三日内便须启程!”

6

开封南熏门,张俊、冯益一行入城,岳飞、张宪跟随其后。冯益鞭指往来人群,对张俊说:“我亦曾在靖康围城中备受苦楚,不料数月之后,市井繁盛,几复旧观,人群熙来攘往,面无菜色。宗留守治理东京,委实政术过人,别如黄潜善、汪伯彦之流,不过行尸走肉而已!”张俊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却不敢附和半句。

一行人马来到开封府衙,张俊、冯益、田师中、岳飞和张宪等五人進入正衙,齐道:“参见宗留守。”宗泽对冯益说:“冯大官,你既与张统制前来奉迎太后,且稍待时日,我自当另写奏疏,请冯大官回行在禀告主上。”冯益说:“官家专候宗留守顾全国体,开释虏人使者。”宗泽怒道:“二帝北狩,虏人乃是不共戴天的仇敌,此便是国体!虏使指斥主上,人臣所不忍听闻,此便是国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宗泽虽是至愚,而身为大宋臣子,正是为顾全国体,不敢奉诏!”

冯益陪着笑脸,低声下气言道:“宗留守忠勇,天下共知。一介虏使,无足轻重。若宗留守将他放得,小的面见官家,亦可了却职事。”宗泽断然说:“下官一日为留守,虏使便一日放不得!倘若主上问罪,自有宗泽担当!”

冯益不敢再说,张俊脸上掠过一丝喜色,暗语:“灭得这厮威风,我亦痛快三分!”田师中频频向张俊使眼色,张俊却将脸别向一边,不予理睬。

马皋、一丈青、刘衍等一批统制涌進:“岳五哥、张四哥在哪?”宗泽乘机说:“冯大官、张统制,你们可先入大内谒见太后。岳武翼与张忠翊曾随我征战,多立战功,可暂留此处,与众将叙旧。”

张俊、冯益和田师中离开,一丈青说:“岳五哥、张四哥,自开德府一别,姐姐煞是思念你们。”岳飞经她一说,双眼不觉湿润。一丈青忙问:“岳五哥受过什么委屈?”岳飞不语,张宪代他言道:“我们心上不快活。”马皋问:“有甚不快活?”张宪说:“刘刺史离军而去大名府,此是第一个不快活;军中多有不平事,一说便犯阶级法,须受重责,此是第二个不快活;屯兵于南京,虽是饱食终日,却不得与虏人厮杀,此是第三个不快活。”

岳飞忍却多时,终于开口说:“御营司前军,人称'自在军’。我所统第四将,有一军兵劫掠百姓资财,待我勘问时,他却言道:'前军是自在军,何以第四将不自在?’”张宪补充说:“此人先前追随宗留守,在开德等役勇毅敢战。今日违犯军纪,岳武翼责他四十军棍,他却犹自叫屈。”

刘衍叹道:“此亦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张宪说:“且如田师中那厮,原是张统制的亲兵,一无才武,二无战功,只知唤'阿爹’,便屡被超擢,军中多是不服。”岳飞悲愤言道:“我离母弟,别妻子,岂为求得一个自在军的正将?今日得见宗留守与众统制,便似游子归家,倍觉温暖。”

一丈青对宗泽说:“宗留守,何不将岳武翼、张忠翊等招致留守司?”宗泽长久沉默,而后慨叹:“我何尝不愿招纳你们?然欲调遣御营司的兵将,岂是易事?须待日后缓议,岳武翼与张忠翊且在此欢聚。”

太庙门口,岳飞率五十人抵达。黄彦节出迎:“先已接到留守司的通知,说是岳武翼要来察看,以便三日后奉迎南迁。不期来得如此之快。”岳飞说:“太庙神主南迁,是我大宋臣子的奇耻大辱,然亦事出无奈,万不得已。只求黄阁长供应香烛,我须敬告神主。”

黄彦节引领在前,岳飞来到宋太祖室内焚香。岳飞泪流满面,长跪不起:“微臣岳飞虽官卑职小,亦粗知尽忠义理。今日奉朝廷命令,须奉列祖列宗的神主南行。惟愿他日他时,扫灭仇寇,迎还二帝,奉神主归太庙,雪今日之奇耻。敬祈太祖皇帝神明,佑我大宋,以申微臣区区之志!”

拜毕,岳飞拱手向黄彦节道别。黄彦节却抓住岳飞双手,热泪盈眶:“我虽为内侍,亦非无报国之心。所见武将虽多,然忠义俱全的大丈夫,当推岳太尉。惟求上天与诸神护佑,他日他时,岳太尉得以亲奉神主归太庙,了此宏誓大愿。”

岳飞暗忖:“宦官如冯益等辈,只知以征召拆洗女童为名,替官家大肆搜罗民间美女。原来他们之中,尚有另一类人。”黄彦节觉察岳飞神色有异,便补充一句:“岳太尉,此是我的至意!”岳飞急忙回答:“我虽不才,蒙黄阁长以意气相许,当深自砥砺,不负所望。”

7

大名府军营,岳飞拿出一份札子,对王贵、张宪、徐庆说:“从开封迎接太庙神主与隆佑太后回来,我思考三天三夜,写成一份《上皇帝书》,且请众太尉一览。”

三人传阅之后,张宪说:“国朝重视文士上书言事,我等是武夫,便是上书,恐亦无补国事!”王贵说:“主上巡幸大计已定,只恐李丞相亦阻拦不得。岳五哥上书,非但不能动摇朝廷大计,亦恐招致王都统与张观察怪罪。”

岳飞凛然说:“天下文武一体,何须重文轻武?早知如此,何须背刺'尽忠报国’前来投军?与其尸位素餐,亦步亦趋,不如在家乡厮守老母与妻子,或随秦大人等守卫故土相州。”

张宪说:“我亦恨不能肋生双翅,飞回相州!”王贵叹道:“身在军中不自由,我们倘若擅离,岂不成为逃兵?”徐庆说:“常言道,卜以决疑。我们何不去龙兴寺问卜?”

王贵说:“营中不可无人,以备张观察不时召唤。你们可去龙兴寺,我且在此坐衙。”岳飞说:“与其占卜,不如出门喝茶。”张宪、徐庆说:“便依此议。”

一家茶肆,岳飞等三人正在吃喝,却见两个头戴胡桃结巾、身穿白绢衫的儒生進来。岳飞心有所动,便起身上前施礼:“末将岳飞,正有一事请教两位秀才,请到一桌同坐。”张宪、徐庆也上前施礼:“末将张宪、徐庆,同请二位秀才。”一人笑道;“在下朱梦说,他乃李若虚,李丞相幕下闲人。不期相遇三位彬彬有礼的将军,自当同坐。”

众人一同坐下,岳飞取出书札说:“末将愤于时局,激于大义,写成一书,意欲上奏。然自粗陋,不识义理深浅,故请两位高士教诲。”

李若虚展开书札读道:“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讨伐虏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金虏谓吾素弱,未必能敌,正宜乘其怠而击之。而李纲、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陛下之意恢复故土,迎还二圣,奉车驾日益南迁,又令长安、维扬、襄阳准备巡幸。有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恐不足系中原之厚望,虽使将帅之臣戮力于外,终难成功。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虏穴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日可复。”

读毕,李若虚说:“岳武翼虽屈沉下僚,然忠节过人,不忘忧国,令人钦敬。惟是李丞相赤胆忠心,天下无人不知,岳武翼何以与黄、汪二人相提并论?”

岳飞说:“我虽读书甚少,亦知孔子《春秋》大义,当责备贤人。李丞相不能主张官家去东京,而建议巡幸长安、襄阳等地,亦是失策,而授黄、汪两个奸臣以可乘之隙。”

朱梦说惊道:“我所识武将,第一便是统制吴革,可惜他天生英才,捐身殉于国难。不期今日,又得与岳武翼等相知,实是三生有幸!请受我一拜!”言毕,与李若虚一同起立长揖。岳飞等人也起身还礼,朱梦说又道:“岳武翼便可依此上书,亦可使朝廷知御营中自有国士。李丞相规模宏阔,腹中撑得船过,岂会计较你的忠言?”

张宪请求说:“我等只求去东京,追随宗留守杀敌报国。若留在御营司,便是报国无门,空耗时日。切望李丞相与两位官人玉成。”李若虚说:“我二人自当尽力周旋。”

8

枢密院都堂,烛光辉煌,香炉中喷出阵阵幽香,长桌上摆满美味佳肴。汪伯彦献媚道:“黄相公高升右相,实乃众望所归。”黄潜善洋洋自得:“李纲这厮,轻狂而粗疏,既力阻主上巡幸,又论奏拆洗女童的些小琐事,岂不触犯主上大忌,自取其咎?以此可见,李纲气数将尽,汪相公之升迁,已是指日可期。”

汪伯彦笑道:“须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李纲尚居左相之位,主上亦顾惜他的虚名。依我之见,欲去李纲,须先断他左、右臂!”黄潜善问:“左、右臂谓谁?”汪伯彦说:“许翰新入政府,左、右臂乃张所与傅亮,倘若他们建功立业,便增重李纲权势,得以与宗老汉施行其劝大驾入东京之谋。”

一吏胥送来岳飞书札:“此是登闻鼓院转呈的紧切上书。”黄潜善冷哼一声:“无非是李纲一党的主战文字,不值一提。”汪伯彦斜眼一瞥,看到书上题款是“武翼郎、御营前军第四正将岳飞上皇帝书”,忙说:“此人莫不是刘浩部将,相州人氏?”当即取过上书浏览,不由嗤笑:“这厮大言不惭,竟将你我与李纲一并斥骂,言道'有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必是刘浩党羽无疑。”

黄潜善经他一说,也拿来一阅:“御营偏裨之中,竟有犯上妄语之人,可恨之至!”汪伯彦说:“有些少村秀才聒噪,舞文弄墨,上书言事,只得由他们。不料赤老之中,亦有不守规矩之辈,若不稍加惩治,何以立朝廷之威?”忙示意吏胥取过笔墨,随手在书札封面批上两行小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可与冲替,削除军籍,以儆效尤。付王渊。”黄潜善说:“甚好,可速教王都统措置。”

清晨,岳飞正在操演军兵,张俊的亲兵前来传令:“请岳飞、王贵往张统制府衙一行。”

岳飞、王贵抵达统制府衙,见张俊施礼道:“末将参见张统制。”张俊满脸不悦,也不叫他们坐下,径自将岳飞上书交付两人:“岳五,我待你不薄,你何故不循分守,无事生非?朝廷大事自有宰执,都统王太尉尚且管不得。你惟是个草芥子大小的将官,却不知分晓,如此逞能!今有汪枢相批示,叫我如何将你掩覆?”

岳飞慷慨陈词道:“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末将虽是行伍贱隶,亦略知尽忠报国大义,故不揣愚陋,议论朝政。张太尉亦是北人,难道便甘心家乡沦为异域,父老宗亲悉遭驱虏,辫发左衽?”王贵忙说:“岳武翼虽是忠心,却是年少气盛,不知事体轻重,今日又伏侍不周,言语冒犯,乞张太尉大量包容。”

张俊叹道:“岳五,我亦惜你勇锐,以为日后有危难,自能派上用场。如今既有汪枢相之命,我亦留你不得。王太尉发怒,责令打你五十军棍,我且免你皮肉之苦。你须即刻步行出营,坐骑交付军中。”王贵还想求情,岳飞挥手将他制止,只向张俊礼节性一揖:“多谢张太尉不打之恩!”张俊吩咐王贵:“你且权管第四将,待王太尉另命正将。”

第四将军营,众人得知岳飞受责罚,均愤愤不平:“如此对待忠义之士,我等何得心服?”张宪说:“岳五哥,莫如去相府求见李、朱二官人,申诉委屈。”众人附议:“要去便去,或能赢得转机。”岳飞却说:“李、朱二官人自是仗义,然李丞相主张国事亦自艰难。我且去东京,在留守司当一战卒,亦胜似在御营司任一正将!”

岳飞收拾简单行装,却发现自己的余钱,已不足五百文。徐庆说:“些少铜钱,如何去得东京?”随即取出三百文给岳飞,其他人也纷纷解囊相助。岳飞却一概拒绝:“此去东京二百八十五里,只二三日行程,四百八十七文盘缠,已经足够。”

岳飞带上兵器和衣物走出营门,愈来愈多的将士赶来送行。岳飞对大家拱手道:“我今离去,并不留恋,然而大家殷切之意,必当铭记。”又对王贵等人说:“切望自家兄弟,得以在东京相聚。”王贵说:“岳五哥先行一步,我等必定寻机前来。”

一军士牵住岳飞的衣服哭道:“不知岳武翼何时得还?”岳飞说:“我如今已非武翼郎,惟是白身。我曾将你责打,蒙你不念旧恶,惟有感愧而已。”军士哭得更加伤心:“岳武翼责打我四十军棍,却又资助三百文。不知自今以后,又有哪一位正将,得以爱兵如此?”

另一军士叹道:“你带我们奋身厮杀,积多少战功,方得一个武翼郎的低官。却因一纸直言,一切皆休。天下又有多少统兵官,刻剥军士,凌辱部属,聚积财货,贿赂上司,却连升美官要职?此亦是天道不公,自古皆然,如今尤甚!”

岳飞说:“天道悠远,自有深意。然而报国尽忠之志,必不因浑浊人事而动摇。诸位且回,共待他日,以得伸展。”言毕,强忍泪水,向众人长揖,转身快步离去。

旁  白:有宋以来,崇文抑武。岳飞以偏裨身份,居然直接上书皇帝,实乃两宋所仅见。而其议论直截,锋芒直指将相,全为天下至计,其无私、无我、无惧的胆气与远略,尤为文人上书所不可比拟。虽被驱逐离军,然有此一例,即已刺痛奸佞心肺,足振天下正气。)

9

中秋夜,李纲相府庭院,一张小桌上铺陈简单酒菜,李纲与李若虚、朱梦说久久默坐。李纲对月长叹:“二帝值此夜月,应是思归团圆之心益切。我身为大臣,竟不能整顿朝廷,救取二帝,洗雪仇耻,好不憾惜!”李若虚说:“世事不可逆料,相公众望所归,安知日后不再重掌国政,主张兴复大计?”

李纲沉痛言道:“世事委实不可逆料。去年九月我被贬出京,虽亦忧虑国运,却未料得,竟有靖康奇耻。此回任相之前,蒙张招抚以'易進难退’共勉,不料一个易進难退的宰相,只在任七十余日,尚未建得尺寸功业,便须引退。黄、汪必败国事无疑,然而便是他们狼狈下野,切恐亦难容我回朝。倘若容我回朝,切恐国事已收拾不得。宗留守屡曾告诫,切不可重蹈西晋东迁的覆辙,然而不蹈此覆辙,他们又如何甘心?”

李若虚说:“未料殿中侍御史张浚,惟因黄潜善的一个举荐,亦是非不分,上奏弹劾。”李纲说:“亦自管他不得。我与你们意气相合,为布衣深交,足慰心怀。切恐我罢相之后,你们同受牵连。不如外任,与你们两个安便的差遣。”朱梦说道:“我等在开封围城之中抗金,九死一生,苟活至今,亦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今日得与丞相共尝艰难,岂不是无上荣光?”

李若虚说:“依黄、汪的心胸,便是外任,又岂得放过?想相公身为御营使,却庇护不得一个将才岳飞,今日更不须计较我二人。”李纲说:“话虽如此,然洵卿的父母年老,李侍郎已自殉国,不可令他们再受连累。我当与令弟李若朴一个安便差遣。至于王贵、张宪、徐庆三人,我已给王渊写过批示,由他们前往宗留守处建功立业。”

(0)

相关推荐

  • 话说历史上宋军军衔——武阶官

    一.军衔: 北宋后期,制定了武阶官体系,注意,不是武散官. 武阶官与武散官,并立.武阶官,即军衔:武散官,就是那些镇国大将军之类的荣誉称号. 屡经调整,至南宋高宗时期,武阶官最终确定为六十阶,分为八大 ...

  • 高俅强推力荐,秦桧、赵构不敢枉杀,战功恐略胜岳飞的一代名将!

    八百六十年前,天下出了一个自西楚霸王项羽之后一千三百年,才堪称武功极强,举世无以匹敌的盖世雄主,此人年少尚未得志时,就自负极高,曾指天发下三大惊天宏誓:其一,天下权柄皆出于我掌.其二,专伐不臣之国,一 ...

  • 红烛| 殊途再同归

    我是一只鬼,可以吓人的那种. 但是这个地方不止我这一只,而我也不会去吓人,吓人的都是她们.我不知道她们到底是怎么死的,估计很惨很冤,乃至于每逢半夜啼哭不止. 我记不得生前事,便自认比她们幸运许多. 这 ...

  • 《资治通鉴》汉纪BC206:如何辨忠奸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太祖高皇帝元年 公元前206年 冬 农历十月 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 ...

  • 吵了两百年的“黛钗合一”是真的吗?是并蒂双花还是神魔殊途

    木石前盟是仙界前缘,既然缘定前生,就不应该另有风波.为什么后来又出现金玉良缘?通过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争,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 这个问题咋一听似乎很深奥,但事实上答案一点都不复杂. 你只要一想到书中反 ...

  • 八字相同,命运殊途?——论四同八字

    在命理学中,有一个最大的疑题. 以天干地支表示的生辰八字共有 518400 种组合,因为男女大运排布相反,所以结合大运,一共是 1036800 种命运组合. 假设中国有14亿人,平均1350个人就共享 ...

  • 身后是非谁管得,忠奸疑信谅天知。

    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的九千岁府上,袍笏登场宾客盈门好不热闹,一身寿衣的魏忠贤志得意满地望着院落中堆成坟山的贺礼,嘴角溢出难以掩饰的骄狂之气.过了良久,突然眉头略略一皱--似乎哪里有些不对.正此时管家蹀躞而 ...

  • 忠奸难辨!中国历史第一枭雄,也是屌丝逆袭富二代第一人

    忠奸难辨!中国历史第一枭雄,也是屌丝逆袭富二代第一人 曹操 曹操这个人一直在影视剧或者很多史书上都被冠以奸臣的名头,真不知道这些影视剧和史书是谁弄的,整个一瞎扯淡,的确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政 ...

  • 华为与荣耀终将殊途,但“放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最极客 最具极客精神的新媒体 5月25日,华为在EMUI官博上发布了鸿蒙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机画面视频,并表示会在6月2日正式举办鸿蒙产品发布会.此消息发布之时,华为EMUI官方微博也正式更名为" ...

  • 一点之差,酒洒殊途

    酒之由来到底如何,世间始终传说不一,有说源于酒祖杜康,也有说传自上古神农,无论正史还是野史,一概都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既然品尝与酿造都不是我的专业,而历史与考古又是那样的莫测高深,所以从来没有动过确 ...

  •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历史上的包拯到底是什么样的?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相信这句经典的歌词早已随着包拯正直严肃的形象深深进入了人们的心中.提到包拯,人们总会想到他黝黑的皮肤.额头的月牙状印记,以及许多经由他手得以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