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博古文物鉴定】唐代铜镜鉴定要点
纵观各时期铜镜,唐代铜镜在造型上突破了汉式镜,创造出各种花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倭角铜镜等。图案除了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神兽等纹饰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表现现实生活的打马球纹等。唐代铜镜的纹饰和总体布局,也突破了前期的程式规范。铜镜的构图虽然还是环绕式和对称式的表现手法,但是布局清新明朗,流畅华丽,自由活泼,特别是高浮雕技法,生气充沛,柔美自然让后人眼前一新。
唐代的铜镜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是刺耳不够动听。你比如说这个是新仿的铜镜,我们敲一下它的声音,一定是很清脆的非常好听入耳。像这样的老铜镜,声音就不一样,因为它的结构不一样,它的声音就比较沉稳,声音上它是有区别的。所以这是鉴定之一标准。
唐代铜镜制作精细、质地优良。制作铜镜一般是以铜、锡、铅合金为原料等。因为铜的可塑性强,锡的伸展性好,会增加铜镜的硬度和光泽。铅的比重大,合金溶液后,可使铜镜表面匀称规整,不易变形,纹饰会更加清晰流畅自然。所以说唐代铜镜制作工序不但十分讲究,而且在合金配方上也是非常科学的古人在唐代就以熟练掌握了技巧。据已发现的唐代铜镜的合金比例,铜占三分之二左右,锡与铅共占三分之一,其断面多呈银白色发亮或淡黄色发暗,就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另外唐代铜镜的匠师们不仅熟练地掌握了铜镜的金属配方,而且还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卓越的创造力,采用了特种工艺制作出许多精美绝伦的铜镜,如金银平脱镜、螺钿镜等,充分表现了唐代铜镜的高度水平,令后人钦佩。
铜镜的形状,从形状上对古铜镜的真伪进行辨别。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公分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所以,仿制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
唐代铜镜纹饰图案生动活泼。唐代铜镜的主题纹饰和表现技法,与其他各朝代有着显著不同,它别具一格,异彩纷呈,如早期以灵异瑞兽纹为主的四神镜、瑞兽纹镜,有的还配以善颂善祷的吉祥铭文的瑞兽铭文镜等,纹饰布局和谐,形象生动活泼、丰腴柔健、珠圆玉润,堪称瑰宝;中期出现一种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的局面,偏重于自由写实或人物故事方面的纹饰,一改汉魏六朝以来千篇一律的具有升仙思想的仙人异兽纹。由象征幸福和爱情的鸾凤、鸳鸯、蟠龙、海兽葡萄、人物故事以及繁花似锦的花卉纹所代替,显示出一种划时代的革新。至晚期制镜业日趋衰落,这时铜镜的纹饰除简单粗放的植物纹外,还有一种八卦为主纹,并取以符篆、星象、干支等,显然是受到当时的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影响所致。这也是唐代铜镜的又一特征。
从锈上来说,新仿的铜镜,它的锈是后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学的作用,或把一些老铜器上的锈划下来以后,用胶和起来粘连在上面,可以用水来辨别鉴定的一种。仿制品的铜镜,你把它放在水里,它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它不沾水,有锈的地方它不沾水,是逆水的,就象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沾水以后,新仿制的铜镜有这样几种味道,一种是硫酸味;一种是臭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还有一种是铜腥味非常难闻。就像刚炼出来的铜作成的铜镜,也有一种铜腥的味道。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我们说的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非常好闻。
唐镜铭文十分规整, 没有汉镜铭文缺笔少画的现象。字体多为正楷,字形扩大,字文清晰,笔法谶巧而不苟,十足表现出瑰丽华美之姿态,最富时代特性。唐镜铭文与隋镜有其划时代的一脉作风,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四字或五字骈体铭文。铭文依据辞意可分为两种:
一是歌颂赞美铭文,均为韵语,多四言、五言,及少数长短句,文藻华丽清俏。有的采用时人的诗词语句,又有回文式铭。骈体铭文中的回文体是全铭以每一字或两字循环诵读,皆能成文,读法有正读,脱卸读,首尾交加读等,如“镜发菱花,净月澄华”。
二是宗教铭文,唐末道家八卦五行说流行,镜铭亦有表现,此类镜铭多配山川、日月、干支、十二辰图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