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为什么天生怕猫?
老鼠为什么天生怕猫?
作者:李广生
知识之间的关系早已被教师所重视,差不多每一节课,教师都是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既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又有助于学习新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是,如果我们仅在这个层面上看待知识之间的关系,必然还会落入了知识中心论的窠臼。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不可避免地把人的价值抹杀,忽视人的认知主体地位,师生则沦为知识的奴仆。有的课堂硬生生的由旧知识跨越到新知识,有的课堂急匆匆地由旧知识转移到新知识,有的课堂晕糊糊的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旧知识还稀里糊涂,新知识又扑面而来,不但没有一举两得,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
建设有温度的课堂,需要我们深入到课堂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分析它们的本质,研究它们的联系,关系理顺了,温度就适宜了。知识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教科书的编写大多按照知识的序列,依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努力维护或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科专家也许不是教科书编写的主力军,但他们所建立的学科逻辑却深刻影响着教科书的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差不多所有的教科书都是按照这种逻辑进行知识点的堆砌。教师的教学也因此按照这种逻辑进行,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扣,一个堡垒一个堡垒的攻破。如果说教科书是知识点的仓库,那么课堂则是知识点的转运站,师生就变成了知识点的搬运工。最终他们获得什么呢?恐怕就是一个装满了知识点的大脑吧。
没有知识是可怕的,但是满脑子死知识更可怕。
一节小学数学课,教师这样设计:首先是复习加法,孩子们都能较为熟练的进行计算。然后老师增加难度,先是两个相同的数相加,然后是三个相同的数相加,再然后是四个相同的数相加……最后教师告诉孩子们,这就是今天学习的新知识——乘法,乘几就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
另一个教师的设计与上面的设计大致相同,但是,进入到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这个环节后,他没有引出乘法这个新知识,却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这样书写和计算是不是太麻烦,要是有更多的数相加,非要一个个写下去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问第二个教师:为什么不直接引出乘法?前面复习了加法,在此基础上学习乘法,水到渠成一样,多么完美的设计。她的回答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习乘法,其实不用进行铺垫,直接告诉学生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就可以了。如果不是仅仅为了学习乘法,那就没有必要突兀的引出乘法这个概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不是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吗?
这是一位深谙知识之间关系的教师。在课堂上,知识之间不仅遵循学科逻辑,更重要的是遵循教育逻辑。学科逻辑关注的是知识体系的建立,教育逻辑关注的是认知能力的发展。依据学科逻辑,旧知识产生新知识;依据教育逻辑,旧知识产生新思考、新发现、新问题、新创造,在此基础上才产生新知识。也就是说,在学科逻辑中,新旧知识之间是直接发生联系,是硬连接;在教育逻辑中,新旧知识之间是间接发生联系,是软连接。前者的目标是学会,后者的目标是会学。
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是指向知识的获得,而是指向学习的发生!
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一点,教育绝不是因知识的存在而存在,但也不能否认,教育肩负着传承知识的任务。知识是如何传承的呢?一只从来没见过猫的老鼠突然遇到一只猫,同样会表现出惊恐,并迅速逃跑。对于猫的畏惧和猫吃老鼠这个知识,已经写入它的基因中,让它不用学习就能做出保命的选择。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都没有写入基因之中,必须要进行后天的训练才能让这些知识传承。这也就意味着,只有通过学习知识才能实现传承。因此,教学工作最核心的任务应该是引发学习、维持学习、让学习不断地深入,而不是仅仅在知识下功夫。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习的发生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知识没有写入人类的基因,但有一种能力却写入了人类的基因。就像善于躲避猫的老鼠在进化中占据优势一样,正因为拥有了这种能力人类才得以有今天的辉煌。这种能力就是学习的能力。它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小孩子一生下来就会学习,而且非常善于学习,他们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成长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学习,所以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人为什么天生会学习?因为那些不善于学习的人,被自然选择无情的淘汰了,他们的基因没有保存下来。教育者的责任是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不断的磨砺修炼,让它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未知世界的谜团、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重新思考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是立足学科而是立足学习,犹如为课堂打开另一扇大门,有助于教师拓展教学思路,富有创意的开展教学工作。新知识和旧知识可以建立联系,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为什么不可以,学科之间的壁垒真的不可以打破吗,各自为政的格局真的代表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由部分到整体真的符合认知规律吗,这些问题都值得反思。
“请依据你对《逍遥游》的分析和理解,参考相关资料,为庄子设计一幅全身像,并向全体同学讲述你的设计理念。”这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也许你会表示不可思议:什么,画像,这不是美术课的任务吗?从学科逻辑来看,语文和美术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知识之间是割裂的,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若是从教育的逻辑来看,它们又是相互融合的,不分彼此的,共同促进人的发展,就像阳光和雨露共同作用于植物,使它结出甜美的果实一样。
关于平面图形面积的学习在小学阶段被分在不同的年级按照不同的图形进行,先学正方形面积,再学长方形面积,再学三角形面积,再学梯形面积,再学圆形面积,再学不规则图形面积。平面图形的面积被教材肢解为若干知识点,又被教师肢解为若干公式和习题,一路学下来,学生们学会了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但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些知识就成了死知识。
建设有温度的课堂,不是要切断知识之间的联系,而是要在知识之间植入学习的因素,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是指向知识的获得,而是指向学习的发生!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