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美好清晨,还你一个宁静的夜晚
凌晨三点 我醒了。想了很多关于早晨的事。
想清楚了两件事:
为什么不愿意早起?因为逃避。
为什么不愿意早睡?因为拖延。
晚睡晚起,感觉并不那么美妙,它像一个魔咒,让你陷入死循环,为此而头疼却无法打破。
它不只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它涉及到我的人生观、行为认知、生活态度、过去与现在、困境与未来、身体与灵魂等等很多个方面。这些东西就像一张网,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有时候相互拖拽,有时候此消彼长,有时候在一个瓶子里打架。
当然,此刻,我也并不完全否定过去晚睡晚起,或者晚睡早起的方式。只能说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吧,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自己和这个世界长期磨合的结果,没有好坏,只有是否适合。我的俩孩子,逐渐趋于和我同步,晚睡得多。我只是在思索,是否可以给他们创造另外一种可能性。
不得不承认,早睡早起在传统教育和健康知识中,都占着主导地位。记得小时候,我奶奶常念叨着她爷爷传下来的古训:“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这跟常说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是一个道理。我并不迷信传统和大流,这世界总有些个体,在以你所不能理解的方式生活,在他们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不想把他们视作异类,或用常规的标准来衡量好坏。就像动物界,有的动物是白天活动,有的是晚上出来觅食,它们的特性如此,也帮它们更好顺应了自然界的法则,否则,生存将是个问题。在没有生存威胁和内外界限制的情况下,人才有了最大的自由度去选择。
在可选择的情况下,要实现改变和尝试,打破以往的模式,需要勇气,更需要认清自己。
晚起,因为逃避。
不得不说,我害怕早起。在我能记事的最早的时候,可能三岁、五岁,早上起来看到的是空荡荡的房屋。那时我们家住的土坯房,四周并不明亮,我躺着,屋顶的瓦缝透过来的一道光束格外耀眼,那里面有一粒粒微尘在飞舞,无止无息。显然,在我们醒来之前很久,家人都已外出忙碌了。孤独和等待从醒来的那一刻已开始。
六七岁,小学二、三年级,现在父母仍然记得叫我起床是件异常艰难的事。我没睡好,我不记得是否比别的孩子睡得晚,但我记得我的父母总是比别人家早出晚归,我们的晚饭总是全村最晚的。我不愿意起床,起床意味着要和父母分离,走一公里的山路去邻村上学。这一公里不过是翻过一个山头,在现在看来如履平地,那时在我的心里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体质弱的我,总是走得很累很累。更难接受的是,从这时开始,开始以外来者的身份去面对本地的同学,在他们眼里,我是个异数。因为不想去,早上总是磨蹭地更晚,而我却当着班长管着钥匙,如果去迟了大家都得在外面等着,全班同学都会用农村最恶毒的村话来骂我,那时的孩子都这样,即便只有一个人骂其他人也都会跟着起哄。
四年级,去五公里以外的学校上学。夏天或者说除去冬天的早晨,晨光熹微太阳刚刚露头的时候,全部的住校生跑步到村外的小河去洗脸,我记得很多那一年其他的事情,却唯独不记得那条河长什么样子,我是怎么洗脸的。印象中总是慌张地拼命地跟很多人一起跑,稍不留神就会掉队。我还记得,那个时候的早自习课上,我的腿总是控制不住的发抖,一分一秒地挨着盼着下课。
冬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们在哨子声中被叫醒到各自的班级去上早自习。上自习前,有件重要的事,还是洗脸。每个班发一桶热水,轮着用瓢舀了相互浇水洗脸。冬天的早上真冷啊,双手总是瑟缩在袖子里,不想拔出来,可是那双手对热烫烫的水却有种渴望。好不容易把手伸出来,又被水烫得差点缩回去。一冷一热,我的手上长满了冻疮,又肿又痛,伤口像一只只邪恶的眼睛盯着暗黑的早晨。
初中,每天仍然是早起跑步,有时候是跑公路,有时候是围着教学楼或操场跑。拼尽了全身的力气,最多只是跟上队伍,稍一松懈,我总是落在队伍最后的之一,说之一还有另外一位同学和我一样。那个时候,不需要别人骂,自己已经觉得很羞耻了。我们当时跑的那段公路其实景色很美,但那一段,到现在我仍然无法爱起来,每次路过心里总会硬硬地被什么硌一下。
后来,到县城上学,到外地上学,在跟家人分别的早上无一例外要早起。总在天没亮的时候,硬生生地把自己从梦乡里拉起来,迷迷糊糊地起床,开始波折的旅程。现在想起来,那种清新的空气中,突如其来的汽车废气味还让我觉得难受,坐上车并不能松口气,接下来的晕车加上离别的痛苦,就像是生活的车轮来回地碾压自己。
……很多很多个早上,这只是一天痛苦的开始。大部分时候,是在营养不足、睡眠不足和身体的不适的情况下,把有些东西生吞活剥的痛苦。我害怕外面的世界,只想让早上来得再晚一些。可是,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去面对,也从来不敢反抗或表达,因为就算让各种痛苦来得更多一些,也不想被人嘲笑,说你娇气、矫情、软弱、怕吃苦。
回顾人生最早期那些早起的日子,对白天的惧怕多于期望,但在那个时候,不懂得回怼别人的讥笑,不懂得给自己多一些爱护,只是被动地向前冲,即使很艰难也比大多数人更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可当我有了自己的主动权的时候,我更倾向于逃避。明知道逃避不了什么,却仍然想努力地去找到自己的舒适区。
当我记得这些早晨的苦,我就更想避免孩子受这些苦,让她们在我能帮助到的年龄,能够微笑着起床,醒来就期待每一天的朝阳,心里有阳光,身体里有力量,灵魂里有勇气去面对新的一天。
晚睡,因为拖延。
当你是个孩子时,很多个夜晚你不愿意睡着,因为爸爸妈妈还没回来,你为他们准备好的那个拥抱是空的;当你学习或工作时,很多个夜晚你睡不着,因为你觉得这一天还不够圆满充实;当你什么也没干时,很多个夜晚你睡不着,因为你觉得一天又碌碌无为过去了。也或者,你在为第二天要面临的事物焦虑,紧张,我觉得这都是因为没过好当下造成的,而当下没过好,大多因为拖延。
很多人的拖延症从小时候就开始了。童年时,我们听着《童年》长大,那个时候被扎痛的歌词是“总是要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睡觉前一刻才开始做作业,到寒暑假的最后一天作业狂追猛赶,反正我是。这样的拖延,像一个蜗牛,不管走到哪里都背着重重的壳,没写好作业玩耍的时候并不尽兴。
快乐的事情总是让人迫不及待去做,写作业貌似并不是那么快乐。我觉得一方面,那些作业确实太枯燥了,即使枯燥的练习有助于加强巩固,但我真希望孩子们以后的学习,能够尽量少些枯燥的内容,多些有启发的,让孩子不自觉地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用在其中,挑战在其中的作业。另一方面,拖延症真得治,得从心理上治。拖延症有的因为不够重视,比如一些小事,我们觉得不是那么迫切解决,有的是因为难度超过自己的心理预期,采取逃避和拖延的策略,直到逃无可逃必须要做的时候才去做。你不重视的小事情,发现及时处理花不了多少时间,你觉得难的事,真正着手做起来,也没那么难。
改善拖延症,提高工作效率是必然的,我觉得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能够治愈你的焦虑。有拖延症的人,往往都伴有焦虑,有一块石头压在心上,怎么能轻松呢?
也许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变拖延症,我思考忖度,采取其中一种——把最难的或最重要的事情早上做,也就相当于把最重的那块石头先搬走。这个大石头重石头搬走了,其他的小石头不管再多,你一天也有大把的时间,游刃有余地处理。
每种习惯的表现,只是冰上的一角,浮在水面的那一部分。真正要改变的,还是更深层次的认知,或许还有可能是你安全感的来源。试着去找一找,也许能把你的早晨和晚上都找回来。从每一个早晨开始,过好每一个白天,世界会还你一个宁静的夜晚。
早上四点 我起床了。
我给自己穿上保暖的长袖长裤,还有袜子,让自己尽量舒服。煮了锅糯糯的粥,烧了壶热水,然后洗了把脸,安安稳稳坐下来,把自己醒来后所思所想写了下来。
当我开始直面早晨的时候,我不再畏惧外界的冷眼和讥讽;当我开始爱护早晨的自己时,我觉得阳光逐渐在包围我,我爱世界,世界也爱我;我想在这个早晨已经有些东西在改变,早睡早起,为了俩孩子,也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