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中之境,阳刚之美 ——读李勤绍《满江红·悼屈原》|冯仲平

冯仲平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教授、教育与经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情中之境,阳刚之美
——读李勤绍《满江红·悼屈原》
读罢李勤绍《满江红·悼屈原》,顿感郁勃之气浩然而生,雄健笔墨力透纸背,情中之景穿越时空,而心造之境豁然澄明。作品载《滏漳诗苑》2020年第2期,且看原词如下:
行遍江南,何处觅、遗宫旧馆?追往事、争雄逐鹿,兴亡过眼。常恨忠良遭谗毁,更忧奸佞招灾患。厦将倾、报国竟无门,空嗟叹。  宗庙陨,安忍见。生民泣,尤凄婉。况君昏臣辱,狂涛谁挽?恸地悲吟凝血泪,仰天怒啸驱雷电。以身殉,精魄铸丰碑,千秋奠!
此为悲悼之作,抒情之作。当然,从具体描写来看,作者概括叙述了屈原的重要事迹,作品的主要篇幅属于客观内容;而从整首词的基调看,作者旨在抒发对屈原忠而被谗遭遇的悲叹和高风亮节的赞颂。
词的上阕,作者畅游江南,寻觅屈原生存过的“遗宫旧馆”,追忆战国时代的“争雄逐鹿”,由此笔锋自然地转到屈原的遭遇——满怀忠君爱国之情,却被谗佞之徒陷害,最后只留下“报国无门”的嗟叹。上阕起调低沉舒缓,如泣如诉,读之令人心情压抑,满怀对屈原遭遇的悲悼与同情,呈现出沉郁顿挫的审美风貌。作者似乎灵魂出窍,穿越于现实与历史之间,用了三个精准的动词“行”“觅”“追”,把读者带进了那个久远的年代和辽阔的空间。在进行外部描写之后,作者用了两个表示心理情绪的动词“恨”“忧”将主观情感投射融注到对象之中,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感染与心理共鸣。“空嗟叹”三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既有对屈原心理的透视,也有作者的感同身受,同时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读者,使描写对象、作者情感与接受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
词的下阕,作者饱含深情地追述了楚国宗庙陨毁、生民涂炭的悲情景象,接着进一步凸显了屈原面临的处境——“君昏臣辱”“狂涛谁挽”的险恶局面。在秦军攻破郢都、故国不存、理想破灭之际,屈原将满腔血泪凝于笔端,发出了绝望的“恸地悲吟”;“仰天怒啸驱雷电”,充满悲愤的诗篇爆发出火山喷发般的炽烈激情。正如汉代王逸《楚辞章句序》评价屈原:“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评价屈原的作品:“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从道德、文章和行为等方面高度评价了屈原的价值和意义。李勤绍先生精准地抓住了屈原以身殉国的精神实质,深刻地诠释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屈原的精神,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高标与丰碑,它的深远影响必将传之千秋万代!
屈原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的高风亮节和以身殉国的悲剧精神已经沉淀在中华民族的性格深层。屈原的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开创的“楚辞”体制也成为先秦时期与诗经并称的文学高峰。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两大主潮与活跃交响,随着时代发展和文学嬗变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和恒久的魅力。屈原的人格与其创作实现了自身的和谐融合,尤其是在故国陨隳、理想破灭之际,他毅然纵身投于汨罗江的波涛之中,完成了自我形象最后的升华与定格——屈原作为爱国主义的标杆,《离骚》作为文学的经典,文化的传承通过思想阐释和艺术再造不断延续,引发民族文化的不断增殖,形成民族文化的不断叠加层积。从这个角度看,李勤绍先生的词作乃是一个优秀的案例。
文学就是发现和创造。当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诗·语言·思》)意思是说,所有的自然、社会包括历史、思想等等,都存在于语言之中;如果离开了语言,我们面对的只有虚无。因此,无论我们静观、思维还是创作,实质都是一种创造行为,文学艺术的一切境界,当然也是语言的创造,都如同汉代思想家杨雄所谓“心声”“心画”之外在呈现。文学运用语言创造的艺术境像,正如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所说:“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然则天下岂有物境哉?但有心境而已。”(《自由书·惟心》)指出了诗人创作之心造境界的本质特性。
江南,屈原,离骚,丰碑……“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一切都是心造的境像。品味李勤绍《满江红·悼屈原》,可以发现这种种境像,都涵盖裹挟在浓烈的抒情氛围之中,即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关于“情景”理论所说之“情中景”。《姜斋诗话》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认为,写景中情较易,写情中景尤难。在情与景的关系中,情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景也并非简单地服务于情,两者相遇与结合的方式,乃是景物自得之于情意之表。这种情形的存在或发生,建立在情、景相互因依之基础上。诗人之情怀与所遇之景物自然恰得,神理凑合,含景之情语自然顺手成就,“心中目中与相融洽,一出语时,即得珠圆玉润,要以各视其所怀来,而与景相遇者也。”中肯而深刻地揭示了情中景的发生根源、形成方式以及审美特色。
关于此词的审美特色,乃是鲜明的阳刚之美。中国文化属于阴性文化,先天地缺乏阳刚素质,故许多思想家的理论表现出对阳刚的渴望与呼唤,许多文学艺术作品的深层动力机制都基于阳性的匮乏,甚至很多中药的诉求与标的是补肾与壮阳。关于阳刚之美,《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明确地表现出对刚健气质和超迈精神的渴慕和赞美。关于艺术的阳刚之美,清人姚鼐说:“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复鲁絜非书》)因此,阳刚之美往往呈现出一种崇高感,一种悲壮美。屈原的人格与艺术如此,李勤绍先生的词也是如此,并且形成了与吟咏对象精神品质的高度契合。
中国文化需要补钙,需要培育阳刚之美。孔子循循善诱之“蔼如”,“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何如孟子之义薄云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大丈夫哉!
编辑/章雪芳  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219):2021年第一期

每周试玉(213)|嘉宾【魏暑临 曹辛华 陈仁德】

【小楼听雨诗刊】2020年(10-12)月目录

首届【人间要好诗】诗词有奖活动完美结束(朗诵视频纪念版)

“人间要好诗”第二届诗词大赛结果公示

《小楼听雨诗刊》2020庚子新春大拜年

今日关注|第三届【人间要好诗】大赛获奖作品

书 讯

(0)

相关推荐

  • 【满江红】黄昏叹

    [满江红]黄昏叹 落尽黄昏,凉风起.天光渐晚. 归寂静.鸟栖林木,舟依堤岸. 又到月明星汉起,还浮度岁经时叹. 步尘路.风雨阻人行,难平坦. 光阴促,时景变.人添寿,心增愿. 对镜常自许,余生霞灿. ...

  • 冯世荣国庆二首:贺新郎•国庆有感、满江红•国庆抒怀

    举国同庆 盛世中华 贺新郎·国庆有感 文/冯世荣 华夏迎佳节. 彩旗飞.山欢水笑,群情轩越. 江北江南歌盛世,处处生机蓬勃. 喜百业.频频传捷. 奔向小康圆国梦,党指航.继往开新页. 同致富,万民悦. ...

  • 满江红 ·季冬感怀

                                               满江红 ·季冬感怀 文/源流诗纪(广东) 冷袭严冬,年将尽.风云飞渡. 观旅雁.觅寻佳境,远程奔赴. 竞放寒梅姿色 ...

  • 【药都诗刊·展示】端午情祭屈原(安徽)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相思藏在树底, 花落是你,花开也是你. 出品 <花火>彩版·5期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察言观色, 只听见了耳朵听见的, 只看到了眼睛看到的, 以为这就是爱. 黑眼薇安< ...

  • 【满江红】野林幽花

    [满江红]野林幽花 锦岭幽山,连天地.空茫浩渺. 清景秀.乔林高木,鳞苔丰草. 万物怀新争翠色,四时依旧弹同调. 不相干.各自觅生涯,心知晓. 偏僻处,斜光照.伸枝叶,寻轻俏. 艳黄花数朵,居野情了. ...

  • 【品读】冯仲平|读宋彩霞《蝶恋花·读聂绀弩十二拍》

    不同艺术的对话与启示 --读宋彩霞<蝶恋花·读聂绀弩十二拍> 冯仲平 任何艺术门类,无论使用何种媒体.何种造型方式与何种结构样式其精神内涵和美学规律都是相通的.近读2015年第3辑< ...

  • 【品读】冯仲平|平中见奇生面开:杨逸明绝句简评

    平中见奇生面开 --杨逸明绝句简评 广西民族大学 冯仲平 清代袁枚语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确道出了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规律.文如此,诗亦如此.凡是具有创新价值的诗歌作品,必能在前 ...

  • 诗路花语 | 冯仲平:读江岚诗有感

    澄明,宁静,含蓄 --读江岚诗有感 冯仲平   偶读<滏漳诗苑>2020第3期刊载江岚组诗,立刻就被作品的独特意境和鲜明个性所吸引.组诗包括<秋夜读书偶感><丹河远眺&g ...

  • 诗路花语 | 冯仲平:读王永收绝句《柿树》

    文小指大 管中窥豹 --读王永收绝句<柿树> 我国属于传统农业社会,整个漫长的封建时代基本以农耕方式获取生活资料,全民的物质生活与国家的生存保障都来自土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农村城镇化 ...

  • 【当代评论】冯仲平:读高昌《伍仁村谒关汉卿墓》

    雕塑剧坛硬汉形象 --读高昌<伍仁村谒关汉卿墓> 广西民族大学  冯仲平 关汉卿是我特别敬仰的戏曲艺术家,不仅因为他的艺术,更在于他的精神.在异族统治.社会黑暗.斯文被难.穷极困厄之中,关 ...

  • 【读诗会】冯仲平:托物言志,意致高远——宋彩霞作品读后感

    托物言志,意致高远 --读宋彩霞<次梅关雪韵>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冯仲平 <易·系辞下>称赏<易经>之文曰:"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 ...

  • 诗中情,情中诗,你能读懂吗

    (一) 温一壶相思, 我饮尽杯中明月, 谁的前尘醉潇湘: 倾一城天涯, 我望川秋水长天, 谁将红豆寄风月. 我与秋殇心,秋与我相思. 我与云咫尺,云与我天涯. 心若在心里,是风景无限. 心若在心外,是 ...

  • 唯有文字可载浓情(房蒙《结庐在人境》读后)

    京西房蒙兄的散文集<结庐在人境>出版面市了.很早以前,他就有出书的愿望,之后孜孜劳心.现在,终于达成愿望,很为他感到高兴.他这书,得到了邱华栋.徐则臣等名家的推荐,很是羡慕.   我们只是 ...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常见问题解答:家长需耐心了解课本中“和家长一起读”栏目……

    低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都在阅读什么?其实很多家长不知道,也不了解阅读训练目标.只是朴素地认为,只要孩子拿起课外书,在我的视线范围里,多看书就是多做阅读了.这个阅读的行为是没错的,但是阅读理解,不是只有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