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80岁,你如何爱上别人

我已经是第二次从朋友身上听见这种哭笑不得的事情了:家人在爷爷抽屉里发现了壮阳药,发现八十岁的老人居然在轧姘头——还要把自己的所有积蓄拿去给寡妇开店。全家上下急死,把老人“软禁”在家,爷爷很憋苦,“我就不能再活一次吗!

近年来,老年人再婚、搭伙养老问题成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随着医疗条件的增长等因素,老人的平均寿命更长,也导致了单个老年人丧偶率的攀升。也就是说,“长寿”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痛苦——你也许会在60岁时发现自己孑然一身,然后迎来一生中最孤独的几十年。

怀着这种无稽的担忧,我迷上了一档老年人相亲节目。

跟年轻人的相亲节目一样,台上的嘉宾一边发言,台下的嘉宾坐在观察室里津津有味地点评。

对于他们来说,走上节目相亲,要攻克的心理难关比年轻人大多了,“光思想准备上就了十几年了。一开始总是很慎重,想等机缘。后来我一想不行了。”

“再碰,碰不到了就完了,还是来了。”

这个年纪找对象,期待什么条件?

长相,也都没太多长相了。多系两条🌈彩虹丝巾,烫个离子烫可能可以显得与众不同一些,但也仅仅是与众不同。

退休的国企领导?也并没感觉比退休的水管工人好多少。大家更关心你有没有染上老头最流行的“固执癌”。

是的,这个时候,优渥的物质基础不再那么抢眼了。

那么,要在老头老太太里脱颖而出,有哪些小TIPS?

要相信性别魅力依然奏效

这是节目中比较风情的一位女性,她大胆地表示了自己对某个男嘉宾的爱慕:

“我感觉他就像个大哥哥一样,会指引我”

其他的女嘉宾也常常给出这类心仪理由:

“觉得他很沉稳。”

“很有担当、很有责任感。”

同样的,男性老年人也容易第一眼被女嘉宾的女性化特质打动(温柔、性感等)

看两本时尚杂志

这位被称为“邦德于”的大爷,造成了数十个女士同台表白的局面。他并没有特别显赫的物质条件,只是一位前大使馆司机。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健康、优雅、绅士,散发着青春的体征。

在节目中我还发现一个好玩的规律,女性老人在共同语言的培养方面依然是更加积极的一方。

不要小瞧这个,关于去公园还是麻将馆约会的问题实在谈不拢,是要打架的。

节目会让配对的男女双方写下自己的爱好,发现老太太的业余爱好普遍要比老爷爷丰富。

我们曾跟章大爷,一位60多岁的节目忠实观众聊起这个差别,他这样理解,'这就是女人寿命更长的原因之一。女人天生爱折腾事,爱出去社交,就算年纪大了,很多女人这方面的欲望还没消减,而男人这方面的好奇心就没这么重,喜欢凡事憋着,更能忍受孤独,所以说心态上输在这上面,就减寿了。”

为什么会来相亲?

| 因为“终归还得有一伴儿”

很容易觉得自己没有意义,觉得自己特别孤独。

爹妈都不在了,伴侣离去(丧偶或离异),儿女各自成家,退休后,人生一下彻底地空下来。

这一代老人,大部分勤勤恳恳工作一辈子,一旦退休,交付、完成了自己的社会使命后,就很容易失去自己认为的所谓地位和位置,感到无价值。

所以,家庭和陪伴,就成为他们的一个重要寄托。

| 因为“她一个人走了,留下我一个”

有个特别的现象,现场来的男嘉宾几乎都是丧偶,女性离异更多。

年过半百的老头子,一提起老伴儿就抹泪。台上抹泪,台下也抹。

“一提起谁也扛不住”

“他才一年多,我这都快三年了,都不成”

有位先生的爱人是得肺癌死去的。

夫人过去从不让他做家务,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在他的印象里,双方感情很好,于是妻子就这样辛劳了一辈子,得了典型家庭妇女劳累病——肺癌。男人被照顾得太好了,把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直到妻子这边突然垮下来。

发现的太晚,救不活了。

有位先生的太太是肝癌与胆囊癌,从发现、治疗到去世,只坚持了半年。

据这位先生的儿子说,母亲走后,家里的灵魂没有了,一切事物对父亲来说都成了空壳。她去世这三年,老头儿一直积极的锻炼身体,世界各地旅游,试图找到生命的乐趣和意义。

但他知道,父亲的心里永远空缺了一块。

| 因为“突然今天明白了,我要有自己的生活了”

来这里相亲的女性大部分都是离异。她们经历不幸,渴望一次“真正的爱情”。

与我们今天常见的现代人离异模式不太相同。

这些离异的50后、60后,普遍经历了非常糟糕的婚姻。一般婚姻初期就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与伴侣的情感虐待,但她/他们都会忍下来,不提离婚,甚至容忍对方的多次出轨。

有位女嘉宾常主任,是有名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专家,她同时修了西医和中医,自创了中西医一套医治方法。

这么厉害的人物走出来,当时场上的男嘉宾立刻怯场了,说不合适。

上台相亲,对她本人非常不容易。

过去,她的生活是受安排好的:

丈夫是单位给介绍的,生子,是妈妈的要求——为了不当高龄产妇。孩子生下来由她一个人带——丈夫以工作忙为借口撒手不管。

在那个年代,从介绍到结婚往往就是简单的几步,等到婚后才发现摩擦不断。没有感情基础的结合,再加上观念差异,这段婚姻最后以男方的出轨终结。接下来的人生中,她就一直没再恋爱。

“孩子16岁进的北大。我前20年为孩子奋斗,接着就是老妈来了,我又照顾了老妈二十年。”

主持人问她,为什么不在她那么多高端研讨会里找对象。

“好多人不知道我有这个问题。”

离异、再婚对她来说是丢人的。

好多人仅仅是把她当劳模。

“因为我的整个生活就是工作,到家,工作,早上我想晨练,我走上两圈到北海,人家看到我就说,我认识您,今天您没上班,明天我拿片子您给我看看成吗?”

第三个二十年,她想要开始过自己的生活。

“我想告诉所有的老年朋友。”

她很羡慕国外的老年人,“尤其我最近出国次数比较多,外国的老人多数是老两口一起去旅游,一起去开车。”

“不像咱们的公园,你到北海去看,前边爷爷奶奶,后边姥姥,是不是,完了是爹妈,不是这种概念。”

她开始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想要恋爱。

| 因为“渴望填补年轻时不完美的爱情缺失”

这个时代的故事都有着雷同的模板:要么是由领导、长辈介绍对象,见一面,感觉不差就能结婚;要么,是改革开放后的自由恋爱,但他们也大都没有摆脱掉保守的恋爱观——在短促的前期试探后,也就走入婚姻了。

他们不仅没有在婚前留出足够了解对方的时间。更可怕的,是没有足够次数的恋爱经历,使自己在与不同人的相处中发现和认识自己,发展出更好的自我,以真正适应婚姻。

婚姻对他们来说像无法回头的航船,在婚姻中发现再多不合适与痛苦,都牢牢地任由传统观念将自己绑缚。许多老人半辈子都困在一段不快乐的婚姻中,大大降低了生命质量。

他们的婚姻,流行一句话“我们的感情就像冰箱,坏掉了就修一修,不像你们年轻人坏掉就扔了。”听着是很感人,但那些修不好的怎么办呢?

而女性在这种关系中感受的不平等是更明显的——上几代的婚姻中,女性承担家务的比例更大,甚至全包(即使其中很多女性同时也要工作)。

所幸她们很多人重新怀抱对爱的渴望。

在常主任讲完自己的故事后,3号男嘉宾史先生立刻对她表示好感。

人家也的确当得起这份自信——

他原来工作优渥,因为背上一次政治问题,一夜间落魄街头。18年里,“原来堂堂的史廷华,大团书记”,看过太平间,电影院门口卖过瓜子,直到中晚年终于重新挣来丰裕的生活。他对感情也忠贞不渝——老伴儿患病的时候,他倾家荡产地为她治病、照顾她,只可惜最后天不遂人愿。

他总是乐呵呵地面对一切。

“上天安排你到哪,你走马路上,一瞪眼就有了。”

现场的观众们都沸腾了——这多互补啊,多适合常主任啊!!

而常主任最后却退却了。

对于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半辈子习惯了孤单,也从未体验过完整爱情的女性来说,要卸下心房接受一位新的男性,这可能又成为新的难题。

史叔叔最后在观众关切的目光中领走了常主任。他笑嘻嘻地说,他会争取,“因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中国人结婚率居世界前列,这与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齐家、从小家到大家的观念有关。我国养老福利体系也与欧洲国家有所不同,与伴侣的互相扶持,也是我们很多老年人晚年支持的主要来源。

人口学研究者孙鹃娟认为,与未婚的同龄人相比,已婚老年人(特别是男性)会更健康、更长寿,他们能通过婚姻关系在健康促进机制、健康监测、经济资源和压力缓解等方面获益。

有实际研究表明,期处于孤独之中,的确会让人的死亡风险提高26%。

庞大的再婚需求摆在眼前,山东、青岛、吉林等电视台都正在出产这种老年婚恋节目。许多老年人抱着找个搭伙的希望而来,但更多人最后走的时候谁也没选,因为没有感觉。

那些“专家”们急的不行,不时用起推销超市里一天卖剩下的临期产品的口吻,“都这么大年纪了,再不珍惜机会没得选了。”

有一位“眼光很高”的看脸党老爷子看了一大圈都没有看中,他潇洒地拒绝了“专家”的游说:我宁缺毋滥。

人到老年,愿意再爱一次,已经非常酷了。而无论在什么年纪,依然相信爱情的晦涩与神秘性,将其当做需要仔细辨认的事物去找寻,而不是当做一种结果,一种避风港,应该是更大的一种勇敢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