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三则:阅读、写作与发现
语言学习三则:阅读、写作与发现
在自然的生态圈中,万物都可能进化到一个新的境界。规则的宿命不仅仅是衡量、设限,还有一个就是它的反面,即被打破。比如力学三大定律,历史上的社会制度,等等。当这些规则被破坏后,就进入了革命时期或者说变革时期。
可以确定,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有无生命,都因与人发生关联而在不断的进化着。这其中,我们的学习也不例外。当下,我们的学习,从小学到大学,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还要求对内在学理的探索。似乎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因为这种诉求来自于学习主体本身,而且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无需解释。
具体到我们的语文学习,设想一个场景,“当面对湖光山色,白云飘飘,你有什么感受,请用文字加以呈现。”这就是我们对语文学习核心素养的要求,新课标表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确如此,我们需要将景给我们的感受转化为可见的文字,这如同数学建模一样,所以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部分。语文建构与运用属于第一个,属于基础地位,但并不代表这四个核心素养要求就一定是纯粹的垂直关系,它们还可以是平行关系。做到这一点,只需要我们的语言学习达到艺术化的阶段,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对语言的把握,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语言都不仅仅是语言,还是思维、工具、审美、文化等。
在此意义上,我要谈一谈语言学习三则,即阅读、写作与发现。因为,我认为这三则的上层还应有一个更高的设计,即艺术。所以,我要谈的语言学习三则,就是艺术化的阅读、写作与发现。甚至,我认为这样的认识本身是一种事实,在艺术的统筹下,阅读、写作与发现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对人生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要做的不是创造新的理论,而是发现旧的事实,这样我们才会有新的理念,才会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低效走向高效。
这样,我们就不得不探讨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我们不能满足于它们是密切相关的这种描述性的定位,而应该在更高的视角上对这一关系做更深的分析。我认为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体的两个面,我们不可以将它们单独认知、单独应用、单独分析、单独研究,如果其中一个可以孤立存在了,那么它们的关系也就不再存在,至少不再那么紧密。阅读与写作就如同一条通向语言学习的道路,这一段是阅读,下一段是写作,两段的结合才可以形成可行的语言学习道路。
从这个基础上说,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我们都应当树立阅读写作合二为一的学习意识。至少,我们可以说这是最好的语言学习状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只是阅读,没有写作,有的人只是写作,没有阅读。境遇不同,人也不同,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这种单打一的语言学习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只读不写的人,可能会越来越懒,所读、所思无法形成生命积淀,最终还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是当时空欢喜。只写不读的人,可能会遇到语言学习瓶颈,只有量的积累,没有质的提升,或者原地打转转,这个时候阅读就是一次换血,换上高贵的精神之血,可以起到让学习者脱胎换骨的作用。
还有,阅读与写作时,语言学习者要领悟到阅读与写作的本质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作品的选择与积累,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具有灵魂,才会更加灵动而澎湃。再者,创作者和鉴赏者的双向思维在阅读与写作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惜的是,我们常常只是一种思维视角。比如,阅读时,我们只是鉴赏者的思维,没有创作者的思维,可是如果设想我们是创作者,是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鉴赏呢。写作时,我们只是创作者的思维,没有鉴赏者的思维,可是如果设想我们是鉴赏者,是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构思、创作呢。我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甚至,我还认为,阅读和写作是语言学习的核心途径,在这样的统一下,我认为写作也是阅读的一部分,是阅读最后的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之前,我曾经将读书总结为六个阶段,即念书、读书、抄书、背书、说书、写书,这里的写书就是写作。在真正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时阅读与写作是并行的,它们同时发生,比如抄书,有时它们是前后相继的,阅读在先,写作在后,比如写书。在语言学习实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阅读与写作的学问很大,方法很多。从实践角度说,我们只能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从哲学角度说,我们可以从阅读中学会写作,也可以在写作中学会阅读。总之,在艺术发现中,阅读与写作是关系的关系,是统一的关系,是并行的关系,也是垂直的关系。
艺术发现这个词或者说概念,在我们语言学习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同时,它也统摄到阅读与写作中。艺术发现是一种理解,是一种能量,没有发现,阅读与写作是没有核心与灵魂的。艺术发现之所以可以给语言学习以核心与灵魂,是因为艺术发现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思维、思想、方法等。艺术发现可以是思考方法的发现,可以是思考内容的发现,还可以是创作方法和生活方法的发现。没有这些发现,人与生活、学习的关系最终不会太近,甚至只是盲目的偶遇。所以,艺术发现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对象,比如艺术发现的前提、艺术发现的对象、艺术发现的过程、艺术发现的状态,等等,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研究和描述。
更为关键的,我们要通过艺术发现归纳和体认到人生与艺术的特质。我认为在艺术发现中,人生和艺术只是世界主观性和客观性斗争与妥协的产物,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自觉地熄灭内心的焦灼之火。因为我们要认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是纯粹的主观的,也不是纯粹的客观的,而是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偏爱客观性,认为它更可靠。但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世界是主观的,但我们所感知的生活世界则必然而然的带有主观性,甚至主观的成分还比较多。无论承认与否,承认多少,这是不可彻底否定和改变的事实,因为我们无法彻底否定和改变自己。
阅读与写作一样,发现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能力。它既是发现艺术元素的工具,它本身也是发现的内容,这就是说发现什么重要,但如何发现这种能力则更重要。从艺术发现出发,我们要发现阅读与写作的艺术性。有些情况下,我们会尽量回避阅读与写作中的艺术成分,但这是不容易完全做到的。不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艺术性的阅读与写作就更为重要和有效。而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发现就极为重要,因为这会让我们看清楚哪些是客观世界的影像,哪些是主观世界的产物。在这个时候,艺术就成为事实,不再被人们猜忌和怀疑。因为,人们可以意识到艺术能力不是被创造的,而是被发现的,我们可以和艺术能力和谐相处。
总之,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最好是艺术性的阅读,写作最好是艺术性的写作,发现最好是艺术性的发现,它们可以统一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可以长久存在,也可以瞬息改变。这如同我们的生活世界和我们的人生道路,无论这是否是真理,只愿这是当下的事实。
榷山
戊戌莲月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