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孩子们写作的两个思维误区

孩子们写作的两个思维误区
文/江一
“我们家孩子成绩不错,就是语文不好,总是拉总体分。”
“那怎么不好呢?”
“比如人家孩子可以考110多分,我们家孩子只能考100多一点,就这样,我们不就吃大亏了吗?”
“对,其实100零几分不算低,但就怕自己的对手很强大,这没办法。那孩子哪里丢分多呢?”
“作文,说实话,我孩子本身就不怎么会写作文,读书也少。”
“是呀,能考到100分以上,基础一定要好。”
“对对,他的基础很少扣分,就是作文扣的太厉害。”
“那好,有时间我看一下孩子的作文。”
“好的,谢谢老师。”
对我来说,这段文字并不陌生。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我都遇到过这么一批学生。他们综合成绩不错,但在不错之下却有着很痛的伤痕。那就是语文不好。有时候这个伤痛并不被他们本人认可,这就是最坏的情况。因为一旦自己不肯承认自己在哪个方面有缺陷,那么就很难有改观了。
“老金,如果一个孩子不重视某一个不好的科目,那么时间长了,差距会越来越大。”妻子曾跟我说。
“对呀,这种差距的拉开是无形的。初中生到了高中,这种差距会更容易显现出来。也就是说,高中会把学生们之间的差距放大化。比如初中时,差距是几分、十几分,到了高中,可能就会扩大到几十分甚至上百分。一个是因为高中的知识、要求变了,二是因为学生也跟着变化了。”我若有所思地说。
近日,读了一些少年的文章,所谓少年,即初中生或高中生。我发现孩子们学习写作的潜力都是很大的,有的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但在关键处还是有所误区。比如,内容上的误区,在考场写作时,孩子们对文章的内容认识是有误区的,其实考场文章的内容要在似与不似之间,真与不真之间,而学生的文章就过于实在,可能会很吃亏。
再者,在写作手法上或者说在呈现方式上,孩子们也存在误区,突出表现在抄袭多,独创少,独创就是体现出自己的思考,或者说灵活运用,这样导致文章千篇一律。换言之,很少有孩子会在写作手法或呈现方式上下真功夫研究和实践。陷入如此误区,焉能不败?
文章也有学问,叫文章学。世人少学,但却非坏事,人家少学而自己多学,焉能不胜?
榷山翁
庚子暮秋(10.19)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江一,原名金江昆,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教育学术杂志课堂内外好老师签约作者,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灵魂的启蒙不断发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