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落到国家--从自然法则到制度
蚂蚁
一只蚁后发现了适合安家的地方,于是就会留在这个地方,并开始挖洞。
这时如果其他蚁后发现这个挖洞的蚁后,他们就会加入到挖洞的行列:通常七到八只蚁后会组成一个蚁后群,他们一起挖洞,一起组成蚁群最初的首领。
洞挖好之后,他们就一起在洞中产卵。这些蚁后产的卵是蚁群的中坚力量,他们一出生就注定是一家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
蚂蚁刚刚孵出来时全身几乎透明,但短短几分钟之内就会变成我们熟悉的黑色,并开始一生的宿命--工蚁。
一部分工蚁会走出洞穴,探索未知的世界,并带回食物;另一部分则留守在洞穴,负责照顾蚁卵。
而蚁后的主要职责:产卵。
蚁后身上会散发一种特殊的激素,这种激素会控制整个家族的工蚁。这些工蚁是完全被蚁后控制的,他们没有生育能力,一生都在为蚁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而,蚁群是最民主的。蚁后在产卵后就足不出户,而工蚁却熟知外面的世界。当一只工蚁觉得某个地方更适合居住,他就会把这个信息带回来,其他工蚁就会前去查看,如果前去查看的工蚁有同感,他也会带回“感兴趣”这个信息,反之则什么也不带回。当大部分工蚁都觉得这个地方更适合居住时,蚁群就会搬家!
随着蚁群家族的扩大,已经不需要那么多蚁后。工蚁会先试着侵犯那些激素气味较弱的蚁后,一开始也许是试探性的。但很快,一群工蚁就会群起而攻之,较弱的蚁后瞬间就被分而食之了(进攻者中,可能有自己的子孙)。这种情况,直到蚁群剩下最后一只蚁后为止。
最后只有一只蚁后在统治着蚁群。
终于,新一代的蚁后出生了,老的蚁后不会允许他们在这个蚁群生活。他们“成人”之后必须离开蚁群,去未知的领域,发展自己的家族。
狮子
一群小狮子出生了,他们一起在妈妈和狮王的保护下成长。
狮子是奇怪的动物,每一代狮子的雄性和雌性数量几乎相等,当小狮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雄性和雌性狮子的差别就出来了:雄性狮子更像爸爸,他们几乎不狩猎。
而且,雄性狮子会欺负刚刚出生的幼狮。如果幼狮的妈妈没有看好孩子,幼狮的结局极有可能是被自己的哥哥们玩弄致死,然后被吃掉。
狮群是靠雌性狮子狩猎来获得食物的,作为回报,狮王在理论上负责雌性狮子及其幼崽的安全。
当狮群中的雄性狮子开始危及到狮群中的幼崽,或者开始长出鬃毛时,狮王就会毫不留情的将他们赶出狮群。被赶出狮群的雄狮会变成流浪狮。
大地上,只要有食物的地方,几乎都是有主人的:要么是自己老爸的地盘,要么是其他狮王的地盘。要想生存下去,流浪狮不得不在这些老牌狮王地盘的边缘里求生存。
对于狮子来说,单独狩猎的成功率是很低的。流浪狮,要么和其他流浪狮结成联盟,要么很快就会饿死。结成联盟的流浪狮会变成流浪狮群,这群狮子的狩猎成功率会略高,但仍然不敢侵犯狮王的地盘,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会在流浪中死掉!
在流浪中存活下来的,就是狮子中的强者。
变成强者的流浪狮,会寻找机会入侵狮群。他挑战狮王,争夺母狮和地盘,失败的一只也许不至于被咬死,但等待他们的将是流浪,然后死亡。
在狮王争霸的过程中,狮群中的母狮只有等待,他们内心希望老狮王会胜出,但基因规则告诉他们,只能等待。
如果流浪狮胜出,老的狮王就会被驱逐,而狮群中所有未成年的幼狮都会被咬死。
部落
传说,中国第一个国家叫“夏”,在夏朝之前,是部落。
部落有两个特性:
游牧,哪里可以放牧,就去哪里,人口没有定居;
部落首领靠习惯或偏好来统治臣民。
部落中会有一个部落首领,或叫酋长。
酋长一般是谁牛逼谁做的。不成熟的部落,酋长死后,大家打一架,谁赢了谁做;成熟点的部落,酋长死之前大家选举一个,选中谁谁做;再成熟点的部落,酋长按时限,定期选举,大家轮流做。
无论成熟到什么程度,部落的特点就是没有制度,部落的盛衰就像在遵守最初的自然法则一样。
这个无制度的法则,不同于天然继承的蚁后,也不同于百炼成钢的狮王:人类社会中无制度的法则,只会导致部落的混乱,甚至分崩离析。
华夏大地的四周,一直活跃着各种部落:突厥、羌、狄、鲜卑....等等。他们在华夏周围,此起彼伏,但始终不成气候。
时间一直延续到宋朝,这些部落终于发展成了“国家”。
国家
按《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可以称之为国家,必须:
主要为定居人口;
具有稳定的制度。
中国历史最牛的制度就是嫡长继承制。至少从理论上,继承人的宿命已经定了:父死子继。
这个制度就是所谓的“正统”,只要血缘还在,国家稳定的根基就在;根基在,就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要有颠覆性的乱子,那就必须等一个契机,一个“正统”被另一个“正统”所取代的契机。
在宋的时代,契丹(辽)、党项(西夏)、女真(金)、蒙古(蒙古)先后建国。他们无一例外的向华夏看齐:改变继承制度,父死子继,嫡长继承!
正是这个制度的改变,让这几个国家在这段时期得以与华夏并驾齐驱,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从法则到制度,一切都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