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痛”,中医也有招
话说天下有种痛叫“三叉神经痛”, 如果将疼痛的级别分为10个等级,那么三叉神经痛属于第10级的疼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
(网络配图)
三叉神经痛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
(网络配图)
西医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主要有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主要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镇静止痛药,但对久病的患者来说有一定的依赖性,而且随病情加重需加大药物剂量,药物长久使用也会损伤肝肾功能。
中医学将其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和气血瘀滞型3种,针对不同类型采用对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有需要的患者可以一试。
风寒型
一侧面部阵发性剧痛,痛如锥刺、刀割,痛处拒按,遇寒痛甚,得热痛减,多有面部受寒因素,苔薄白,脉浮紧。
取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列缺、合谷。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操作方法:除合谷取对侧,其他穴位均取患侧,行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均行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5日为1疗程。
风热型
头面疼痛,有烧灼感,遇热或急躁时加重,常伴口干、口苦、咽痛,舌红,苔白或黄,脉浮紧。
取穴:四白、攒竹、太阳、曲池、尺泽、外关、太冲。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操作方法:除太冲取对侧,其他穴位均取患侧,行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均行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5日为1疗程。
气血瘀滞型
久病入络或有外伤史者,头面部刺痛或如刀割样,部位固定不移,夜间痛甚,舌边或舌尖多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取穴:内关、三阴交、血海、太冲、颊车、地仓。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操作方法:除太冲取对侧,其他穴位均取患侧,行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均行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5日为1疗程。
需注意的是,以上仅是基础治疗方法,临床需结合患者病情、病程及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取穴及操作,才是保证疗效的最佳方法。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在生活中要加强护理意识,需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疼痛发作后的间歇期,清洁颜面、口腔,保持个人卫生,洗漱用温水,避免凉水等冷刺激。
2.注意气候变化,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冷风对面部的刺激,外出时戴口罩或头巾。
3.戒烟酒,不吃辛辣食物,宜吃质软、易嚼的食物,避免硬物刺激,不要做可能诱发疼痛的动作。
4.保持情绪乐观、心情舒畅,避免急躁、焦虑、冲动、生气、抑郁等情绪诱发疼痛。
5.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