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 把生人“热加工”,不如把熟人“冷处理”
把生人“热加工”,不如把熟人“冷处理”
◎ 朱成玉
俗话说:熟人好办事。其实,那是一种对社会公信力的恐慌。熟人好办事,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不管到哪里办什么事,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有没有熟人,如果有,心里便有了谱,如果没有,心里就打了鼓,七上八下,坐立不安。真是有熟人走遍天下,无熟人寸步难行。
生活中,你是不是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开车,一旦在路上有闯红灯等违章行为被交警拦住后,一个习惯动作就是掏出手机,赶紧找熟人疏通关系,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事实上,小到减轻违章处罚、小孩上户口,大到企业办事审批、调动工作,不少人一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往往就是先找熟人、打个“招呼”。
为了办事,有些人不惜花重金,请客送礼套近乎,快速把生人变成熟人。在人们眼里,熟人是润滑剂,润滑着社会的一个个零部件,使一件件剪不断理还乱的棘手事情得以顺利运转。表面上看,事情办得还算圆满,但细细想来,你为此付出的成本可能会更多。熟人办事,其耗油量是相当巨大的。人情,是人世间最难偿还的债。
所以说,熟人难办事。
比如,你当马路警察,逮着个酒后开车的主儿,若是素不相识,完全可以敬一个很神气的礼,然后或训、或罚、或扣下车子,不用留丝毫情面。若逮着的恰巧是个熟人,处置起来大概就要犯嘀咕,怕坏了面子,即使当时铁面无私照章办事,回家后保不准还要向人家赔几句小话。还有就是,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对着生人好办,板起面孔就是了,若是对着熟人,恐怕就要缩手缩脚,还要赔着笑脸。
平日里与人交谈,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杀熟”的事例,熟人立刻又变成了一把软刀子。某种时候,熟人就是你的敌人。因为他知道你的过去,摸得清你生命中的来龙去脉。周立波半开玩笑地说过,“每个中国老太都有一颗‘碰瓷’的心”,套用他的玩笑话,就是“每个熟人都有一颗‘杀熟’的心”。
当熟人给你打开一扇窗子,或多或少总能感觉到随之而来的一股小冷风吧。
熟人,只是熟悉的人,而非密友,所以不要太过奢望他们尽心尽力地为你办事。熟人难办事,不如靠自己。只有自己是自己的凯撒,自己是自己的耶和华。
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找熟人办事,说白了,就是因为“正门”关得太紧,“后门”又关得太松。有朝一日,后门紧闭,前门大开,那么,自然而然,“熟人”就不再那么吃香了。
有些企业聘请外国人来当经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中国举目无“熟人”,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麻烦和掣肘,可以安心谋发展,正经办好事。这些业主的确够精明,他们懂得,要好好办事,有时就得把熟人当作生人对待。
所以,与其把生人进行“热加工”,不如把熟人来个“冷处理”。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顺便点击一下文中和下面的广告链接吧,您的举手之劳,对作者却是一种莫大的支持,谢谢!感恩所有路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