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八)

城 垣

历元、明、清三朝、又经民国直到今天,从“打煎炉”“打箭炉”再到“康定”,截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炉城,就在人们常说的“三山二水”间。

炉城在康巴西藏的历史上,是唯一能称得上“城”的城。因为唯有它筑有城垣(城墙)和设有城门。

打箭炉虽早在元明就出现,可它城垣(城墙)的修筑则是在清雍正年间。雍正七年(1729年),七世达赖喇嘛移住泰宁,雍正八年(1730年)朝廷在打箭炉设分驻同知,汰去驿丞,隶属雅州府;同时安设阜和营,驻军炉城(营盘就扎在郭达山下打折二水交汇之处,位置在今天州医院至北门广场以下一段,炉城人称之为“营盘街”)。紧接着开始修筑城垣。在《打箭炉厅志》中是这样记述的:“[打箭炉]二水中流,四围列嶂,雍正八年安设阜和营,倚山修砌石城三堵,计一千一百四十七丈,东

西(南)北三门,周围六里三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的需要,炉城也在不断的扩展完善和维修保护。乾隆二十年(1755年)七月,经大学士管陕西总督黄廷桂、四川总督开泰、提督岳钟琪等奏请,对打箭炉城进行了扩建,城基周围达6里余,总长1140多丈,高七八尺至一丈二三,仍按照藏民垒砌碉楼的办法,全用石头垒成。(见《清实录》)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又进行了]重修完固。”(见《打箭炉厅志》)

上世纪末,在一工地上发现一方石碑,几个关注炉城历史文化的有心的老人,将它移列到金刚寺内。2001年7月19日,同炉城老友张央、张祥沛造访金刚寺,发现这是一方记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炉城城门的记事碑,由打箭炉厅同知刘廷怒撰写碑文,於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月镌立。这是一件有助于我们了解炉城历史的一手资料,极其珍贵,我当即拍摄抄录,以兹存照。

下面就是当年抄录的碑文和拍摄的碑照。

刘廷怒培修城门碑记

孟子云:凿斯池也,筑斯城也。顾城垣坚脆民之安危系焉,守边者岂可忽哉。炉囗(边)重镇,商贾云集,汉夷杂居。昔为明正土司地,效忠归顺历今二百数十年。东囗(南)北三面鸟道蚕丛,西障后山。厅署严肃,蛮徼俯瞰鱼鳞。余光绪丁酉孟冬履囗囗瓦无序,南门行将倾颓,东门经前署司马鲍子雍培修,近亦有渗漏朽坏处。欲囗囗贸相习宴安劝金,久无一谱,於是停止两载庙会。谕邛天雅

荥四属茶商、滇陕渝囗囗席资措作城工经费。余捐廉为之倡,亲督其事,不假胥吏之手,神人共鉴。费不囗囗银伍百叁拾柒两一钱。培修东关,共用银玖拾一两肆钱。惟南门高六丈余,工程囗囗,檐柱木一时难於采购,幸明正土司甲木镜亭昆季深晓大义,捐伐本山大树壹囗囗大木襄缘其美。视梁上书:道光甲午岁培修。余行年七十,适合其时,竭力经营之。囗囗效李卫公筹边有楼,实以壮观瞻而资保障,因循者难於经始,奋发者得与图成。囗囗肆拾肆两伍钱。综计捐银贰仟零陆拾肆两,开支细数簿载附卷。今当大工告竣囗囗於不朽。光绪二十八年季秋月湘西刘廷怒记

打箭炉军粮府刘 捐银壹百两

驻炉法国主教倪 捐银伍拾两

天全州茶商捐银叁百两   邛州茶商捐银贰百捌拾两

渝帮客商 德和永 恒通祥 明德厚 捐银壹百两

雅安县茶商共捐银叁百两   云南客商捐银贰百肆拾捌两

何正仁捐银叁拾(两)

荥经茶商共捐银叁百两     陕帮客商共捐银叁百两

李益盛捐银肆拾(两)

  总共捐银贰仟陆拾囗(肆)囗(两)

总共用银贰仟零柒拾囗(两)

刘廷怒,字仁斋,湖南善化人,先后在四川松潘、成都、江北、酉阳、石柱等地做了四十年“同知级”的地方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调任打箭炉厅同知,具提督衔,阜和协记名总兵(相当于今天的地师级干部,州里的“一把手”)。刘是一个办实事的老头儿,按今天的政策,他年过七旬早已超过了退休的年限,可他仍勤于边事,不仅带头捐资,亲手督办,培修了打箭炉早已破败的城门,且勒石立碑,将账目公布的一清二楚。在炉厅任上,他还领导泸定磨西民众开凿成功全长约6公里的磨西大堰,造福一方,其功德传颂至今。光绪二十九(1903年)本拟将他调署泸州,因边事紧要被留任。光绪三十一年(1905)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在巴塘遇害,凤全夫人李佳氏(文佩)怪罪刘廷怒不发兵相救,四处告状,“蜚白”(贴传单)社会。在成都驷马桥的“凤公祠”落成后,李佳氏投水祠堂池中以殉。四川总督锡良,迫于压力,只得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以“年老糊涂,几误边事”将刘参革,摘了他的乌纱帽。

(0)

相关推荐

  • 城郭记忆----武昌城墙砖拾品录(明朝系列)

    武昌城的由来 武昌城古称夏口城,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伴随着各朝各代变化,其间城郭兴衰多变,城名历经夏口城.郢州城.鄂州城,最终为现今的武昌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一)

    前 言 2004年8月,应邀回到我的第二故乡康定,参加在康巴艺术节期间举行的康巴文化研讨会.其间有幸参观了庄学本.孙明经两位摄影大师的康巴摄影作品展,且与庄先生之子庄文骏和孙明经先生之媳.孙健三先生的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五)

    史书上又是怎样说的呢? 打箭炉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代史书,先写作"打煎炉".在<明实录>中是这样"录"的:"洪武十五年七月乙卯(1382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六)

    城 考 炉城在明代这里就是长河西土官驻牧的地方,史称"打煎炉".到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朝廷授予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之职,即后来世人所称的"明正土司".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七)

    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利用新榆林原明正土司家澡堂子地方优质的温泉水,建起了一座洗毛厂,对州里产的羊毛进行初洗加工,后来发展成一座颇具规模的国营毛纺织厂,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破产. 1962年,笔者曾在新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九)

    在法国人达盖尔1838年发明摄影术之后的66年,正是一个汉名叫方苏雅的法国人,在1904年走进打箭炉,用镜头写真古城,为我们留下了至今所发现的炉城最早的一批老照片.(驻藏大臣有泰在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初七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十)

    民与市 城以盛民也,市买卖之所也.这就是城市. 康巴西藏历史上能称得上"城市"的唯有炉城. 截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炉城,其位置就在人们常说的"三山二水"间.这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十一)

    据杨仲华先生在<西康纪要>(上世纪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发行)记载,对以康定为中心的"西康商务"有较详实的记述,当年的西炉市场的"商帮"可见一斑.他以当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十七)

    各路神仙共处的地方 据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论断,西炉处在我国西部"藏彝民族走廊"的重要位置上.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 碰出无数闪亮的火花. 打箭炉(康定)就是木雅贡嘎"走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二十八)

    28 贺觉非,湖北人,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学员.1936年随军入康,就职于136师政治部,驻康定.1941年任理化(今理塘)县长,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回湖北,有<西康纪事诗本事注>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