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智慧“小干货”(十五)“觑得人如无物”

(谢谢“大余朗读者”语过添情提供朗读音频)

“觑得人如无物”

(一)

雎景臣《般涉调·哨遍》,写高祖还乡。下车后,“众人施礼数”,他虽然见“众乡老展脚舒腰拜”时“挪身着手扶”,似和蔼亲民,但他的“觑得人如无物”,把他内心的傲慢与目中无人出卖了。

“觑得人如无物”六字实在传神,令人拍手叫好。

这一传神的刻画,古人多有。

(二)

王沉《释时论》刻画人倨傲之态,道:

德无厚而自贵,位未高而自尊;眼罔向而远视,鼻而刺天。

德并不厚、位并不高,却自以为尊贵,于是待人接物时鼻孔朝天,对眼前物视而不见,目光落在远方。“眼罔向而远视”即刘邦的“觑得人如无物”。

(三)

烟霞散人《斩鬼传》第二回描写捣大鬼道:

谈笑时面上有天,交接时眼底无物。

“面上有天”即“鼻而刺天”,“眼底无物”即“眼罔向而远视”,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

《金瓶梅》对这种人的描绘更细致形象,如第二四回:“春梅似有如无,把茶接在手里。”七三回:“春梅也不瞧,接过苹果、石榴来,似有如无,掠在抽屉内。”“似有如无”,可有可无,把这种神情写得更为其传神,终胜“罔向远视”“眼底无物”。

(五)

西方也有这样的描写,他们的说法是:“给予当场在坐者以‘缺席款待’(absent treatment)!”“缺席款待”即视而不见,目无此人。

(《管锥编》第三册《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三三  全晋文卷八九》P1852)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这里是“随钱锺书一道与古人对话”公众号。

我们每天推送一则千字左右的钱锺书论学小知识、小干货,让你轻轻松松走进传统,走进国学,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