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来自于“唐县”,作者推算的很有道理~~
大同市文物局的一位朋友对我说:唐朝来自于唐县。我听后感到很新奇,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觉得很有道理。为进一步得到印证,我请教了唐尧文化研究会韩海山会长,他对此说表示认同。
大家都知道,唐朝是一个让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时代,国家刚强威武,人民开放崇文,充满着豪迈、威严、自信、创新和包容的社会心态,洋溢着积极向上、快乐祥和的生活氛围。那个时代,明君、贤相、名将、高僧、诗人、学术大家和科学巨匠灿若繁星;律令、典章、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佛教,甚至服装,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由于国势强大,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是深远和广泛的。外国人称唐朝的僧人为唐僧,称唐朝的船舶为唐舶,称唐朝的服装为唐装,称中国人居住的街区为唐人街。就是唐朝灭亡以后,到了宋朝和明朝,外国人仍然称中国为唐,朝廷强烈要求改变称呼,外国人就是不改。
我们更知道,唐县是中国版图上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北邻涞源,西邻曲阳,南接定州,东与顺平、望都相连,总面积141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0万。唐县西北头枕太行山脉,东南怀拥华北平原,唐河绵延100公里贯穿全境,地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唐县”这个地名,肇于上古唐尧时期,这一带曾被称为“唐”、“唐国”、“唐侯国”、“古唐侯国”、“古冀州唐地”、“唐邑”、“阳邑”等,华夏文明始祖“五帝”之一的尧帝在此出生并受封唐侯。唐县是尧帝部族活动的中心地带。
尧帝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其父名喾,帝号高辛;其母陈锋氏,名庆都。放勋受封为唐侯后称呼为“陶侯”、“唐侯”、“唐尧”、“尧”,后来迁徙到山西,称为“帝尧”、“尧帝”。因此唐县被称为“尧帝故里”。有关文献资料、地理志书及方志史籍都有尧帝在唐县出生、封侯、称唐帝、建唐国的记载。至今唐县境内有许多尧帝活动的遗迹,如位于高昌镇的庆都山就是尧帝的母亲庆都养育尧帝的地方,位于齐家佐乡的北洪城是尧帝长子丹朱下棋和练兵的地方(被称为“丹朱城遗址”),长古城曾作尧帝的临时都城,南伏城有尧帝溺水上岸处,封庄是尧帝受封唐候举行大典的地方,青龙山下有尧帝寻水救苗的尧泉(也称“古尧泉”),浊鹿山为尧帝西迁平阳的出发地等等,不一枚举。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海河流域水患猖獗,尤其是上游在山西、下游在河北的桑干河水系、滹沱河水系,水流湍急,上宽下窄,上游水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平原后流速骤减,泥沙淤积,河床填塞,极易成灾。尧帝的部族所居的唐县一带,恰处太行山西坡与华北平原衔接地带,北有洋河、南有滹沱河、西有唐河,河网密布,正是水患多发之地。《尚书·尧典》说:“尧之时洪水为患为甚”;《寰宇通志》说:“尧时上游之水无所痒,壅而四出”;《晋乘搜略》说:“尧时黄水为患,震及帝都”。
正是因为常常受到唐河、滹沱河水患侵害,所以尧帝才携带部族离开久居的故地,由太行山东部的平缓地带向高处迁徙,南下行唐(“行唐县”由此得名),途经灵寿、井陉,沿滹沱河溯流西进,穿越太行峡谷,进入山西省境内,然后继续向西南跋涉,来到了汾河中游的河谷地带晋阳(今山西太原)。由于“名随帝王迁”,所以太原一带就有了与唐县相同的“唐”、“唐地”、“唐城”、“唐国”等地名。
早在至今约四千五百年的唐尧时代,太原已经成为一个人口相对密集的原始部落聚居地。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不仅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创造了自己的文化,还建立起强大的部落联盟。尧帝的部族在太原居留一个时期之后,又沿着汾河南流的方向继续迁徙,最终落脚于平阳(今山西临汾)。
尧帝不但文治圣明,而且武功显赫。他勤勉简朴,处事公正,兴利除害,伐乱禁暴,治理水患,制定历法,推行农耕,发展生产,广施仁政,教民修德,让贤禅位,成为一代明君圣王,备受后世敬仰。尧帝逝世以后,天下百姓如丧考妣,三年之内四海绝音。尧帝统领的部族和区域,经历了舜、禹、夏、商时期,到西周时成为一个诸侯国唐国。周成王灭唐国后,将唐地改为“晋”,但唐尧时代创造的灿烂文化一直被传承下来。
那么这些又与唐朝有什么关系呢?这还要追溯到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和李渊的祖父李虎时代。
西魏时期,李虎凭借着军功,成为朝廷“八柱国”之一,被推为开国第一功臣,后来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的“唐国公”爵位,就是世袭于祖父李虎的封号。而 “唐国公”的“唐”正是来自于远古时期部落首领尧帝的“唐国”,李氏王朝正是起家于太原这个古老的“唐地”。
李渊称帝之前,就以光大复兴尧帝的唐国为志向和目标。按照《大唐创业起居注》里面的说法,李渊被隋炀帝派往太原任山西河东抚慰使时曾说,“以太原黎庶,陶唐旧民,奉使安抚,不逾本封,因私喜此行,以为天授”。其意思是说,我李渊得到这个任命,心中窃喜,因为太原本是古代陶唐氏尧帝的封国,我又是唐国公,现在让我来安抚这块地方的黎民百姓,就是天意。后来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本来是让其镇压山西、河北一带的起义军的,但他却有另一种欣喜,于是对儿子李世民一吐心机,“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意思是说,这里是我唐国公的封地,是天意让我建功立业的,如果我犹豫不决,就会大祸临头。当他看到隋朝大势已去,就趁机在太原起兵,西进长安,很快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定国号为“唐”。李渊就是以古唐国的尧帝为榜样,希望自己成为尧帝一样的仁君圣王,希望自己缔造的唐朝,成为唐尧时代一样的太平盛世。
本来在文字学上,“唐”就是大的意思。东汉的《白虎通德论》里面说:“唐,荡荡也;荡荡者,道德至大之貌也”。尧帝的功德,浩浩荡荡,伟大无边。尧帝是远古时代道德标准的最高典范,那么尧帝的唐国号也就非同一般了。李渊将自己开创的王朝国号也定为“唐”,正是蕴含着深刻的纪念意义。
李渊做了皇帝以后,为追念尧帝的圣德厚恩,专门在唐县杨家庄村北修建了“龙塔寺”。李渊驾崩以后,他的孙子皇帝李治和孙媳妇武则天,把他的谥号由太武皇帝改为神尧皇帝,将其看作是尧帝的重生。而在武则天当政后,也以尧帝为德政楷模,不少举措效法尧帝,认为尧帝是李唐王朝的渊源,于是派遣大臣到尧帝的发祥地唐县考察,选定庆都山修建灵源寺,既为尧帝修庙报恩,又为养育尧帝的伟大母亲庆都建寺追福。
由以上可以看出,唐朝源于唐尧,而唐尧源于唐县,因此从根本上可以这样说:唐朝来自于唐县。
来源: 唐韵太极
摄影:张中杰 张庆学 李汉臣 王振英 石振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