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神经的复杂和差异性
耳廓神经的起源、分支部位、分支数目、走行方向、长度、宽度与相关神经、血管等结构关系等因人而异,解剖学只能给出正常人体的大致比例数。一个未经解剖的正常活体耳廓的神经、血管、淋巴等结构模糊而复杂。针灸医师根据各种知识等作出的判断也是模糊的。不同的教科书或耳穴图谱给出不同的神经分支图谱也是一种正常情况:进行借鉴时针灸医师应当综合判断,根据不同的参照标准与实际变异情况,而不按图索骥。但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医师也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
如耳大神经起源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方浅出、中点浅出下方浅出的比例数是有差异的,以中点上方浅出者最多、下方浅出者次之,中点浅出者最少,当然比较精确的比例数并无太大意义,因调查种族,人群不同,其比例也有差异。
其他结构也都有类似的生理变异问题。耳廓神经图谱所描述的神经走向与分支因此是一种大体而模糊的判断与描述。不同的图谱给出不同的耳廓神经走向,这种现象只能说明由于人体耳神经个体差异而导致解剖学家与临床医师选择观察人群队列的差异而最终导致了图谱的差异,否则所有图谱都一样就不正常了,所有这些更加证明了耳廓分形结构及个体差异性研究的必要性。这种解剖图仅有较大分形结构,对耳廓Ⅱ、Ⅲ级分形结构标注不具体。(图5-27)
耳廓内、外侧面的神经支配同样由于耳廓神经分布的个体差异,所以在不同教科书与耳廓图谱中神经的分布与支配是有差异的。各图主要是提供一种分布模式的绘图。(图5-28、图5-29、图5-30)
体表接受感觉的机制主要来自外周神经,耳廓同样也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等分布,其主要来自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等。耳甲的神经分布主要来自迷走神经耳支又称Arnold神经。这一神经分支有许多与颅神经交通的小支,但迷走神经耳支分布到耳甲的解剖途径却有多种描述。
1951年Sophian和1980年Senturia认为这一神经穿透外耳道壁分布到耳甲;Bast和Anson报道迷走神经耳支通过鼓室乳突裂隙分布至耳甲部;1981年Anson和Donaldson认为是通过茎突乳突孔传入到耳甲的:1982年Hollinshead观察到迷走神经耳支起自颈神经节上神经节,通过颈静脉窝侧壁进入额骨。其他耳廓神经的分布同样也有解剖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