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构建企业与员工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设想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企业而言,不仅应该对现有的劳动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而且还要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内涵进行理性的探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寻找出积极有效的对策。

一、管理者要确立全新的合作意识

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主导因素在于管理者,换言之,管理者是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主要矛盾方面。因此,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严重危害性,不仅要确立全新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要掌握企业管理的科学与艺术,进一步优化“山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领导艺术,增强人格魅力,德足以服众,才足以率众,自觉与员工进行积极的合作,树立同舟共济的思想,既要讲“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激发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也要讲“我荣厂荣,我穷厂耻”,把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兴衰有机结合统一起来;既要加速企业发展,又要以人文本,进而把企业的整体利益与员工的利益融合起来。如果管理者具有了全新的合作意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管理与人伦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出管理中的人伦之美,“管理就是一个外在的伦理,而伦理是一种内在的管理。伦理是一个自我管理,而管理一般说是涉及到群体的,是一个群体性的伦理。”(成中英《创造和谐》,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如此一来,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就不会再是简单的管理和被管理的消极关系,而是拥有了人伦之美和人伦之情的内在意蕴。

二、确立员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来说,理所当然的应该体现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作为企业而言,员工是否具有企业的主体地位,这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社会性质,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就应该确立员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其实,唯有员工才能够赋予企业以生命,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员工,那么这个企业就不能算作是企业,而只能是一些厂房和设备而已。员工的主体地位不是企业赐予的,而是社会主义宪法和劳动法应有之意。对此,作为企业而言,不能高高在上,以居高临下的视野来俯视员工,而是应该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体加以尊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才能够使企业具有凝聚力和发展力。在确立员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企业还应该关注员工自身的发展。一般而言,员工在企业主要有两个发展走向:一是进入管理者的行列;二是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为此,企业“可以采用双重职业途径的方法,来满足不同价值观员工的需求,”(《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1期,胡杨等文《TBG下员工流失分析及管理对策》,第39页。)员工如果真正确立了主体地位,就能够激励主人公的责任感,把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企业与员工建立合作型组织

作为企业而言,不能把员工仅仅视为被管理者,而是应该把员工看作新型的合作伙伴,是企业本身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该自觉与员工建立合作型组织,把劳动关系看作是企业与员工之间新型的合作关系,而不是简单的聘用和被聘用的关系,更不能看作是雇佣和被雇佣的被动关系。既然是合作型组织所具有的合作关系,那么就应该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共荣共赢。唯有如此,员工才能够把企业看作是自己的“家”,才能够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识,“合作意味着共同工作,有效的合作意味着高效率、有效地共同工作”(迈克尔·贝尔雷等著《超越团队》,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也唯有如此,企业和员工之间才能够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追求新的双赢。实际上,企业的厂房和机械设备这些硬件固然重要,但高素质的企业员工这些“软件”更为重要。因此不妨说,员工本身就是企业的组成部分,甚至是企业的主体部分。现代化的大生产最需要的决不仅是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而是具有现代理念和现代技术的高素质员工。特别是随着员工学历和技能的提高,传统的企业组织以及劳动关系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业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而企业与员工建立新型的合作组织,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走向和大势所趋。

四、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积极的生命互动关系

和谐的劳动关系决不仅仅意味着企业和员工只是物质利益关系,而是应该体现出企业与员工的共生共荣与积极的生命互动关系。作为有战略眼光的企业管理者,不应该竭泽而渔,而是放水养鱼,把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看作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追求共生共荣与积极的生命互动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从企业与员工双向互动的关系来看,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员工;从员工的角度来看,企业客观上为员工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干事创业的舞台。如果从手段和目的的辩证关系来看,企业与员工客观上互为手段和互为目的。但就总体而言,如果撇开企业单纯追求利润的遮蔽性,就不难看出,企业生产作为员工生命活动重要的存在方式,决不应该仅仅注重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是应该把企业生产看作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实践活动。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舍得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投入,因为员工本身就是最好的企业品牌,就是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惟有把普通的人力提升为人才力,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力;惟有一流的员工,也才会有一流的企业。

五、和谐的劳动关系应该体现出员工劳动的自由自觉性

追求自由自觉的活动,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因素乃至本质因素。因此,我们如果要判断一个企业的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只要看该企业员工的劳动是否体现了自由自觉的活动,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凡是处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员工,就会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的从事自己的工作,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个人自由自觉的特点。在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员工不再仅仅把劳动看作是谋生的需要,而是看作个人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自己心甘情愿、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为企业工作,即把自己的劳动看作是自己应有的责任,把自己的劳动看作是一种富有生命意义的价值活动。事实证明,员工如果以自由自觉的主体意识参与了劳动,就会为企业的发展激发高度的热情,把企业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去呵护,去关心,去付出。为此,企业在安排工作时应该尽量照顾员工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特长,及时进行企业内部的岗位迁移。

、和谐的劳动关系应该体现出员工生命活动的审美化

毫无疑问,员工在企业的生产活动是员工重要的生命活动,也是员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的求真、向善与审美愈加融合聚焦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永恒主题,由此而来的科学艺术化、艺术科学化,已经显示出二者高度互渗融合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员工劳动的科学化与科学的艺术化进一步走向新的统一;另一方面,员工劳动的审美化与员工生命活动的审美化也日益显示出新的融合。即科学艺术化、劳动审美化、生命审美化正在演奏企业发展进步的主旋律。因此,作为企业来说,应该学会运用美学的维度,对于员工进行人才资源的开发,以审美的眼光,注重运用劳动美学、技术美学和生命美学的原理,把美学的神髓贯彻运用于劳动关系之中,让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充满了美,让员工的劳动过程体现着美,促进员工生命活动的审美化。

七、和谐的劳动关系体现了员工的创造性社会本质

和谐的劳动关系还应该体现出员工的创造性社会本质。也就是说,员工不仅要适用企业的工作环境,而且还要改造环境,做环境的主人,从而把劳动关系自觉不自觉地演变为一种发展关系,即把劳动关系看作是自身生命的拓变,是一种生命价值的实现和潜能的开发。通过积极的劳动关系,员工可以从中实现自身的创作性社会本质。劳动关系在本质上不是员工与劳动环境、生产设备和劳动产品的关系,而是既有员工与企业管理者的关系,也有员工与员工之间乃至员工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蕴含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也必然是员工社会本质的反映和彰显。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管理者对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责无旁贷。作为管理者,应该力求做到四个字,积极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第一,表现一个“情”字。所谓“情”,就是要求管理者对事业要有热爱之情,对员工要有关爱之情。第二,感人一个“美”字。所谓“美”,就是要求管理者重温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诲,读点美学,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通过内强筋骨、外塑形象,把内在美和外在美和谐统一起来,以自己优良的美好形象,感染、熏陶和激励员工。第三,说人一个“理”字。所谓“理”,就是要求管理者要尽可能的熟悉管理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美学等若干学科的基本原理,在企业管理以及与员工的交往过程中,能够以理服人,自觉与员工进行心灵和情感的多方面沟通,让员工从内心里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不是以力服人,更不能以权压人。第四,管理一个“法”字。所谓“法”,就是要求管理者要懂法,自觉守法,以法进行管理,即使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也应该符合国家的宪法、刑法和劳动法等上级的法律精神,而不能搞“家天下”,“一言堂”。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能够促进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力,因而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总目标对企业提出的战略要求。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这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粘合剂和重要纽带,需要企业管理者卓越的管理能力,也需要员工的共同参与和群策群力。唯有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够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也才能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孙圆圆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中西文论与美学研究》一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智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作者以视域融合与思域融通的方法,对中国文论、西方文论和美学进行了融通性的研究。第一部分包括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影响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性原因,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了先秦音乐理论对《乐记》的影响、《庄子》《乐论》《吕氏春秋》与《乐记》的比较、《乐记》天人相谐的和合精神、《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第二部分研究了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弩斯、狄德罗、康德和黑格尔的文艺思想。第三部分研究审美价值与主体性等重要的美学理论,对人才美学、审美与人才开发、审美经济和海洋美学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0)

相关推荐

  • 组织的精髓是赋能,而不是管理

    京东到家发布零售赋能 阿里巴巴强调要赋能商家 腾讯希望成为一家赋能型公司 赋能究竟是何方神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赋能". 一 重新分配权力的模式 赋能最早出现在积极心理学领域,旨在 ...

  • 人文精神助力高效企业管理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企业管理.但在现实的企业管理实践中,众多工具性.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却并未达到企业管理者期望之效果,究其深层原因,是忽视了人文精神及其素养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01 ...

  • 薛永武:企业与员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企业能否与员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不仅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员工的生命是否能够和谐发展.大而言之,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 ...

  • 薛永武:人才实践过程和劳动产品的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的美一方面通过创造性和进步性的实践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通过劳动产品的美蕴含出来. 一.人才按照美的规律创造 人类与动物相比,动物的生存以及一些简单的生命活动,更多地按照本能适应 ...

  • 薛永武:培养孩子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薛夫子寄语 怎样培养独生子女和谐完美的个性,已经成为父母和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孩子个性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影响着孩子能否 ...

  • 薛永武: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看人才开发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自然界宏观的和谐美蕴涵于自然事物的和谐美之中,离不开具体的自然事物所显现的和谐.研究自然的和谐美不仅对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够为研究人才美学,促进人才开发,提供 ...

  • 薛永武:从人才个体生命的和谐看人才开发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个体生命要保持和谐,这是自然的和谐美对人才开发的启示之二.人类与自然的积极互动关系构成了自然的和谐美,我们既可以从自然的和谐美来分析个体生命的和谐,又可以反过来从个体生命的和谐来 ...

  • 薛永武:从人际之间关系的和谐看人才开发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际之间的关系要保持和谐,这也是自然的和谐美对人才开发的重要启示. 自然的和谐美还启示我们应该保持人际之间关系的和谐.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人与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自然的生成关系,从家庭 ...

  • 薛永武:自然美为企业生产设计提供了创意和模型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大自然的美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数不胜数,这些自然美不仅能够直接激发人们产生审美的享受和愉悦,而且还能够为企业生产设计提供创意和模型,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维度.特别是审美文化的 ...

  • 薛永武:和谐完美的个性对人才发展的影响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及其表现形式,直接影响个人的语言和行为,进而影响人际关系乃至事业的成败得失.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个性对人生发展的影响,通过修身养性,让和谐完美的精神 ...

  • 薛永武:不和谐完美的个性对人才发展的负面影响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精神个性对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主观因素,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完美的个性则损坏人际关系. 一.不和谐完美的个性损坏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生命科学的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