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炉在市场如此火热
明清宣铜炉代表着文人雅士的独特品味和生活情趣,有一种简约之美、内在之美和诗意之美。由古及今,宣铜炉的受众亦十分广泛,用途多样,可赏可玩,这也为宣铜炉的收藏打下了广泛基础。王世襄曾漫话铜炉:“历来藏炉家欣赏的就是其简练造型和幽雅铜色,尤以不着纤尘,润泽如处女肌肤,精光内含,静而不嚣为贵。这是经过长年炭墼烧爇,徐徐火养而成的。铜色也会在火养的过程中出现变化,越变越耐看,直到完 美的程度。”把玩摩挲宣铜炉是明清文人生活的一部分,从中得到心灵的享受和满足。当今收藏界,宣铜炉和玉器、竹木牙角、紫砂、铜胎掐丝珐琅等工艺门类一样,已经成为独立的品种。藏家的收藏系统由注重玩味性演变为深入认知人文价值,铜炉文化也随之不断地被发掘、整理和传播。这是市场使然,也是铜炉文化史上几次高潮之后的一个重要时期。
宣德炉的材料非常珍贵,黄铜需要经过反复的冶炼和提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浪费很多铜液才能获得最 高浓度的铜液,从而使宣德炉呈现出细腻的光泽,但是随着原料的减少,宣德炉的数量也急剧减少,因此后代的宣德炉在材质方面无法与真正的宣德炉保持一致,为了在视觉上能达到宣德年间宣德炉的效果,人们开始另辟蹊径。
款铸得越精越奇就越能帮助断代,而铜炉的价值也越高。以下图中三款,第 一 款比第 二款好,第 二又比第三好。
最 好的宣德炉含金大约3%。我买过一个宣德炉,特别沉。我很高兴,直接上菜站找了个普通秤一约,八斤四两,也就是4200克。我乘上3%,大概是126克。你想,这样一个香炉里如果含126克黄金,那质感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对衣料比较熟知,如果纯棉的衣料里加3%的毛,质感马上得以改观,如果纯毛的衣料里加3%的化学纤维,它可能就变得不易起褶。古人显然也发现了这个规律,所以我认为好的宣德炉里一定含金,一加上金,就不易生锈,而且颜色明显地跟普通铜器拉开了距离。
宣德炉采用了泰国进贡的红铜,铜的纯度非常高,同时又加入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金属加以铸炼,显得宝光四射,大气十足。普通的铜器只需经过四次精炼,而宣德炉的铜器经过十二次铸炼,手感更加细腻。
香炉的颜色很怪真奇异,炉体的感觉就像皮肤,窄的炉边和香炉的耳朵暗藏经书的颜色,黄 色的云隐约能看见,炉身雕刻的十分精美。颜色描述总结下,香炉颜色很怪还很奇异,在香炉窄边口和耳部手触碰不到的地方空气长时间氧化有经文或经书的颜色,香炉上隐约能看见黄 色。
《宣德彝器图谱》有1428年的序,但它的真实性却有待商榷。早在1936年,Paul Pelliot便详细论证了《宣德彝器图谱》是后世伪作。根据他的考证,最早提及此书的是清乾隆时期的杭世骏,他在1776年发表的一系列短文中提到了《宣德彝器谱》一书。同时期《四库全书》的编委也见到了和杭世骏所述书名略不同的《宣德鼎彝谱》的文稿。该书分为八章,有1428年的序。到了19世纪,该书被扩充到20章。1928年,该书最终定名为《宣德彝器图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版本。尽管该书声称宣器器形仿自宋代的《考古图》和《博古图录》,然而从传世的实物看,很少器物类似《考古图》和《博古图录》所载。而且,明史中从未提及宣德三年铸炉这一说。种种迹象表明:《宣德彝器图谱》可能是晚明伪作,同样不能肯定宣德三年曾批量铸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