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都城之谜,陕西何尊铭文揭开谜团,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虽然周朝距今相对较近,史书记载更为丰富,却也留下了很多谜团,其中之一就是西周都城之谜。

《史记·周本纪》:“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武王克殷之后,有意在洛邑建造新都,不过周朝建立三年后周武王就去世了,只提出规划方案,还没来得及建造新都。周成王时期,下令让召公建造洛邑,准备执行周武王的迁都计划。《尚书·召诰》又记载,新都洛邑落成后,周王朝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大典,周公旦对周成王说:“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予齐百工,伻从王于周(新邑)。”

但《史记·周本纪》结尾的地方,司马迁总结说:“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司马迁认为,周武王伐纣时还没有定都洛邑,灭掉商朝之后才准备营造洛邑,后来周成王派召公去选择宅地并建造,后来将九鼎放在了洛邑,但西周都城还在丰镐,周幽王后才迁都到洛邑。

总之,尽管一些文献表达出西周有过迁都的意思,但司马迁判断认为,西周都城一直在丰镐,东周才将都城迁到洛邑。那么,西周到底有没有过迁都?在上世纪陕西宝鸡出土的一件禁止出境的西周青铜文物上,铭刻的一些文字推翻了司马迁的判断,为数千年来的争论画上一个句号。

周国第一都城:岐周

大约在距今3100多年前,豳(bīn)人遭到狄戎入侵,于是古公亶父带领族人迁徙到了岐山周原,在此建造了岐邑。所谓“邑”,上面的口字代表城墙,下部在甲骨文里是一个跪坐的人,后来讹变为巴字,本义是有人居住的城市便是“邑”。先秦时期,一般是以地为名、为氏,因此占据周原之后,古公亶父就将部落更名为“周”,岐邑也被称为“岐周”。

关于古公亶父迁徙一事,可能并非史书讲述的那样简单,因为甲骨文中记载周原地区早先有一个周国,曾与商朝关系很差,彼此打了好多年,后来周国逐渐衰弱了。因此,所谓古公亶父迁岐,真相应该是古公亶父吞并了之前的周国,然后鸠占鹊巢的更名为周,都城为岐邑。

在此之后,季历、姬昌都以岐邑为都城,大约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同时周人在此紧锣密鼓地谋划商朝江山。

周国第二都城:丰镐

周文王时期,随着周国实力激增,商周关系愈发紧张,在崇侯虎“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的挑拨下,商纣王将周文王囚禁于羑里。崇侯虎之所以陷害周文王,关键原因在于崇国位于陕西关中,大约位于丰、镐之间,直接面对周国的威胁。

周文王灭掉崇国,占据陕西关中之后,就将都城迁到了丰京(今西安西南),《诗经》中说“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后来,周武王在沣水东岸建立了镐京,即《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记载的“考卜维王,宅是镐京”。总之,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合称丰镐。

丰镐位于关中,而关中的地理位置极佳,所以秦汉唐均建都于关中西安。但在此建都也不是没有问题,最大的缺陷是过于偏西,难以控制广袤的东方区域,尤其在诸侯林立,缺少大一统文化传统的时代,东方区域很容易脱离掌控。武王伐纣后,由于丰镐偏西,不能控制殷商旧族广泛分布的东方地区,周武王曾为此夜不能寐,经过认真考察之后决定在洛邑建造新都,既离周朝大本营不远,又可以监视控制东方诸侯,即“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

西周都城之谜:镐京,还是洛邑?

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出土了一件国宝,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学者将之命名为“何尊”(见下图),上面有铭文12行、122个字,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开篇就提到“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所谓成周,代表周统一大业之始成,宗周是西都岐之代称,代表周宗族之源。显然,何尊明白无误地说明了周成王迁都到了“成周”城,并举行盛大祭祀仪式。值得一提的是,在祭祀武王的仪式上,周成王说“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二字,意义非凡,所以成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时期成周城驻守由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周八师,每师有二千五百人,共两万人戍守在成周,用以震慑东方诸侯,维护周王室的统治。象征着王权的九鼎放在成周城的明堂当中,寓意定鼎中原,用以震慑天下。在西周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与“成周”有着密切关系,那么成周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结合《史记》等文献记载,不难得出“成周即洛邑”的结论。在洛河之北的瀍河两岸,考古发现了大量西周有着青铜器、陶器等的墓葬,随葬品规格较高,墓主明显是等级较高的贵族。根据墓葬位置等情况,学者朱凤瀚等判断认为:成周城“具体位置当在涧水东、洛水北岸之瀍水东、西两岸。”

通过墓葬情况,还有一个重大发现:西周中期之前,瀍河附近高等级墓葬很多,但西周中期后逐渐减少,晚期后大幅度锐减。这一现象折射出“成周”地位的变化,西周早、中期时兴盛,但到晚期时已经衰落。考古出土的青铜铭文上,也与这一现象相呼应。周厉王(?―公元前828年)时期的《元年师兑簋》铭文中就说:“隹元年五月初吉甲寅,王才(在)周(成周),各康庙,即位。”在周厉王之前,出土的众多青铜铭文也明确记载周天子居于成周。也就是说,西周中期之前,周天子以成周为都城,至少一直持续到了周厉王时期,但随着成周的衰败,或者是其他什么风波,周天子将都城回迁到了镐京。

回迁镐京百余年后,犬戎南下入侵中原,攻破了镐京,杀死了周幽王,镐京损坏严重,于是后来周平王东迁成周,并将之更名为洛邑。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古今多少事,都湮灭在了历史的烟云中,即便曾经威严繁荣的成周城,也在岁月中慢慢被人遗忘,甚至连其首都的这一历史地位都被遗忘。幸运的是,随着近现代考古的兴起,无数地下文物不断“挺身而出”,在还原历史真相之余,也讲述了一段又一段辉煌的上古文明。

参考资料:《史记》、何尊铭文、《论西周晚期成周的位置及营建背景》等

(0)

相关推荐

  • 礼崩乐坏,从平王继位开始

    西周末年,周幽王废除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宜臼被废后,就逃到了他外公的申国,随后申侯联合犬戎,攻打周王都,杀死周幽王及其所立太子伯服.周幽王死后,申侯以宜臼本就是太子为由,立宜臼继位为王,是为周平王. ...

  •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三)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以个人的观点来聊了一下在"周"建立后,周的都城"丰镐"与"雒邑"之间紧密的关系.尽管我已经非常努力的尽量把自己的观点表述清 ...

  • 周平王为什么要放弃关中,迁都到无险可守的洛阳呢?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根据<春秋>.<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 ...

  • ​洛阳与雒阳之名

    作者:王国伟 洛阳与雒阳 (秦汉史少习山下拾遗节选) 1.洛阳与雒阳之名 (一)图集与志料中的雒阳与洛阳 在史记.汉书的记载中,平王东迁出现了"雒邑",之后又出现了"洛邑 ...

  • 以奉周祀:一句话道尽周平王东迁的悲凉|史记周次元050

    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这件事,<史记>次元一直都在努力强调,这都是因为犬戎那帮野蛮人的威胁太大,在秦.郑.晋三国的保护下,他选择了迁都洛邑.这事变得很有意思. 犬戎是在姬宜臼夺权过程中起到决 ...

  • 东周究竟有多惨?从三周并存到二周分治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在申国和犬戎的围攻下,死于骊山.诸侯共立太子宜臼为周平王,并迁都洛邑.<史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q ...

  • 现代DNA检测,揭开匈奴来源之谜,学者: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关于匈奴来源,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的很清楚,认为是夏朝之后,华夏一个分支.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 ...

  • 西周都城之谜:镐京,还是洛邑?

    虽然周朝距今相对较近,史书记载更为丰富,却也留下了很多谜团,其中之一就是西周都城之谜. <史记·周本纪>:"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武王克殷之后,有意在 ...

  • 西周燕国存不存在,辽宁青铜铭文揭开谜团,司马迁果然没有骗人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燕国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在易水河畔告别燕国太子丹,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怀着必死之心西行咸阳,谱写了一曲千 ...

  • 邑姜身份之谜,《左传》揭开谜团,难怪周武王会打压姜子牙

    作为商周交替之际的风云人物,姜子牙一生充满传奇,看似深得周朝王族信任,但种种迹象表明周朝王族对姜子牙提防有加,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打压了姜子牙. 与同时代姬姓诸侯相比,姜子牙的处境有些微妙,比如这两个细节 ...

  • 夏朝发生的奇事竟然导致了西周灭亡?史记是如何记载的?

    受时空限制,以我们现代人的思维看历史,有的记载其实更像神话传说.但是,对于当年编写史书的人来说,他们可是觉得传说就是历史的.今天,我来介绍一下正史的<史记><夏本纪>中的一个神 ...

  • 麒麟形象之谜,骨刻文揭开谜团,颠覆了传统认知

    古人认为,麒麟出没之处,必有祥瑞,因此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麒麟被制成各种饰物和摆件用于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礼记·礼运第九>中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qu ...

  • 新见西周琱生尊铭文考释

    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网页上,看到逸空先生将最近在陕西扶风发现的两件青铜器铭文拓片公布出来,以飨学人,此举十分可贵.就铭文看,新见铜器与两件传世重器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内容上相映成文,记述 ...

  • 何尊铭文(唐兰释文)

    ​唐兰释何尊铭文大意为,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迁都成周,并按照武王的礼,进行福祭.祭祀是从天室开始的,四月丙戌周王在京室诰训"宗小子"们说:"过去你们的父亲能为文王效劳, ...

  • 何尊铭文(原文)

    ​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