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告诉你,为什么25岁到30岁的女人最容易成为剩女?

经济学有个经典理论就是“预算原则”和“效用最大化”。预算原则,就是在你现有的条件约束下;效用即你做一件事情的满意程度或者开心程度,大凡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就告诉我们,做选择时一定要在既定的预算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比如,你手里只有20元,一杯咖啡10块钱只能给你带来3个效用,而面包5块钱,有2个效用,同等价位的蛋糕是1个效用(因为你不太喜欢吃蛋糕)。这时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是20块钱去买4个面包,因为可以有8个效用,如果买2杯咖啡的话,是6个效用,不是最优。这就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则,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没学过经济学,但是每个人都有他的选择思维,其实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

25岁到30岁的女人最容易成为剩女,用经济学解释最合适不过了。对于那些25岁到30岁的女人,她们基本上已经迈入职场,且至少有二三年的工作经验了,从自身来讲,她们年龄还没有超过30岁,对自己的年龄并不太敏感,30岁对女人是道坎儿,30岁以前的她还觉得自己是小姑娘,但是一过30岁生日,就觉得自己老了,啊,无情的岁月都去哪里了。但是,25岁到30岁的女孩就处在这么尬的年龄段,“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又有工作经验,又年轻,条件不要太好。当她们在选择对象时,很容易眼高手低。无论在高校里还是职场上,女性都是极容易对自己的上司产生崇拜的心理,四十来岁的男人一枝花,他们事业有基础,经济条件不错,又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那些40来岁老男人也知道自己确实很迷人),这时怎么办呢?凉拌!那些40来岁的男人,基本都有家室了;即使还没成家,他们也会选择更年轻的比如20来岁的。这时,市场存在着供应和需求的错配,25岁到30岁的女孩子一方面心比天高只盯着遇到的成熟男人,内心无比欣赏;看着和自己同龄的男人,混得和自己一样衰,百般嫌弃。所以,这样子的内心活动是注定“高不成低不就”的。

这是大多数25岁到30岁剩女之所以剩下来的原因。她们犯了什么错呢?就是违背了预算原则,却想追求效用最大化。她们一直等着,内心的想法是“不愿将就”,其实就是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同龄的男孩子瞧不上眼,比自己小的太幼稚,比自己年龄大的有魅力但是已婚。(不排除真的有很优秀的女孩子,在市场上没有合适的供应可供挑选)

经济学从来都是要求人们在预算约束的大前提下去做决定。一旦脱离了这个前提,人们是无法做决定的。但是25岁以下的,就没这么复杂了。她们涉世未深,思想还很简单,找男朋友的标准很简单,看对眼,哪怕两个人一无所有,一起成长也是极好的;对于30岁以上的姑娘呢,要么是习惯单身了,不想去找,要么就是认真地去找对象,少了些物质上的期待,更多的回归感情。她们认识到那些有魅力的男人不是因为他们多么厉害,而是岁月留下的,她们不再幻想着“飞上枝头变凤凰”,或者抱着大腿带她飞,单身多年的她们自给自足,对婚姻的诉求更加纯粹,择一良人共度此生。

当你渴望一件东西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恋爱和婚姻都是这样,你先明白你的诉求,再综合自己的条件,学点经济学思维,在预算约束的条件下做最优的选择,这才是聪明人!我相信,那些25岁到30岁之间的女孩子看了这篇文章,应该可以脱单了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