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锣卖糖,各干一行,一块牙膏皮换一个“江米人”

河南省安阳市,手艺人片刻捏成的彩色“孙悟空”。(王建安  摄影)

安阳市人民公园,一位游客用手机拍照。(王建安  摄影)

猪悟能肩扛太上老君用神冰铁锤打的九齿钉耙。(王建安  摄影)

面人中的古装美女与西洋美女。(王建安  摄影)

捏面人师傅摆在公园门口的摊位吸引了小女孩羡慕的目光。(王建安  摄影)

“咣,咣,咣。”敲铜锣的声音在大街上响起,捏面人师傅的独轮车还没有在胡同口停稳当,一群孩子便叽叽喳喳地围了上去,有的拿着金属牙膏皮换“江米人”,有的用大人剪下来的长头发换“糖糖人”。如果有谁家孩子拿着一个鸡蛋来换物件,随即就会吸引众多羡慕的目光,一个鸡蛋值五、六分钱,这真真是太有钱了!这是四十多年前河南省安阳市老城区的一幅民俗生活风情画,现如今独轮车早成了民俗博物馆里摆放的老物件,捏面人、吹糖人的行业也变成了稀罕、少见地老手艺了。

还记得小时候,女孩子都喜欢鲜艳的面花,男孩子大多喜欢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大家都不喜欢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在孩子们的眼中,捏面人的师傅堪比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一块面团、一点糖稀,经过面人师傅的捏、搓、揉、掀,点、切、刻、划,孙悟空、大公鸡立马成型。吹糖糖人的师傅更牛,一眨眼的功夫,一头大黄牛就在老师傅吹一口气的同时变成了。当时还流行一首童谣:江米人(糖糖人),哄小孩,又能吃,又能玩。

敲锣卖糖,各干一行。旧时在大街小巷叫卖糖食、针头线脑、小杂货的街头商贩,多以敲铜锣的声音招引买主。我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分工较细,在西周时期就有“百工”之称,唐代时有“三百六十行”之说,到了南宋时杭州就有“四百四十行”之多。但不管何种行业,都有敬拜祖师的祖师崇拜习俗。据小时候的学校老师讲,捏面人的祖师就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诸葛亮,诸葛亮征伐南蛮大王孟获,在渡泸江时突遇狂风大作,江面波涛汹涌,诸葛孔明命人以面料制成牲礼祭拜江神,随后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

高尔基在评述原始信仰时说道:“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是人们的教师和同事。”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河南地区的各行各业都有各自信奉的神,这些神大都是行业的创始人或者传说中行业的创始人。在一些手工业和商业较为发达的城镇、地区,人们还为这些行业敬奉的祖师建立庙宇以祭奠,如铁匠业建老君庙,建筑业建鲁班庙,丝织业建轩辕庙等等。

在河南民间,医药界尤其敬奉孙思邈为祖师,称为“药王爷”。相传他有起死回生之术。纺织业尊黄道婆为祖师,理发业敬吕洞宾,豆腐业敬乐毅,酿酒业敬杜康,戏剧业敬唐明皇等等。事实上,行业祖师神崇拜主要是下层老百姓的精神文化体现,手工生产行业祖师崇拜的故事总是杂糅着史实、传说和神话,几乎所有的手工业方面的创造发明都凝结着工匠们的集体智慧。其实,真正的祖师神就是手艺人自己。

说到这里,还真忘记了一点,只记得小时候的老师说三国诸葛亮是捏面人的祖师,但没有听说吹糖糖人的手艺是古代哪位祖师传下来的?希望见多识广的朋友多多赐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