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书局:第一代香港书店(更新插图本)
米立/文、图
实用书局位于弥敦道文明里路口
|
实用书局招牌
|
95岁店主龙良臣在埋头整理书。
|
逼仄的店堂
|
上世纪40年代,龙良臣和朋友在香港开了一家“求实出版社”。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的很多朋友(如诗人聂绀弩)都回去了。而他,因为要料理出版社的工作而留了下来——谁知一留就是六十多年。“文革”之后,内陆老一辈文人许多失去了文学创作的热情。为了鼓励内陆文人朋友继续创作,龙先生自费重印了在“文革”中散佚的民国书籍寄给他们。
95岁店主仍在守店
香港第一代书店实用书局,创办至今已经六十年。它名声在外,但找到它却不是件易事。第一次我专程去找,在弥敦道油麻地站附近徘徊来、徘徊去,硬是找不到它的入口。某日,无意间经过弥敦道文明里路口,在等红灯,猛一抬头,竟赫然看见“实用书局”的招牌!
入口在文明里,一个小小的大厦入口。向铁门内的管理员打声招呼,他给你开门,然后才可以乘电梯上三楼——那里才是实用书局。来到三楼,只见大门紧锁,有个中年男人站在门口。看我四下张望,便对我说:“龙先生听不见。”我朝门内望了望,原来坐在地上码书的就是店主龙良臣先生。他今年已经95岁高龄,耳朵几乎完全失聪,无论我们怎么按门铃也没有反应。没办法,我只好忍受着令人窒息的闷气,盼他早点整理完书,然后发现我们。幸而过了十分钟,他的家人回来,帮我们开了门。
他的家人告诉我,龙先生还能看见,可以笔谈。他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说广东话。我在纸上写一句话,龙先生看,然后用老家湖南话回答我,我只能连猜带蒙地记录着。
龙先生说早年他思想左倾,很小便加入了地下党。上世纪40年代,他和朋友在香港开了一家“求实出版社”。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的很多朋友(如诗人聂绀弩)都回去了。而他,因为要料理出版社的工作而留了下来——谁知一留就是六十多年。最早实用书局开在二楼书店集中的西洋菜街,后来因旧店拆迁,才搬到弥敦道来。这几十年中,龙先生一直扮演着内陆与香港文学的中间人角色。
“文革”之后,内陆老一辈文人许多失去了文学创作的热情。为了鼓励内陆文人朋友继续创作,龙先生自费重印了在“文革”中散佚的民国书籍寄给他们。沈从文在给徐迟的一封信中曾说:“我的一切旧作已于五三年即烧尽,纸型也不保存。台湾方面待遇相同,倒像是历史少有事情。'文化大革命’一来,且把手边留下的,作为纪念的底子全部'代为消毒’毁去了。近年有机会重印几卷旧作,公私图书馆既保存极少,全靠香港方面,为寄来翻印本四十二册,不少还是上海一折八扣重印本,才能着手。”据说那些书就是龙先生重印的。
曾是文人来港落脚点
香港作家罗隼有一本《香港文化脚印二集》,其中有介绍实用书局的文字:“四十年代末期龙先生和成大姐从湖南来香港,租了一层楼经营起'求实出版社’来,他们住头房,有另外一间房间,就让大陆南来的作家,像聂绀弩、秦似、蒋牧良、高旅……他们住宿,当然不是长住,而是初来香港时无处落脚,让他们搭一张床暂住,到了生活安顿妥当,找到房子,便搬出去。但有人搬出,又有人初到,有些在那里住得久一些,有些人住得短一些,这些人有的在《大公报》工作,有的在《文汇报》工作,他们让出地点,使初到贵境者有个落脚地方,房间虽窄,住人又多,环境非佳,亦胜于无,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许多人北返为止。”1949年,“蜗居求实楼上的人,热情欢呼解放,并北上去工作。求实出版社没有继续搞出版,但国内出版的图书医药卫生的都在香港由他们发行一段时期,事实上经营方针也转向中医中药,甚至针灸用品。”
我发现实用书局所卖的书,大致可以分三种:功夫书、棋类书、医学书。龙先生的家人告诉我,龙先生少年时因有志于投身革命,所以在老家拜过功夫师傅,后来一直自习不辍。练功夫的人,平时难免小伤小病,所以一般也会自学医术。而龙先生素日的兴趣爱好,就是各种棋类:象棋、围棋、跳棋都有。
龙先生说,与他同时代的文化人,现在死得差不多了,只有他还守在书店里,每天与书为伍。我问他,对书店的将来有什么期望吗?他说,什么期望也没有,顺其自然罢。我又问他,几十年来有没有想过要改行呢?他笑了,笑得很开怀:“没有想过啊,我除了这个其它什么也不会!”
-------------------------------------------分割线------------------------------------------------------------------
附注:
我前几年在香港神州书店买了一小批周作人著作,都是六七十年代香港实用书局按照民国原版影印的,看书后附的书目共12本:
谈虎集
谈龙集
苦竹杂记
苦茶随笔
风雨谈
秉烛谈
永日集
看云集
夜读抄
瓜豆集
雨天的书
周作人书信
看那时实用书局标注的地址,就在西洋菜街。那时的龙老先生还在50岁上下,正是年富力强的,估计还在怀念与聂绀弩等文化人在一起、经常谈论鲁迅周作人的日子吧!
实用书局影印的周作人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