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宝:我们的青春诗志
何玉宝,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绍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绍兴市作家协会诗歌创委会副主任等,曾主编诗歌民刊《绍兴诗刊》,现《浙江诗人》编辑。著有诗集《雨季》、声乐专辑《越地五女》(作词)、朗诵剧《越地飞歌》(编剧)等。作品曾获绍兴市第十三届鲁迅文艺奖百花奖、浙江省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等。
12月20日,旅居绍兴诗人何玉宝为之江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我们的青春诗志”的诗歌讲座。何玉宝老师虽刚过半百,便已满头白发。“我想讲一讲我们的青春诗志,来架起两代人之间的桥梁。”
同大多数作者一样,何老师对于诗歌最初的触动,纯属偶然。何老师从小生活在江苏南通的一个地方。上世纪80-90年代,诗歌界新一辈带着满腔热情,创作的诗歌从大抒情、朦胧诗走向更具个性的先锋诗时代。他就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写诗。那时候他写诗并不是因为兴趣,而是觉得好玩,玩着玩着就上了瘾,至今已有35年的写诗历程。
"汪国真热"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诗志
汪国真的诗开启了何玉宝的诗歌创作人生。汪国真是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诗集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发行量之最,多首诗歌入选中小学课本。“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汪先生的诗,是想通过我们的青春诗志,来实现我们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汪国真的诗具有鲜明的青春特征,符合当时青少年的心理期许和阅读需求,汪国真的诗给身处青春期的我们确立了偶像和偶像崇拜。”何老师说,上世纪80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激情期,创业大潮和快节奏的生活,使得许多人需要激励,青春期迷惘的孩子需要精神指引,汪国真的诗歌恰恰契合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需求。在那个白衣飘飘、激情浪漫的年代,爱好文学、读诗写诗是一个人拥有才华的重要标志。
“汪国真的诗是我们这代人的诗志,也是我们两代人之间青春励志的差别,但诗歌给了我们共性,年轻的时候,一定需要励志。”何老师告诉同学们,80年代中后期,是诗歌走向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时期。1986年,深圳《青年报》联合安徽《诗歌报》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展,共有26个民间诗歌群体参加,主推先锋诗歌,但这次诗歌运动很快衰落。当时人们处于彷徨挣扎之中,励志成了那个时代最具共性的精神需求,心灵慰藉和人生理想是那个时候人们最需要的东西。后来诗歌界对于汪国真的诗贴上“格言诗”、“励志诗”的标签,认为没有多少诗性和诗意,但它煽情,吸引眼球,引导着一代人走向诗歌的圣殿。
诗歌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
何老师说,一个作家曾经这样描述过文学:文学的伟大使命,并不是去教给人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而是向读者提出伟大的问题。但是一些小资情调和模板化诗歌写作的人,并不具有对生活的独立思考和客观认识,大多是心灵鸡汤的制作者,适合浅层次阅读,属于大众文化,它是浮于灵魂表面的水草,没有根基。思考是作家和诗人的责任。“喜欢文字的孩子都是不幸福的孩子,因为他们要不断地思考,思考中去同情,去悲悯,去疾呼。”
诗歌应该反映时代的心声。诗歌是精致、高雅的文学,是精神武器,也是一种小众文学,而一旦进入大众阅读范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励志,消遣。像汪国真的诗就是属于这一类。汪国真《热爱生命》这首诗语言绚彩,朗朗上口,看起来大气,而且又不需要思考。这种励志就是盲从的兴奋剂,唤起完美对于空想的热情,让人能直接摆脱现实的迷惘。“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种空洞的句子在当时社会对懵懂之中的年轻人效果很大。
但不是所有的励志诗都是空洞无物的。诗性和深度都是诗人创造的,诗人食指(郭路生)《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就有不一样的诗歌层次。食指的《热爱生命》最后有这么几句:
但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
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是以诗歌的形式完成了一场自我励志演讲。但我们必须承认,对于励志来说,诗歌是最轻便的武器,汪国真的诗代表了一个时代,激励了一代人,这是抹杀不了的。
网络化时代,扶持新一代诗人
“时下一些人认为诗歌已死,而实际上,写诗的人还真不少,单浙江诗人这个微信公众平台就有超过3000诗人,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诗词写作队伍有百万之众。”何老师强调。
近年来,网络的发展,使得文学传播途径更加便捷,严格的审核程序没有了,虽对诗歌是个推动,但也使诗歌观念失范,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缺乏基本的规制。
2012年何玉宝与一群绍兴诗歌写作者聚集在一起,碰撞出一个火花,诞生了“绍兴诗人部落”,其目的是坚守诗歌创作的纯粹性。创办了《绍兴诗歌》民刊,设立微信公众号,推发了不少本地诗人的作品,加之浙江诗人公众平台和《浙江诗人》诞生,这就让他们对于年轻人有了不少了解。
“《浙江诗人》这个平台侧重于扶持新人,这是一代诗人的责任。”何老师说,文学虽然不是我们的事业,但它是我们的生活。作为诗歌编辑,在编辑新人诗歌的时候,首先看诗歌结构是否完整。诗歌虽然是跳跃性的,其实他的语言结构、意向的推进具有逻辑性。其次是看语言,精致的语言容易让编辑发现。有时诗歌里面一句精致的话可能就会让这首诗流传千古。第三是标题。好的标题是半篇文章,更容易吸引读者眼球。
近年来,通过挖掘和指导,绍兴一些校园也出现了学生诗人,今年《浙江诗人》夏季号里《校园诗苑-浙江高校诗歌小辑》栏目中,绍兴文理学院有四名同学诗歌入选,赋予诗歌创作以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