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五)

我们来看看葛根汤的方剂组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共七味药组成,我们把葛根,麻黄去掉,就是一个纯粹的桂枝汤,加一味葛根,就是桂枝加葛根汤,在加一味麻黄就变成了葛根汤了,简单的说,葛根汤就是在桂枝汤中加了两味药,葛根和麻黄。

葛根汤的症状是恶风,当你感到风吹在身上很难过的时候,就表示需要葛根汤了,如果这个时候就开始吃葛根汤,因为病还在表,好起来就很快。为什么要加麻黄呢,就是因为病人没有汗,加葛根的目的就是因为项背强痛不舒服。所以,项背拘急不舒服用上葛根,麻黄加上桂枝把汗一发出来,项背的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还有一种脚弓反张,绷得很紧,这种也是用葛根汤,这个在《金匮要略》里面讲的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为什么项背强痛不舒服要加葛根呢,其实就项背的筋脉失去了津液的濡养,葛根把津液提升上去濡养筋脉,得汗则解。在这里我想对“刚痉”和“柔痉”这两个名词作一下解释,所谓“刚痉”和柔“痉”其实都是太阳病,“刚痉”是发热无汗,反而怕冷,“柔痉”发热有汗,而不怕冷。葛根汤就是用在刚痉上面,柔痉就是在桂枝汤中加上括蒌根。

葛根汤是在桂枝汤上加了葛根和麻黄,桂枝汤中的生姜,大枣,炙甘草,这三味药是补阴的药,这里的补阴就是补足胃里的津液,所以,当津液不够的时候,常常会用到这三味药。中医在治病的时候,不管是什么病,一定要固他的肠胃,桂枝,麻黄就是发汗的,一边发汗,一边补津液,就像池塘一样,一边把池塘里的旧水放掉,一边还要从河里把新水引进来。中医就是这样治病的,病也治了,人也不会虚脱,葛根就是专门把水提升到喉咙,起到一个生津止渴的作用。

葛根是桂枝的两倍,处方的时候葛根用四钱,麻黄用三钱,桂枝用二钱,芍药用二钱,以下是桂枝汤的方子。为什么用葛根汤?因为用桂枝汤的时候,本身没有失掉很多津液,体能很好,,用葛根汤的时候,表就很虚了,尤其是小孩子,常常跑来跑去,汗流很多,风一吹,就得了葛根汤证。

因为他在运动的时候,毛孔开着的,汗就流出去了,流汗的同时,外邪病毒进来,一进来就很深了,刚开始从背后进来,造成部份的水已离开汗腺,但又不出毛孔,所以项强,水渗在肌肉里面,会很痛,所以背部强硬。

原本津液就不够了,如果光靠桂枝汤把肠胃里的津液发表发出来,困为津液不够,力量会不够,这时候重用葛根,葛根原本就是提升津液的,把水份发散到皮肤表面上来。

为什么加麻黄?麻黄用的比葛根少,不能太多,皮肤表面没有汗,代表有中寒的现象,如果有汗,光是桂枝加葛根就可以了。没有汗,就是被表寒束到了,要发表发出来,但是光靠桂枝没力量,这时候加麻黄在桂枝上面。

这个葛根汤里的每一味药前面都讲过,葛根解肌生津止渴,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麻黄发汗散寒、解表,宣肺平喘,白芍敛阴收汗,缓中止痛,养血??肝,甘草解毒和中、补脾益气,生姜驱寒和胃,大枣补中益气健脾胃,大枣还可以缓和大戟、甘遂、芫花的毒性,在这里大家一定要记住,一但有大戟、甘遂、芫花都不能用甘草去解毒和中,只能用大枣,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相反,例如像十枣汤。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学习补记…第31条第31条 太...

    第31条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刘希彥:经方的组方用药的第一原则,是以津液盛衰,也即人体的能量盛衰为原则---津液虚的太阳病用桂枝汤,上部津液虚加用葛根:有汗无须麻黄,无汗加麻 ...

  • 原创 | 治颈椎病的中成药!还能治腰痛、鼻炎、鼻窦炎,感冒……

    被制成中成药面向大众的药,一定是经过古今医家的验证,经过了疗效的验证.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伤寒论当中的葛根汤,现在药店里也可以买到它的中成药,颗粒.合剂.药片都有. 它能治什么病呢,有仲景原文这样告诉 ...

  • 经方:葛根汤(太阳温病)

    葛根汤 [原文]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会使津液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三)

    我们辩证虚实,阳虚的人,汗后亡阳,阴虚的人,汗后亡阴,发汗以后,恶寒怕冷为虚,恶热怕燥为实.虚寒当温,实热当泻.我们只要知道这个基本概念了以后,就知道该如何来调理了,是用附子来温阳还是用大黄来泻热,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二)

    伤寒论第70条辨: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解释: 发汗以后,怕冷的,这是正气虚弱的原因:不怕冷,只有发热等症状的,是邪气盛实的表现,应当泻实和胃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七)

    伤寒论第73条辩:"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发热汁出而又口渴的,用五苓散主治,口不渴的,并见有四肢冷,心悸等症的,用苓甘草汤主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八)

    伤寒论第74条辨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头痛等表症,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症,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九)

    伤寒论第75条辨: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伤寒论第64条辨:"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一)

    茯苓四逆汤方: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 ,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我们从这个方剂的搭配来看,在古时候,张仲景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