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网名叫“学财务的小瓜”的朋友在微博回答中提问:请问马老师,财务分析,尤其是每年年度大戏—A股上市公司年报,有什么好的方法迅速切入一家公司展开分析?
您好,这个问题非常好,一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少则一百多页多则几百页,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年报中提取有用信息,是投资者非常关心的话题。从投资者角度看,财务分析是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提高当下的决策效率。从价值投资理论来看,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权,那么分析公司就是站在股东的角度去分析。一家公司的经营通常涉及供产销等诸多活动,因此公司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上市公司规模庞大,经营业务比较复杂,真正要弄明白一家公司并不简单。段永平就曾说,看懂一家公司不会比读一个本科更容易。
不过分析一家公司也是有方法的,一般来说,分析公司遵循自上而下的方法,即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层面的微观分析。宏观环境和行业属于公司的外部环境,对于分析公司是必不可少的,通常上市公司年报是信息披露最全面的,这些信息在上市公司年报中第三节“公司业务概要”、第四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会涉及。
第一是了解宏观环境,通常包括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比如前段时间热门的口罩概念股就和宏观环境有关,由于疫情的发生,全球对口罩的需求大增,有助于提升口罩生产商的业绩,所以相关上市公司的估值提升,从2020年一季报的业绩看,这些公司的业绩确实很好。
第二是了解公司所在的行业,通常包括行业集中度、生命周期、是否属于周期性行业等,比如白酒行业,茅台在高端白酒领域有着近乎寡头垄断的优势;钢铁、煤炭已经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而且属于周期性行业,产品价格会呈现周期变动;5G、芯片等行业则方兴未艾,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第三是公司层面的微观分析,首先要了解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发展战略,同样在年报第三节、第四节会涉及。有了前面的分析之后,可以找到一家公司的个性化指标或者KPI,我认为这是迅速切入并展开分析的重要方法。比如银行重点关注不良贷款率、净息差、净利差等;地产公司重点关注土地储备、签约销售额等;医药公司关注研发投入等,并将这些指标和公司历史数据、同行业公司对比。其次是阅读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有关键审计事项,顾名思义,这些事项是审计师认为非常重要的事项,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再其次就是阅读三大财务报表,进行通用财务指标分析,基本上财务学教科书中都有,通常包括:
(1)偿债能力分析,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等指标。
(2)盈利能力分析,有毛利率、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3)营运能力分析,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
(4)发展能力分析,历年来营收、净利润增减变动,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率等。
(5)资产质量分析,关注货币资金是否受限;应收账款、存货的增减变动,是否有减值风险;是否存在商誉,一般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达到30%,就要谨慎了。
(6)现金流量分析,关注三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尤其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看看净利润质量高不高,能否带来真实的现金流入。
此外,还要关注一些表外因素,比如股权结构、是否存在股权质押、对外担保、未决诉讼等。以上这些信息是基于过去的历史数据,接下来就是预测未来,但是预测未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前瞻性的眼观。很多机构投资者都有专业化的团队,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时间、精力有限,就更不容易了,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提倡个人投资者买指数基金的原因之一。如果您是有志于超越指数并获取超额收益的投资者,不仅要了解过去,还要持续跟踪并且预测公司的未来,比如关注上市公司的临时报告,透明度比较好的上市公司每月还会发布销售简报,这当然离不开大量的学习和思考。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分析完过去和预测未来之后,就是当下的财务决策,即这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资?这就涉及到财务估值。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说,证券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就是说股价短期虽然可能有非理性波动,但是长期来看会回归到公司的内在价值,可见财务估值是非常重要的。财务学中对于估值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绝对估值法,即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二是相对估值法,即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随着科创板注册制的实施,允许亏损企业上市,又出现了市值/研发费用的估值方法。分析公司离不开能力圈,目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了行业分类,数量有几十种之多,普通投资者难以分析全部的公司,而且有的公司业务非常专业,要有专业知识才能弄明白,比如医药、科技类公司。如果能结合您的能力圈,选择自己熟悉的公司或者工作中从事的行业进行分析,则可以大大提高分析效率。